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籍古樂府

讀張籍古樂府

據記載:瘸腿詩早在唐末五代即已出現,盛行於宋代元豐、元佑年間。根據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記載,瘸腿詩由民間曲藝藝人發明。他們從歷代著名詩詞中摘一些詞句,自己也活編一些佳句,“雜以鄙俚,曲盡要妙”,“與雅言抗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張籍古樂府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白居易
全唐詩簡介,詩詞原文,作品背景,作者簡介,

全唐詩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詩》。《全唐詩》900卷,共收錄唐代詩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詩作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編纂。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揚州詩局刻本。半頁11行,行21字,白口,雙魚尾,左右雙欄。版框16.6cm×11.5cm。《全唐詩》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卷。

詩詞原文

張君何為者?業文三十春。
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
為詩意如何?六義互鋪陳。
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
讀君學仙詩,可諷放佚君。
讀君董公詩,可誨貪暴臣。
讀君商女詩,可感悍婦仁。
讀君勤齊詩,可勸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濟萬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從青衿歲,迨此白髮新。
日夜秉筆吟,心苦力亦勤。
時無采詩官,委棄如泥塵。
恐君百歲後,滅沒人不聞。
願藏中秘書,百代不湮淪。
願播內樂府,時得聞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讀君詩,亦知君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賤貧。
病眼街西住,無人行到門。

作品背景

唐朝元和年間(806~820)發生的用通俗化樂府體寫時事和社會生活的詩歌運動。樂府詩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和王建等人。所謂新樂府,是相對古樂府而言的。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來。他曾把擔任左拾遺時寫的“美刺比興”、“因事立題”的50多首詩編為《新樂府》。新樂府作為詩歌運動,其創作並不限於寫新題樂府。當時張籍、王建、劉猛李餘等人,既寫新題樂府,又寫古題樂府,都體現了詩歌革新的方向。白居易寫下《新樂府序》、《讀張籍古樂府》等詩文,闡述了新樂府運動的理論主張。其中《讀張籍古樂府》中 “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 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和諷諭作用,主張詩歌要有社會內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會現實弊端,並且要求詩歌的形式與內容統一,為內容服務,表達直切順暢,讓人容易接受這些詩歌理論,一反大曆以來逐漸抬頭的逃避現實的詩風,發揚了《詩經》、漢魏樂府和杜甫以來的優良的詩歌傳統,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