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護國大寺,坐落在河南省武陟縣西陶鎮陶村。據有關專家考證,其始建於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為東漢時期的皇家寺院。有關傳說和文物遺蹟表明,該寺與東漢光武帝劉秀有著莫大的淵源,世代盛傳著關於“王莽篡漢攆劉秀,劉秀在此避難得以逃脫”的民間故事。歷史上,護國大寺在鼎盛時期,曾經擁有數千畝的占地面積,但在東漢以後,卻歷經風雨侵蝕,兵燹廢弛,雖不斷累有重修,但規模卻逐漸縮小。尤其是經過歷次運動,護國大寺廟宇蕩然無存,大量法器文物被毀,近兩千年積累下的古碑、石刻、塔林等也幾乎消亡殆盡。近年,為了保護文物古蹟和弘揚佛教歷史文化,由武陟陶村村委會牽頭,社會各界踴躍集資,在寺院原水陸殿的基礎之上,重修了大雄寶殿,它才又初具規模。2016年7月,釋德政禪師應邀駐錫該寺擔任主持和尚,領導恢復重興昔日輝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陟護國大寺
- 地理位置:河南省武陟縣西陶鎮陶村
簡介,發展狀況,地圖信息,
簡介
武陟護國大寺,坐落在河南省武陟縣西陶鎮陶村。據有關專家考證,其始建於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為東漢時期的皇家寺院。有關傳說和文物遺蹟表明,該寺與東漢光武帝劉秀有著莫大的淵源,世代盛傳著關於“王莽篡漢攆劉秀,劉秀在此避難得以逃脫”的民間故事。歷史上,護國大寺在鼎盛時期,曾經擁有數千畝的占地面積,但在東漢以後,卻歷經風雨侵蝕,兵燹廢弛,雖不斷累有重修,但規模卻逐漸縮小。尤其是經過歷次運動,護國大寺廟宇蕩然無存,大量法器文物被毀,近兩千年積累下的古碑、石刻、塔林等也幾乎消亡殆盡。近年,為了保護文物古蹟和弘揚佛教歷史文化,由武陟陶村村委會牽頭,社會各界踴躍集資,在寺院原水陸殿的基礎之上,重修了大雄寶殿,它才又初具規模。2016年7月,釋德政禪師應邀駐錫該寺擔任主持和尚,領導恢復重興昔日輝煌。
護國大寺釋迦牟尼佛像
護國大寺文殊殿
據專家考證,該寺始建於東漢建武元年,為東漢時期的皇家寺院。現在寺內尚存有年代不詳的蛟龍碑一通,立於大雄寶殿之前,兩條龍迴旋盤繞於碑首,造型古拙蒼勁,碑文雖漫漶不清,但皇家尊崇之勢猶存。
寺內清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前殿羅漢殿及伽藍六祖三殿》的碑文:“……武邑西三十里許有古剎,世相傳光武發跡潛蹤於茲,敕賜基號曰護國……”而在當地老百姓中間,也盛傳著“王莽篡漢攆劉秀,劉秀在此避難得以逃脫”的故事,具體細節雖有出入,但大體相同,寺院所處之地,古稱“藏龍坡”想來也與這段故事有關。
發展狀況
2016年冬,有少林永化堂上傳曹洞正宗第32代俗家弟子歐陽文順(法名行禪)為護國大寺捐請重約一噸的帶金頂的鑄鐵寶鼎香爐一個,有少林永化堂上傳曹洞正宗第32代俗家弟子孝女陳林靈(法名行怡)為拔升其母彭昌珍往生極樂淨土而捐請香樟木雕2米高觀世音菩薩一尊,有護法居士功德主張迎麗、邢耀旭、李浩波、李金瑤、石玉翠五居士捐請的香樟木雕2米高地藏王像一尊。
護法居士尤愛飛捐造的漢白玉雕彌勒菩薩像
護法居士尤愛飛捐造的漢白玉雕韋陀菩薩像
護法居士尤愛飛捐造的漢白玉雕南方增長天王像
護法居士尤愛飛捐造的漢白玉雕西方廣目天王像
護法居士尤愛飛捐造的漢白玉雕東方持國天王像
護法居士尤愛飛捐造的漢白玉雕北方多聞天王像
地圖信息
地址:焦作市武陟縣北大街北150米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