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梁啓超/巧讀快讀現代名家

讀懂梁啓超/巧讀快讀現代名家

吳萍萍編著的《讀懂梁啓超》沿著這樣的體例——“言+行+大事記+人物小傳+著作精選”。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梁啓超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動活潑,而又全面了解梁啓超先生的讀本。 其中:“言”、“行”取微博體形式,“言”即名家精闢精彩的言論,“行”則是彰顯名家個性特質的行為。“大事記”是名家所歷重大歷史事件、社會活動、學術活動等,記錄他們在其中的作用和影響。“人物小傳”是對其一生經歷的概覽,尤其側重於他們的成長、求學、治學等方面的經歷。“著作精選”則是最能體現他們文化貢獻的代表作品的選摘匯集。

基本介紹

  • 書名:讀懂梁啓超/巧讀快讀現代名家
  •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277頁
  • 開本:32
  • 作者:吳萍萍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把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幾乎寫成一部中國近代史,只有通過梁啓超的生平事跡才可能。因為梁啓超作為一個巨大的歷史存在,打通了中國近代史各類關鍵性人物關係,包括政治層面、思想層面、文化層面、國內層面、國外層面的關係。在各層各類能夠呈現歷史風貌的重要人物關係網路中,他是獨一無二的起承轉合、承上啟下,而且舉足輕重的人物”,學者劉再復在序中說,“愈讀愈放不下,不知不覺,三天三夜過去,竟把全書讀完。此次雖讀得雙眼昏花,卻也讀得心花怒放,一掃我三十年來的鬱悶。”
吳萍萍編著的《讀懂梁啓超》是一本適合學生及文學愛好者閱讀的人文普及讀物

作者簡介

吳萍萍,女,生於1980年2月,獲得文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文學。現任教於貴州民族大學。

媒體推薦

他之所以“屢變”者,無不有他的最強固的理由,最透澈的見解,最不得已的苦衷。他如頑執不變,便早已落伍了,退化了,與一切的遺老遺少同科了;他如不變,則他對於中國的貢獻與勞績也許要等於零了。他的最偉大處,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處便是他的“善變”,他的“屢變”。——鄭振鐸
梁先生為中國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響最大之人物。——吳宓
我個人受了梁先生無窮的恩惠。——胡適
總論任公先生一生成就,不在學術,不在事功,獨在他迎接新世運.開出新潮流,振動全國人心,達成歷史上中國社會應有之一段轉變。——粱漱溟

圖書目錄

第一輯 梁啓超的言
第二輯 梁啓超的行
第三輯 梁啓超大事記
維新變法運動
再造共和——反對袁世凱稱帝,發動護國戰爭
文學革新三宗“最”
第四輯 梁啓超小傳
第五輯 梁啓超著作精選
變法通議自序
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
成敗
英雄與時勢
破壞主義
善變之豪傑
憂國與愛國
少年中國說
呵旁觀者文
新民說·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
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
吾今後所以報國者
“知不可而為”主義與“為而不有”主義——在北京哲學社的公開演講
最苦與最樂
敬業與樂業
為學與做人
歐行途中(節選)
亡友夏穗卿先生
悼啟
祭梁夫人文
梁啓超給子女們的信

文摘

維新變法運動
1898年9月28日,天還未亮,京城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早已圍滿了人,據說幾個“大逆不道”的官員即將被押到此處斬首。就在一周前,朝廷頒布了光緒皇帝籲請慈禧太后重新訓政、逮捕康有為等人的詔書,圍觀的人議論紛紛。
突然,幾輛囚車出現在圍觀民眾的視野里。車近了,只見其中一個囚車上的犯人不斷抗議道:“未訊而誅,何哉?”押解的差役始終不應,他又嘆息道:“吾屬死,正氣盡矣!”
囚犯被押下了車,一共六人,背上都插著亡命牌。差役按由東往西的順序將他們排好,六名劊子手手執鬼頭刀也依次排列其後。監斬官一一驗明正身: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譚嗣同。
之前抗議的那個人,即劉光第,又一次提出質問:“祖制雖強盜臨刑呼冤,當復訊。吾輩縱不足惜,如國體何?如祖制何?”監斬官無言以對。見時辰已到,監斬官拋下火籤令,大喝一聲:“斬!”劊子手高高地舉起了刀。康廣仁昂首向天,大喊一聲:“中國自強之機在此矣!”圍觀民眾一陣驚呼,康廣仁倒下了。隨後,林旭、楊深秀、楊銳也一一倒下了。劊子手按劉光第跪下,他崛立不從,劊子手強按了下去。隨著圍觀民眾又一陣驚呼,劉光第的頭掉落到地,而身軀竟然屹立不倒。圍觀的民眾無不為之動容,有人甚至拿出香紙蠟燭為他招魂。最後輪到譚嗣同,見五人均已倒下,他依舊神色不變,還大聲喊道:“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的血與其他五人的血匯在了一起。菜市口一片血紅,在正午的陽光下灼得人眼疼。
此時的梁啓超正坐在日本軍艦“大島丸”上,望著蒼茫的太平洋,心事沉重,思緒萬端。
(一)公車上書:拉開維新變法的序幕
19世紀上半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而中國封建社會卻走向了沒落,政治腐敗,經濟落後,統治者閉目塞聽,愚昧無知。為了將中國變為其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隨著中國主權大量不斷地喪失,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種形勢下,少數思想敏銳的知識分子開始有所覺醒,開始學習西方,努力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康有為就是其中的一位。1890年,梁啓超正式請業南海之門,開始觸及時代的脈搏,聆聽時代的召喚,他的人生從此改變。
1894年,高麗(今朝鮮半島)內亂,中日兩國先後出兵,勢成騎虎。7月,日本蓄意挑起與中國的戰爭,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日軍蓄謀已久,準備充分,步步進逼;清政府內部主戰、主和意見分歧,倉促宣戰,消極防禦,戰略指揮不當,節節敗退。9月,清軍在平壤之戰和黃海海戰中的相繼失利,使戰局急轉直下,戰場亦由境外轉移到中國境內。梁啓超“惋憤時局,時有所吐露”,無奈“人微言輕,莫之聞也”。
1895年2月,威海衛之戰清軍的失敗,更是使號稱當時全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清廷再無心戀戰,急於求和。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赴日本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承認朝鮮獨立;割讓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與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二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甲午戰爭最終以中國的慘敗及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告終。
訊息傳到國內,舉國憤怒,泱泱大中國竟然敗給日本,並且還要割地賠款,社會各階層均受到極大的震動和刺激,稍有愛國之心的人無不感到恥辱和痛心疾首。許多將領、朝臣紛紛上條陳反對議和。
當時有數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齊聚京師,參加會試,梁啓超與康有為也在其中。梁啓超本已絕意進仕,決定“廣求同志開倡風氣”,但考慮到若能通過科舉進入政府部門,便能更好地推行變法維新的主張,因此於年初應康有為之邀一起入京參加會試。誰能想到,就是這一次人京,他與康有為的名字會因為接下來發生的“公車上書”事件而載入史冊呢?
當《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遼東,賠款白銀二億兩的訊息傳到京師,舉子們群情激憤,更有甚者痛哭失聲,梁啓超也是悲憤難平。康有為立即讓梁啓超去鼓動在京應試的各省舉子上書朝廷,拒絕合議內容。梁啓超先在廣東籍的舉人中進行聯繫,接著湖南籍的舉人也跟著行動起來,兩省舉人首先聯合起來上書都察院,請代奏。梁啓超又繼續到其他各省會館宣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鼓動舉子們聯名上書督察院,反對割地賠款,簽訂條約,要求變革。他還通過妻兄李端菜及在朝為官的一些朋友運動其他官員出面去鼓動各省舉子。半個多月來他不辭辛苦,日夜奔波,腳都磨出了水泡。在他的極力鼓動和湘粵舉人的帶動下,各省舉人擁人督察院,“人山人海,衣冠塞途,奏章如雪片飛人”。僅4月初短短几天時間裡,各省公車單獨或聯名上書達三十餘次,加人人數達一千五百人次。
為了擴大聲勢,康有為還奮筆疾書,用一天兩夜的時間起草了《萬言書》,提出了拒和、遷都、變法三項主張,梁啓超、麥孟華將其謄抄了很多份,在各省舉子間分發傳閱。5月2日,他們邀集了十八省舉子一千多人在松筠庵集會,梁啓超在會上宣讀了《萬言書》,舉子們聽後,紛紛在《萬言書》上籤名。然而由於清政府派軍機大臣極力阻止上書,並遣親信官員到各省會館造謠恐嚇,加上條約“既已用寶,無從挽回”,人心渙散,這次規模宏大的聯名上書最終沒有送達都察院。但康梁二人卻因此成為全國知名的人物。 公車上書“實為清朝二百餘年未有之大舉也”,“各省蒙昧啟辟,實起點於斯舉”。它雖沒能阻止《馬關條約》的簽署,卻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維新派從此正式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P45-4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