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山雪中

《讀書山雪中》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詩通過描寫詩人流落他鄉,急切想歸而不能歸,以及突然歸來與鄉親舉杯同慶的心情,並借寫雪景以抒發詩人的不幸,表明詩人安分做遺民,但求風調雨順,能過炊餅無憂的生活。全詩色彩明麗,富有想像,感情跳躍,神情飄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書山雪中
  • 作者:元好問
  • 創作年代:金末
  • 作品出處:《遺山集》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讀書山雪中
前年望歸歸不得,去年中途腳無力。
殘生何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墮眼前。
東家西家百壺酒,主人捧觴客長壽。
先生醉袖挽春回,萬落千村滿花柳。
山靈為渠也放顛,世界幻入兜羅綿。
似嫌衣錦太寒乞,別作玉屑妝山川。
人言少微照鄉井,準備黃雲三萬頃。
何人辦作陳瑩中,來與先生共炊餅?
陳先生貶官後,與京師人書云:“南州有何事?今年有好雪,明年炊餅大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讀書山:在忻州東南,原名繫舟山。
⑵前年:蒙古太宗窩闊台九年(1237),詩人曾獨自從冠氏(今山東冠縣)回忻州,看一別二十餘年的故鄉,為攜全家返故里作準備。因當時拘禁未得解除,不得自由行動,故說“歸不得”。
⑶“去年”句:即蒙古太宗窩闊台九年(1238)秋八月自冠氏返山西忻州,中途留住濟源過冬。腳無力,即旅途中太疲乏,無力繼續往前趕路。
⑷殘生:即人生的晚年,時間所剩無幾了。
⑸突兀:突然之意,也用來形容高聳的樣子。這裡兼有這兩種意義。家山:家鄉的山,也泛指家鄉。墮:掉下來。
⑹東家西家:即詩人家周圍的鄰居。
⑺“主人捧觴”句:用李賀致酒行》原句,即舉起酒杯向客人們表示感謝。觴,酒杯。
⑻先生:詩人自指。醉袖:即寫酒興正高,揮舞長袖。挽春回:把春天招回來了。
⑼落:人群聚居的地方,村落。滿花柳:指飄飛的柳絮,喻雪花。
⑽山靈:山上的神靈。渠,他,詩里是詩人自指。放顛,放任自流,顛倒季節。
⑾兜羅綿:即木棉(佛經中稱木棉樹魏兜羅樹)。有時也泛指草木的花絮,入柳絮、楊花等為兜羅綿。這裡喻雪花。
⑿“似嫌”句:好像神靈不滿意我太寒酸了。衣錦,穿錦繡衣裳,喻顯貴。這裡指自己國亡家破,淪為囚徒,不能衣錦還鄉的慘象。
⒀玉屑:白玉的碎末,喻雪。
⒁少微:星座名,又稱處士星,用以稱隱士。這裡是詩人自喻。
⒂黃云:喻金黃色的麥浪。
⒃陳瑩中:陳瓘,字瑩中,號了翁。宋徽宗即位,為左司諫,極論蔡卞章惇安惇邢恕之罪。與曾布議事多不合。又因其子告蔡京動搖東宮得罪,屢被貶。
⒄先生:詩人自指。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自前年便盼著返回家園,卻一直回不了故鄉,去年回家已走到半路,又腿腳無力再難前行。
這飽經喪亂的餘生,哪想到還會有歡樂的今年,那高聳家鄉的山嶺,又突然落進了我的眼帘。
鄰里鄉親,準備了很多甜美的醇酒,我高舉酒杯,祝福賓客健康長壽。
我乘著醉意舞袖翩翩,像是要拉回春天的錦繡,仿佛見家鄉的萬落千村,到處是美麗的紅花綠柳。
山神也為我縱情地狂顛,把世界都化入白皚皚的雪花。
仿佛是嫌它,穿著那錦繡還太過寒素,另磨了玉屑,用心地妝點迷人的山川。
如今,鄉親們都在紛紛地傳說,少微星正照耀我的鄉土,天公準備著來年的豐收,黃熟的菽麥三萬來頃。
誰人擬做貶官的陳璀,來跟我同吃大個的炊餅?
陳先生被貶官以後,給京師的朋友寫信說:“南州有什麼事情發生沒?今年這裡雪好大,明年炊餅能做的大。”

創作背景

蒙古太宗窩闊台十年(1238)秋,元好問攜家從冠氏出發,北返家鄉秀容,因路程遙遠,疲乏太過,暫留濟源過冬。次年春又從濟源動身;夏天,回到久別的故里,居住在讀書山。遊子還鄉,自然受到四鄰的熱情歡迎。為表答謝,冬天,邀鄉親們到家裡飲酒。席間,適逢降雪。詩人與父老暢飲時,一生遭遇湧上心頭,因悲喜交集,即興抒懷寫下該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十六句,可分四節。
前四句為第一節,追述返家的不易和抒發初歸後的慶幸。詩人四十八歲(1238)秋八月間,曾自山東冠氏縣獨自先行回到家鄉安置遷家事宜,冬天又去山東。“前年望歸歸不得”指的就是“歸心江漢日東流”,“青山歷歷鄉國夢”(《夢歸》)的歸心與尚被“縶維”,身不由己這一現實的矛盾。次年秋八月攜全家十口自東平、冠氏抵濟源(今河南濟源),老小因不勝勞累在此休息,直至本年春才上太行,冬始歸鄉里。“去年中途腳無力”,指的就是這一情況。當詩人歷盡艱險,攜帶全家終於安然回歸故鄉,真真切切地看到昔日魂縈夢繞的讀書山就在眼前的時候,不禁欣喜萬分。自二十七歲避亂南渡後,詩人就日夜渴望回歸家鄉,“別卻并州已六年,眼中歸路直於弦”,“何時石嶺關頭路,一望家山眼暫明”。然而國勢日蹙,恢復無望;後又值宗社丘墟,九死一生。劫後餘生,竟然全家安歸,詩人怎能不感嘆“殘生何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墮眼前”中遺山用忽然與高聳二義兼有的“突兀”與“墮”相呼應,真切地表現了驚喜之際那“疑夢復疑非”的心態。詩人開篇連用“前年”“去年”“今年”排比襯墊,氣勢磅礴,筆勢縱放地將那乍見之後,欣喜萬分的心情表達得酣暢淋漓。
接下來四句為第二節,寫鄉鄰道賀的場面和詩人謝客盡歡,以致酩酊的醉態。詩人用“東家西家”表明周圍的鄉鄰並一再強調後,又用“百壺酒”顯示道賀的鄉鄰之多及其情意之淳厚。鄉親們知道這一名聞天下的鄉賢回鄉後,從四處絡繹而來,家家都拿出他們的美酒向詩人慶賀。詩人開懷暢飲,不辭盡醉,酒酣耳熱之後,興致大發,竟至在庭院中舒展長袖,手舞足蹈起來。詩人看到鄉親們個個醉顏通紅,如春風拂面,在醉態朦隴中,遂發奇想:“先生醉袖挽春回,萬落千村滿花柳。”認為是他的醉袖把春天拉回,所以到處都呈現出了花紅柳綠。於此表明詩人的性格是多么豪爽放縱,詩人的心情是多么的興高采烈,詩人的想像是多么的豐富奇特,先生的醉態又是多么的笑容可掬了。
接下來四句為第三節,扣詩題“雪中”二字,寫讀書山的雪景。繼上節酒醉心迷,把鄉親們紅撲撲的醉顏看成春風滿面,進而認為這是老天為詩人春回大地,遠近山川都已紅花綠柳之後,此節再由大雪漫山,銀裝素裹的物景觸發狂想,覺得山神也因詩人自己的放情縱樂感染得瘋癲起來,把整個世界都幻化進漫天飛舞的白蒙蒙的兜羅綿中。它好像嫌穿著花紅柳綠的“錦衣”還太寒酸,索性揮灑玉屑再給山川加上一層高貴的外衣。詩人對漫天飛舞、山川一色的雪景,沒有作寓情於景的細緻描述,而是用“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方法表現自己痛快淋漓的激情。詩人緊緊抓住“雪中”這一物象,神思飛揚,由雪聯想到木棉,由木棉聯想到衣裳,由衣裳聯想到山神,而後推己及物,用移情的方式,推想山神的心態,從而營造出這幅神奇迷離、靈動飄逸的山中雪景圖來。
最後四句為第四節,詩人以隱居鄉里的有德之士自許,憧憬歸鄉後瀟灑閒逸的生活。詩人由自己的歸鄉聯想到少微星光照鄉井,由少微星光冀時的明大黃潤聯想到來年鄉里的大豐收,繼而又因“瑞雪兆豐年”聯想到古時陳瑩中遠離政治漩渦後只關心農事的典故,想像的翅膀由天上到地下,由古典及今事,由現在到將來,以“人言少微照鄉井”表現自己才德上應於天的自信胸襟;以“準備黃雲三萬頃”表現吉星高照下鄉里明年必將大獲豐收的豪邁情懷。末三句關合歸老故里、鄉鄰道賀、山中大雪三節,以戲謔的口吻詢問鄉鄰,表現了詩人瀟灑自足的隱逸神采。
詩人劫後餘生,終歸故里,其欣喜之情猶如火山爆發,可謂之“氣旺”;對按捺不住的激情,詩人採用豪縱奔放的方式盡情展露,可謂之“神行”。神思所及,“物皆著我之色彩”,巋然不動的讀書山,在詩人的心目中卻是忽然而“墮”;鄉鄰道賀,春光挽回,山靈放顛,少微高照,黃雲將現,好像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皆為詩人天造地設。縱覽全詩,確有“峰巒高插、波瀾動地之概”。在陳列系列意象時,全詩每四句一大轉折,每節四句中又按起、承、轉、合的筆法結構,圍繞“讀書山雪中”這一中軸思前想後、上下馳騁,這樣就使全詩既具有了豐富開闊的思維空間,又具有了“構思育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雋”的往復曲折、幽深厚重的含蘊和奔放雄奇的風格。

名家點評

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正民《元好問集》:“在這首七言古詩中,詩人用浪漫的筆調錶現了恢弘的胸襟和高奇的想像。詩作構思奇特,氣勢開闊,且描繪生動,意味醇厚,耐人尋味,顯示了“老更成”的特色。”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金元之交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對金元前後詩詞文化有承上啟下之用。他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四歲時從郝天挺學,淹貫經傳百家,六年學成,下太行,渡黃河,賦《箕山》《琴台》詩,名震京師。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善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以“喪亂詩”聞名。金亡後不仕,以故國文獻自任。編輯金源史錄至百萬言,元人修《金史》,多有所本。著有《遺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樂府》,詞有《遺山樂府》五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