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觀天下·廿五史解讀:遼金史解讀

《讀史觀天下·廿五史解讀:遼金史解讀》主要內容簡介:中國的歷史記載從先秦時代萌芽、發展,此後歷代不絕,猶如一條長河,奔流不息。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記載歷史的國家,“唐虞三代,《詩》、《書》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歷史記錄逐漸發展。西周共和(前841)開始,我國歷史有了明確的紀年。春秋以後,不僅周王朝有史官史書,各諸侯國也有自己的史官史書。《春秋》、《左傳》、《國語》等歷史著作相繼問世。《春秋》一字褒貶,寓意深刻,對後來的史書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的出現,無論從史學意識、史學目的、史學編纂,還是史學規模、史學語言等,都是對先秦史學的一次系統總結,同時又開闢了史學的新道路,是中國史學史上的一次革命。而後來的史學,基本都是沿著司馬遷開創的史學道路繼續前進,所謂“二十四史”、“二十五史”,就是以《史記》為代表的紀傳體形式的不斷發展。正如黑格爾所說:“中國歷史作家的層出不窮,繼續不斷,實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讀史觀天下•廿五史解讀:遼金史解讀
  • 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教育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開本:16
  • 定價:20.00
  • 作者:白玉林 曾志華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1550647, 978754155064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讀史觀天下:遼金史解讀》由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1.契丹族的歷史淵源如何?
2.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是如何創建契丹王朝的?
3.遼太宗耶律德光時期與中原王朝的關係如何?
4.遼滅晉之後為什麼沒有在中原建立王朝?
5.為什麼說遼聖宗耶律隆緒統治時期是遼朝的小康時期?
6.遼朝共有多少位皇帝?
7.在遼朝掌握大權的皇后妃子有幾位?
8.契丹大、小字是怎么回事?
9.東丹國是怎么回事?
10.契丹與後晉滹沱河之戰是怎么回事?
11.遼宋君子館之戰是怎么回事?
12.遼聖宗統和十七年遼宋之間的戰事如何?
13.遼宋長城口之戰的勝負情況如何?
14.遼宋望都之戰的勝負情況如何?
15.遼宋高梁河之戰的結果如何?
16.遼宋“澶淵之盟”是怎么回事?
17.遼宋滿城之戰是怎么回事?
18.遼宋白溝之戰宋軍為什麼大敗?
19.遼與西夏的兩次戰爭勝負如何?
20.遼金寧江州之戰是怎么回事?
21.韓延徽父子對契丹王朝的建立與鞏固做出了什麼貢獻?
22.王郁是漢人為什麼卻在遼朝任職?
23.耶律順宗是什麼人?
24.耶律曷魯在遼建國過程中有什麼貢獻?
25.耶律突呂不建立過什麼功勳?
26.高模翰為什麼被稱為?
27.趙延壽為什麼要投降契丹?
28.張礪為遼太宗所器重卻為什麼恚憤而死?
29.耶律屋質在穩定遼朝政局方面有什麼貢獻?
30.耶律安摶的生平情況如何?
31.蕭思溫是如何應對後周大軍北伐的?
32.室防是什麼人?
33.耶律阿沒里是什麼人?
34.張儉身為重臣為什麼生活卻十分節儉?
35.馬得臣為什麼能得到皇帝的賞識?
36.耶律隆運為什麼能位極人臣?
37.為什麼說耶律休哥是遼朝著名戰將?
38.耶律斜軫是如何捉住宋朝大將楊繼業的?
39.耶律沙在遼宋戰爭中建立過什麼功勞?
40.遼軍統帥蕭撻凜是怎樣被宋軍擊殺的?
41.高勛身為高官為什麼被皇帝下詔誅殺?
42.蕭孝穆為什麼反對遼軍侵擾宋朝?
43.蕭蒲奴在對高麗、女真、西夏的戰鬥中建立過什麼功勳?
44.蕭排押是什麼人?
45.蕭恆德責為駙馬為什麼卻被賜死?
46.耶律資忠與遼聖宗君臣關係如何?
47.耶律庶成兄弟有什麼事跡傳世?
48.楊佶的生平情況如何?
49.耶律義先是什麼人?
50.蕭惠在遼興宗朝具有什麼政治地位?
51.蕭迂魯的生平情況如何?
52.蕭圖玉是什麼人?
53.耶律仁先為什麼能得到皇帝的寵信?
54.耶律良有什麼才能?
55.姚景行有什麼事跡傳世?
56.耶律儼是怎樣得到升遷的?
57.蕭兀納為什麼被天祚帝貶官?
58.蕭得里底是如何貽誤國事的?
59.耶律章奴為什麼要背叛天祚帝?
60.蕭陶蘇斡在遼朝末年有什麼政治作用?
……

序言

中國的歷史記載從先秦時代萌芽、發展,此後歷代不絕,猶如一條長河,奔流不息。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記載歷史的國家,“唐虞三代,《詩》、《書》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歷史記錄逐漸發展。西周共和(前841)開始,我國歷史有了明確的紀年。春秋以後,不僅周王朝有史官史書,各諸侯國也有自己的史官史書。《春秋》、《左傳》、《國語》等歷史著作相繼問世。《春秋》一字褒貶,寓意深刻,對後來的史書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的出現,無論從史學意識、史學目的、史學編纂,還是史學規模、史學語言等,都是對先秦史學的一次系統總結,同時又開闢了史學的新道路,是中國史學史上的一次革命。而後來的史學,基本都是沿著司馬遷開創的史學道路繼續前進,所謂“二十四史”、“二十五史”,就是以《史記》為代表的紀傳體形式的不斷發展。正如黑格爾所說:“中國歷史作家的層出不窮,繼續不斷,實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閱讀史書,以史為鑑,可以鑑往知來。司馬遷曾指出歷史的“自鏡”作用,“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重視歷史著作的認識作用,曾提出著名的“三鏡”說法:“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生活在當代的人們,不可能割斷與歷史的聯繫。在認識歷史的同時,提高自己認識社會的能力。從自己民族的早期經典中尋找可依靠的東西,不斷校正前進的方向,故而史籍中記載的先民的生活智慧、精神信仰、價值原則就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憑藉。
歷史具有勸善懲惡的榜樣作用,同時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唐代史學理論家劉知幾在《史通·史官建置篇》論述歷史的作用時說:“史官不絕,竹帛長存。則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漢。用使後之學者,坐披囊篋,而神交萬古,不出戶庭,而窮覽千載,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史書中記載了大量的歷史人物,他們所體現出的人性的善惡、美醜,無疑成為後人的警示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我們民族人性的精華所在。這是一種根植於現實人生社會卻又超越一般生命意義的道義精神。
歷史具有重要的人生教育價值。李大釗說:“吾人瀏覽史乘,讀到英雄豪傑為國家為民族捨身效命以為犧牲的地方,亦能認識出來這一班所謂英雄所謂豪傑的人物,並非有與常人有何殊異,只是他們感覺到這社會的要求敏銳些,想要滿足這社會的要求的情緒熱烈些,所以挺身而起為社會獻身,在歷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劇、壯劇。我們後世讀史者不覺對之感奮興起,自然而然地發生一種敬仰心,引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情緒,願為社會先驅的決心亦於是乎油然而起了。”歷史如同一部百科全書,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一個具有豐厚歷史知識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智者。
閱讀史書,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特別是我國當前正處於大變革、大轉型時期,同時又受到全球化浪潮的衝擊,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的意義更顯深遠而重大。我們要從史籍中汲取精華,建設和諧社會。“修己以敬”,實現個人身心和諧;“親親”,實現家庭和諧;“仁者愛人”,實現群體和諧;“天下為公”,實現社會和諧;“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閱讀史書,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社會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儘管有時出現曲折乃至於暫時的分裂,但它的總趨勢是朝著統一的方向前進;儘管有時有外敵入侵,但志士仁人不屈不撓,保家衛國。經歷了許多磨難的中華民族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國的史書浩如煙海,有正史、雜史、野史等,有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等。如何去讀史書?我們認為首先讀正史,從紀傳體入手。它們是中國歷史記載的主體和主流,可以從整體上認識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脈絡,認識古今之變的基本規律。第二,讀史要善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並且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思想的覺醒和提高、精神的陶冶和升華。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第三,讀史要有史學意識。我們應把它們放到中國史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去認識,以歷史的眼光去挖掘歷史典籍的思想意義,去認識歷史典籍的作用和價值。第四,讀史要有現代意識。歷史已經過去,成為一種傳統,但它並沒有凝固,而是一個繼續流淌著的跨時間的文化流程,對今天和未來發生重要作用。讀史就是要立足現實,審視歷史,繼承優秀的傳統,以史為鑑,為今天的現實服務,把握好歷史傳統與現實社會的關聯。開卷有益,我們都能從豐富的歷史典籍中得到教益,得到啟迪。
本叢書首先從“二十五史”入手,因為它們是中國歷史著作的代表,也是中華民族文明進程的直接記錄。本書以歷史事實為依據,採用答問的形式,從典籍中提煉出有代表性、有價值的問題,並用原典中所載內容進行了簡明扼要的回答,以期達到“原湯化原食”的目的,賦予死的冷冰凍的資料以活的熱乎乎的生命。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語言上,採用明了易讀的白話文,既避免了一般史書的枯燥,又無隨意發揮“戲說”之嫌。真實的故事、精彩的解讀將把你帶進中華歷史的悠悠長河,讓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殘酷無情,領略帝王將相的雄才大略,驚嘆古代文化的燦爛不息,使你了解中國歷史的大略,深刻體會讀史的樂趣。
坐觀千年風雲之變幻,笑談古今世事之沉浮!
編者
2010年12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