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互動

議程設定論被美國專家賽佛林稱為傳播學貢獻最大的理論。議程設定論,從本質上看是對於政府議程、媒介議程與公眾議程之間關係的一種描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議程互動
  • 外文名:jiaohu
  • 類型:議程
  • 位置:北京
介紹
傳播學研究中對議程設定的發展
由於對公眾力量的忽視,議程設定論假設了“政府議程→媒介議程→公眾議程”這樣一個線性過程,一些修正的提法也只是提出了媒介議程和政府議程的相互作用。由於網路條件下傳播環境的草根化和多元化,公眾意見力量增強,傳統的忽視公眾意見的前提消解,公眾從“被設定”地位上升到“能設定”。這時關於議程的理論有必要從議程設定發展為“議程互動”。
議程互動論認為政府議程、媒介議程和公眾議程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議程互動既是傳媒政治的方法,也是傳媒政治的目的,是傳媒政治方法和目的的統一。議程設定是達到議程互動的手段之一,設定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議程能夠起作用,能夠影響其他議程,最終達到議程互動。
從邏輯上講,議程互動有三類基本情況:
一是政府議程與媒介議程的互動,包括,“政府議程→媒介議程”和“媒介議程→政府議程”。曾擔任美國白宮傳播顧問的大衛·哲根說:“要成功進行統治,政府必須確定議程,而不能讓媒體來為它確定議程。”[6]這裡的“政府確定議程”,就是“政府議程→媒介議程”,而“媒體來為它確定議程”就是“媒介議程→政府議程”。
二是政府議程與公眾議程的互動,包括,“政府議程→公眾議程”和“公眾議程→政府議程”。毛澤東有一個著名的工作方法“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其中“從民眾中來”可以理解為“公眾議程→政府議程”,“到民眾中去”可以理解為“政府議程→公眾議程”。
三是媒介議程與公眾議程的互動,包括,“媒介議程→公眾議程”和“公眾議程→媒介議程”。我們常說的“引導民眾”可以理解為“媒介議程→公眾議程”,而“反映民眾”可以理解為“公眾議程→媒介議程”
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會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但議程互動的其他方式是基本方式的組合,例如:“政府議程→媒介議程→公眾議程”,前一段是“政府議程→媒介議程”,後一段是“媒介議程→公眾議程”;“公眾議程→媒介議程→政府議程”,前一段是“公眾議程→媒介議程”,後一段是“媒介議程→政府議程”;“媒介議程→公眾議程→政府議程”,前一段是“媒介議程→公眾議程”,後一段是“公眾議程→政府議程”。
其他還有一些情況,例如,“影響媒介議程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來自其他媒介的內容。特別是精英媒介,如《紐約時報》,它能為其他媒介設定議程”,這種現象被稱為“媒介間議程設定,確切一點應當稱之為“媒介間議程互動”,因為這個過程不僅是強勢媒介影響、作用於弱勢媒介,強勢媒介設定議程而弱勢媒介“被設定”議程;弱勢媒介也會設定議程影響、作用於強勢媒介。其實,還存在“政府間議程互動”、“公眾間的議程互動”,比如下級政府和上級政府間的議程互動,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議程互動,不同利益訴求的公眾間的議程互動,掌握不同信息的公眾之間的議程互動等等。
這一理論是重慶市委黨校的鄧新民在2008年1月提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