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操作技術規範與考評》編者均來自於臨床一線。內容包括常用護理技術、專科護理技術、急救與臨終護理技術、家庭護理技術以及一次性護理耗材使用技術共109項。每項護理技術一般包括護理目標、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考評標準以及問題與答案五部分。操作流程採用程式化方式,步驟清晰,可操作性強;考評標準採用簡明的表格形式,為臨床護理管理者提供了很好的考核標準。 與其他操作規範不同的是,《護理操作技術規範與考評》還結合臨床工作的實際,收集、整理了目前正在臨床使用但未規範的一次性護理耗材項目,形成了“一次性護理耗材使用技術規範”。 《護理操作技術規範與考評》適用於臨床護理人員、護理管理者及在校護理專業的教師及學生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護理操作技術規範與考評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362頁
- 開本:32
- 定價:29.00
- 作者:周春蘭 王莉慧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22158079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一、無菌技術2
二、口服給藥技術6
三、靜脈留置針技術9
四、頭皮針靜脈輸液術13
五、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PICC)18
六、靜脈注射技術25
七、靜脈輸血技術30
八、肌肉注射技術34
九、皮內注射技術37
十、皮下注射技術40
十一、靜脈血標本的採集技術43
十二、血培養標本的採集技術47
十三、動脈血標本的採集技術51
十四、氧氣吸入技術55
十五、霧化吸入療法58
十六、導尿技術64
十七、膀胱沖洗技術67
十八、灌腸技術70
十九、肛管排氣技術74
二十、胃腸減壓技術76
二十一、經鼻或口腔吸痰技術79
二十二、經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吸痰技術83
二十三、快速血糖監測86
二十四、穿脫隔離衣技術88
二十五、輸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術91
第二章 專科護理操作技術規範95
一、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技術96
二、腹腔引流管護理技術99
三、“T”管引流護理技術102
四、心包、縱隔引流護理技術105
五、腦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護理技術109
六、有創顱內壓監測護理技術112
七、有創動脈血壓的測量與觀察114
八、B超引導下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118
九、血液透析護理技術125
十、血液灌流護理技術129
十一、血漿置換護理技術133
十二、血液透析濾過護理技術136
十三、腹膜透析管的護理技術139
十四、自體動靜脈內瘺的護理技術142
十五、Schoitz眼壓計測量眼壓技術146
十六、滴眼液技術148
十七、成人淚道沖洗技術151
十八、結膜囊沖洗技術154
十九、胎心監測技術157
二十、新生兒撫觸技術159
二十一、新生兒沐浴技術163
二十二、新生兒臍部護理技術166
二十三、新生兒換血術169
二十四、新生兒臍動靜脈置管術175
二十五、新生兒有創血壓監護技術180
二十六、新生兒腋靜脈留置針穿刺術184
二十七、新生兒動靜脈採血法188
二十八、新生兒PICC置管術193
二十九、新生兒胃管鼻飼法198
三十、新生兒窒息復甦術202
三十一、新生兒光照療法211
三十二、翻身床翻身技術214
三十三、持續胰島素泵皮下注射218
三十四、外科手消毒技術222
三十五、持續中心靜脈壓(CVP)監測技術225
三十六、鼓膜穿刺抽液(注藥)法229
三十七、外耳道沖洗技術231
三十八、乳腺按摩技術234
第三章 急救及臨終護理技術規範237
一、心肺復甦技術238
二、環甲膜穿刺技術243
三、胸外心臟非同步直流電除顫247
四、氣管內插管技術251
五、洗胃技術256
六、止血技術261
七、包紮技術265
八、固定技術272
九、屍體料理276
第四章 家庭護理技術280
一、生命體徵測量技術281
二、臥床患者更換床單284
三、床上洗頭286
四、翻身288
五、協助患者更衣290
六、協助患者進食/進水292
七、物理降溫技術293
八、熱水袋使用技術295
九、床上使用便器297
十、協助患者床上移動299
十一、口腔護理300
十二、會陰擦洗302
十三、指甲/趾甲的護理304
十四、坐浴技術306
十五、造口護理308
十六、壓瘡的預防及護理技術309
十七、有效排痰技術311
十八、偏癱患者功能體位評估技術313
十九、骨科疾病患者的功能體位評估技術314
二十、約束帶的使用技術316
第五章 一次性護理耗材操作規範319
一、預充式導管沖洗器使用技術320
二、無針密閉式接頭使用技術321
三、人工鼻使用技術323
四、鎮痛泵使用技術325
五、胰島素筆式注射器使用技術328
六、精密計尿器使用技術332
七、安全型靜脈留置針使用技術334
八、胃腸營養泵管使用技術337
九、胸帶使用技術339
十、腹帶使用技術341
十一、呼吸訓練器使用技術343
十二、霧化吸入裝置使用技術346
十三、化療泵使用技術348
十四、造口袋使用技術350
十五、動脈血氣針使用技術352
十六、採血器使用技術354
十七、密閉式吸痰管使用技術356
參考文獻360
文摘
插圖: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各類物品均要嚴格消毒滅菌,預防感染。
3.正確連線各管道,水封瓶用護架保護置於床旁,連線引流管的長玻璃管必須在水平面下3~4cm並要保持直立。
4.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脫落。常擠壓引流管,保持通暢。避免因膠管扭曲,受壓而造成阻塞。引流瓶的液面應低於壁引流口60~100cm。
5.密切觀察記錄引流液的性狀、顏色、量及氣體排出、水柱波動等情況,並詳細記錄。術後第1個5小時應每小時記錄l次引流液量,並用膠布做好標記,如1小時超過100ml[小兒超過4ml/(h·kg)],應立即報告醫生,術後5小時引流液量正常後按醫囑要求及時記錄。
6.引流量偏多以後突然減少或引流不暢,患者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發紺明顯、血氧飽和度下降、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症狀時,應考慮心包填塞的可能,立即通知醫生,做好搶救準備。
7.觀察引流管口的敷料,局部有滲血滲液應及時更換,減少感染髮生。
8.患者下床活動時,須用止血鉗將引流管夾閉,以防導管滑脫漏氣或液體反流。
9.及時處理意外:水封瓶破裂或連線部位脫節,應立即用止血鉗夾閉引流管,更換新的裝置。
10.如持續負壓吸引(一般由醫生負責調整壓力),吸引壓力為1.5~2.0kPa。
11.拔管由醫生負責,拔管後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憋氣、心悸、傷口滲液及出血等情況,發現異常要及時通知醫生。
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和家屬留置引流管的目的,提高依從性。
2.告知患者及家屬引流管留置期間的注意事項,保證引流管固定通暢、位置合適。
注意事項
1.告知患者注意頭部活動範圍,避免牽拉引流管。
2.嚴格無菌操作,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脫出。
3.保持引流通暢,不可受壓、扭曲、摺疊。
4.保持有效引流,觀察引流管內液面波動情況,發現不通暢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5.嚴格保持固定引流管高度:腦室引流管開口高於側腦室平面(外耳道)10~15cm;硬膜外引流管與側腦室平面平齊或根據顱內壓高低和手術部位由醫生進行調整;硬膜下引流管一般高於硬膜外引流管5cm;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留置的引流管要求低於床面5cm(頭低腳高位)或與床面齊平。
序言
本書包括常用護理技術、專科護理技術、急救與臨終護理技術、家庭護理技術以及一次性護理耗材使用技術共109項,體現了傳統技術與新技術、基礎操作與專科操作、臨床護理技術與家庭護理技術相結合的特點。除“家庭護理技術”和“一次性護理耗材使用技術”外,每項護理技術都由護理目標、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考評標準以及問題與答案五部分組成。操作流程採用程式化方式,步驟清晰,可操作性強;考評標準採用簡明的表格形式,為臨床護理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考核標準。與其他操作規範不同的是,本書結合臨床工作的實際,收集、整理了目前正在臨床使用但未規範的一次性護理耗材項目,形成了“一次性護理耗材使用技術規範”。本書在傳統的操作流程基礎上加入了評估和指導要點,充分融入“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念,使護理操作更加嚴謹,更加體現人文關懷。
本書的編寫原則及指導思路力求簡潔實用、可操作性強。編者均來自於臨床,她們用豐富的實踐經驗向讀者提供了最新的臨床護理理念及規範的護理技術操作流程。適用於臨床的護理人員、護理管理者、護理專業的教師及學生閱讀,力求成為臨床基本技能培訓與考核的指導參考用書。
由於書中涉及的內容廣泛,篇幅較多,編者的學識和能力所限,存在不足在所難免,誠請各位專家和同行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