本書內涵豐富,視角新銳,在講述動人成長故事的同時觸及關於心靈、人生、情感等最基本的價值命題,貼近心靈,貼近生活,其中蘊含的情感的厚度和語言的妙趣,無不令人動容,展現了成長中的少女心靈,讀之受益無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讀者文摘·情感篇:青春在疼痛中成長
- 作者:孟祥寧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719010
- 外文名:Reader's Digest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央編譯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叢書每一本書均是我們遴選作者近年創作的散文、隨筆之精華,組合成一部曠世精品合集。與讀者分享人生感悟,傳播幸福哲學。
在人生的旅途中,總存在著許多讓人無法預料的困難和誘惑,這會挫傷我們的自信,擾亂我們的視線和心靈,也會使我們的前途變得迷霧重重、撲朔迷離。生命,需要鼓舞與希望;心靈,需要溫暖與滋潤。
本書收錄的精彩動人、發人深省的雋永故事,內容涉及心態、寬容、尊重、親情、愛情、友誼、善良、感恩、幸福、做人、做事、挫折、成功等重大人生課題。通過閱讀本書,不僅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性情,而且可以獲得寶貴的知識經驗,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毫無疑問,它會成為你的終生益友,將持續不斷地為你的生活提供深刻的經驗和智慧。
燈下品讀此書之餘,你會聯想起兒時的那城那村,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愉悅的心境會讓你樂此不疲,愛不釋手!
也許你會一次性收藏這24本書
也許這些書會影響你及你的家人
也許這些書會激起你創作欲望
也許你今後的文字由此會寫得順暢
也許你的人生由此出彩……
作者簡介
媒體推薦
在這裡有體會幸福的生活感悟、有滌盪心靈的歷練、有閃爍光輝的大愛、有發人深思的人生智慧,有盪氣迴腸的親情,……每篇故事都在向人們講述一份美好的情感、一種人生的意義。每一個故事,似涓涓細流,在你無暇的心田緩緩流淌,滲透在生命的每一個腳步中,使你獲得心靈的洗禮,在品味中得到智慧與快樂的啟迪和感悟
_____出版人鄧永標
圖書目錄
晨曦下的粽子/002
尋夢山塘街/005
卸下欲望的行囊/007
此海非彼海/009
無論你走多遠都要回來/011
不要輕易許下諾言/013
保持生命應有的姿態/015
快與慢/017
塑膠袋一年多少錢/020
重視細節/023
我愛柏坡湖/025
美麗,從心開始/027
愛是人的天性/030
讓心不再孤單/032
不完美就是一種完美/035
帶著希望前行/038
拼搏的幸福/040
知識是流動的音符/042
麻雀的窗邊低語/045
花苞更需呵護/048
大漠裡的海市蜃樓/051
憶念那時黃昏/053
第二輯媽媽等不起遲到的愛
姥爺,一路走好/058
盛夏,有你靦腆的笑/061
那一抹紅色/066
一夜長大/068
熗鍋面里的父愛/070
我們愛媽媽/072
女兒是父親一生中最好的作品/075
我們永遠等你/079
媽媽是沒有翅膀的天使/082
難忘師恩/085
畢業了,才記起老師的好/087
母親/089
向日葵也需要陪伴/092
別等到2012/094
戒指/096
遠去的奶奶/098
媽媽等不起遲到的愛/101
第三輯葵花女孩的追夢旅程
童年的我與我的童年/108
曬寂寞/111
我依然在等待/114
吹自己童年的泡泡/116
你想做一隻小鳥,逃避青春的無奈與憂傷/119
每一個女孩都是白天鵝/123
逆風而行/126
放歌於夜幕下的專屬舞台/129
高三,高山/132
最後的狂歡/135
高三·成長/138
考神不是童話/142
迷失的葵花,你在哪兒/146
葵花女孩的追夢旅程/151
那些路過心上的男生
願時光,定格成永恆/160
我們一起努力,為了下一個春暖花開/163
春天盛開在左耳與右耳間/168
若雪永葆純潔/171
希望你不要知道,知道也請你忘掉/174
青春的長度/177
朋友是我的左半邊翅膀/180
每段青春都有你不知道的事/187
青春在疼痛中成長/190
用愛溝通/195
那些路過心上的男生/198
附錄/205
序言
——李學民散文印象
這一年的春天似乎一直在路上,時間早過了農曆二月中旬,料峭的寒風中還時時飄著雪花,我一邊在西北的漫漫黃塵中眺望春天,一邊閱讀李學民先生的散文。春天的腳步格外遲緩,然而,李學民筆下的那一幀幀色彩斑斕的鄉村風情畫卻讓我一次次感受到吹面不寒的楊柳春風,他把深摯的愛化著涓涓清流,汩汩而下,猶如一粒粒浸潤著水分的種子,在我的心田上植下一個春天。
春天是母親的棉花紡車轉動的聲音,“母親烏黑的頭髮上蒙塊毛巾,坐在當門的蒲團上,把小腳盤在雙腿底下,就著煤油燈光搖紡車,‘嗡嗡——嗡嗡’,一個姿勢,紡線不停。”春天是大嫂針角細密的女兒活,“大嫂一手的女兒活,縫縫補補,點點綴綴,什麼樣的布料到了她的手上,都能化腐朽為神奇,”春天是風中的父親為兒子買鍋餅的身影,“一個佝僂的老人,一手拎著鍋餅袋子,一手拄著拐杖,正踽踽蹣跚而來……”春天是故鄉的長堤那綿延千里的蔥綠,春天是“紅木箱”上一家人簡單而溫馨的幸福,春天是“故鄉的葦”叢里無窮的秘密,春天是“喊街”喊出的鄉村長調,春天是“石磨”磨出的晨星與暮月,春天是村東黃水河上的水手吼出的南北花腔,春天是故鄉清水灣的月光下“白皙的影影綽綽的影子,間或微語略帶羞澀的呢喃或調笑”,春天是一樁深藏於內心的溫暖而朦朧的美好情愫……春天是漂泊的靈魂是最後的守望。
李學民先生的散文大多飽蘸真情、濃情、痴情,抒寫著對父母兄妹、妻子兒女、鄉親鄰里以及生養自己的故土的厚愛,這份由親情綿延鋪展的赤子情懷像一條生生不息的河,縈繞著故土家園,從而也讓故鄉的山水滋潤自己漂泊在城市裡的靈魂。閱讀這些散文,讀者的心靈極易被帶回那個已經消逝或正在消失的鄉村:阡陌小巷裡的雞鳴狗吠,素淨月光下的羞澀呢喃,朝陽烈日下的勞作身影,黃昏晚霞里的炊煙羊咩……
因此,我以為李學民的散文中寫得最成功的是一曲曲深情的鄉村輓歌。那些已經逝去的鄉村風物在他的筆下獲得了永恆的生命。母親的棉花紡車、奶奶的竹籃筐、母親那本“夾滿了大大小小的紙袼褙鞋樣”書,鄉村人家煎餅用的鐵鏊子,母親在月光下編織葦筐、蒲團、葦箔的身影,家鄉的冬天“遠遠的有一縷一條一團淡灰色或淡黃色的炊煙升騰而起,群群的烏鴉鳥雀拍打著雙翅嗚叫著飛來,又撲入那抹水墨畫般的小村落去,”鄉下人在清水灣洗澡的樂趣,“西北壩口鄉道上,一溜煙駛來一匹快馬,棗紅色的,那馬蹄橐橐橐敲打著路面,盪起一股細碎的塵煙,”……上了年紀的人都記得這些漂泊在記憶里的鄉村風情畫,那是生養我們生命的家園,那是涵養我們精神的家園,那更是寄放我們靈魂的家園。在城鎮化把鄉村變得乾篇一律的今天,這樣的村莊顯然只能從記憶里搜尋,作者的這些散文與其說是緬懷逝去的鄉村,不如說是執守我們的精神家園。
鄉村的歷史沉澱在那些已經逝去或即將逝去的背影里,月光下紡紗的母親,風雨里種田的父親,貧窮中不離不棄的大嫂,黃水河上吼著南北花腔的水手和腳夫……這是繼沈從文的“邊城”風情畫與孫犁的“荷花澱”風情畫之後我見到的極具地域特色的鄉村風情畫。村莊的歷史是生活在村莊裡的人的歷史,作者為他的父母兄嫂、鄉親麻四、阿冬、豆腐人等立傳,實際上就是為他的鄉村立傳。他是一個離開鄉村在城市裡遊走的人,然而,他的靈魂留在鄉村,他觀照鄉村的眼光便不可避免地帶上了人文色彩,對鄉村的懷念從另一方面反襯出對現存環境的疏離。從這個角度上說,作者這些描述鄉村人情風物的散文是他一個人的鄉村心靈史。
真實是散文的靈魂。真情是散文的品格。李學民的散文大多直抒胸臆,通過一個個與他的生活相關聯的人和事,把他關注底層,懷念親友,以及故鄉山水的深情淋漓盡致地抒寫出來。《舊院瑣記》記的是“窄巷裡有植花種草的,有養狗餵兔的;有天上飛的鴿子,地上跑的雞貓;還有伸過矮牆來的青杏一枝,火紅的石榴花邊嗡嗡著三五隻的蜜蜂……院落里嘰嘰喳喳,老娘生日孩滿月;又演什麼電視劇了;單位今天發工資了;菜價漲得沒譜了;那個女人跟誰相好跑了……”這是一幅立體的生機盎然的世俗風情畫。傾聽《豆腐人生》中賣豆腐的老人講述四妹的悲苦人生時,“黑影里,巨大的痛包裹了我,淚水在臉上簌簌滑落……”,得知大雜院裡的老夫妻晚景淒涼,“我摸了摸口袋,掏盡了所有的錢幣,塞進門縫去。然後緩緩地轉過身去,消失在朦朧的月色里……”王國維說,“有境界自成高格。”真實是散文的最高境界,李學民的散文中自己往往是介入者、參與者、體悟者,所以沒有“隔”的感覺,“我喜歡一個人在黑暗中坐著,靜靜地在一隅方寸之中感受時間,感受生命時光的沉重與無情。”真實的悲憫,真實的同情,真實的反思,真實的行動,哪怕是極其微弱的光芒,也能在讀者心中點亮一粒豆大的燭火。讀他的散文,你會被融融暖意包圍,這暖意來自他的心田,來自他對親友、故土的深情,來自他對塵世生活的熱愛。
愛到情濃方是悟。李學民的散文以寫情為主,但也有精緻的小品文,《論吃》《閒暇無事亂翻書》《世事如棋》《神補》《愛花說》等都是格調高雅、文字雋永的小品文,哲思與情趣並重,讀來如品香茗,“俗話說,吃饞,饞吃。越饞越吃,越吃越饞。老言語還說,窮吃、吃窮。越窮越吃,越吃越窮……真正的‘吃’,是‘精吃’、是‘品吃’,是逍遙吃,是快活吃……吃要有個‘吃相’,即講究一個‘雅’字。‘雅’就是儒雅、文雅,風度。”文字精準,極具概括性,把“吃”的文化全部包含了進去,讓人浮想聯翩。“亂翻書不是亂讀,是指勤讀、快讀、常讀,沒功利念頭地去讀,自娛自樂地去讀,不迂腐地去讀。這種讀書,可以使人心納於書內,如與高士對榻晤談;又可流連於書側,看那人策杖孤行於山陰道澗……”讀書的樂趣、情趣、妙趣只有讀書人自知,這種沒有功利目的的讀書才能讓人的精神徹底放鬆下來,才能真正達到牧養心靈的境界。
如果說情思是散文的心靈,那么,語言就是散文的外衣,美的心靈再披上美的外衣,才能達到文質並麗。李學民先生手不釋卷,勤於學>--U,除了向-書本學習外,他的散文語言之質樸完全得之自然,細狗“乍一看真不起目艮,灰不溜秋,高高的兩腿猶如仙鶴、間距挺大,梢瓜臉型,嘴尖而長,腰部像張弓,脊背聳起,肚腹似被狼掏空,而整個身子瘦成個吊死鬼。”這段白描形神兼具,惟妙惟肖。“趕腳的車夫,抖著長長帶紅纓穗的鞭子,啪啪趕著騾5-車或驢車,時常在河畔井口旁歇腳打點肚皮和飲驢。那騾5拋蹄甩尾,很口向-亮地打著噴嚏,小灰驢子則總是‘嗯呀!嗯呀’昂著長臉嚎叫個不停。”這些源自生活的活的語言使他的散文散發著鮮活的生命氣息,那人那物那景如在眼前,活靈活現,似乎是未加雕琢,細品卻又非常傳神。語言的提煉和境界的提升與他虛懷若谷勤於補拙是分不開的,我不知他在世俗中的身份地位,但讀他的散文作品,我知道他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保持著讀書人的品格與習慣,不媚俗,不賣弄,同時又以開放的胸懷接納世事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
李學民的部分散文透射出一種洞明世事後的練達,“湍急的世事人流之中,我擁擁擠擠,像那輛墾殖土地的拖拉機一樣,晝夜耕耘著我腳下的土壤。”“世事生活中其實並沒有什麼旁觀者,只有參與者,無論你在博弈還是在觀弈,”讀這樣的語句,我那顆因等待春天而焦灼的心漸漸平靜下來。等與不等,春天都會來的,人生如季節更替,又何必患得患失?
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話,我以為李學民寫散文的眼界還不夠開闊,他的散文題材多是與他生活有關的人物事,親情散文固然是散文創作的不竭話題,但生活中還有很多與自身無關也很值得我們關注的人和事。如果他能把目光投射得更長遠一些,看看那些蜷縮在屋檐下的身影,想想那些被壓在礦井底下永不生還的礦工……他的散文將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石凌壬辰春日寫於甘肅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