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禮,謂議論禮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議禮
- 拼音:yì lǐ
- 注音:ˋ ㄌㄧˇ
- 出處:《禮記·中庸》
議禮,謂議論禮制。
議禮,謂議論禮制。...... 《禮記·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鄭玄 注:“禮,謂人所服行也。” 朱熹 集注:“禮,親疏貴賤相接之體也。”...
大禮議是指發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間的一場皇統問題上的政治爭論,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為其改換父母的問題所引起,是明朝歷史...
蘆葦江八詠·祠堂議禮 作者 羅仲舒 年代 宋 體裁 詩春秋思報本,忠孝原有祠。儀物修孔時,擊鼓吹豳詩。詞條標籤: 文學作品 , 文化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
書稿對“大禮議”與明王朝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改革進行了重點考察。自序和總論部分對選題的意義、主要研究成果和嘉隆萬改革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說明。主要內容有:...
全書分為二編:第一編總論明史在史學上的地位和明史體例;第二編分為《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萬曆之荒怠》、《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陳洸贊成稱嘉靖帝父為皇考繼統之說的議禮派。他勇於任事目無權貴彈劾護法派人物、舉薦頗有人望的議禮派的官員成為議禮派急先鋒為其後在朝廷種下禍根。那么他...
所謂“大禮議”之爭,表面上是“繼統”與“繼嗣”的禮儀形式之爭,而實蘊涵著皇權與閣權的政治之爭,以及學術思想上正統朱(熹)學與新興王(陽明)學之爭。明武...
左順門案又稱左順門血案、撼門事件,是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因大禮議之爭,這裡曾發生一起文武百官伏闕的事件。左順門,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東與東華門相望...
嘉靖三年二月,連上二疏,贊同“議禮”,四月,又與桂萼、張璁、黃宗明聯名上疏爭大禮。次年,何淵要嘉靖帝父母入太廟,被黃綰、黃宗明斥為荒謬。帝不悅,將黃綰調任...
第二節 議禮第三節 議禮前後之影響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第五章 萬曆之荒怠第一節 沖幼之期第二節 醉夢之期第三節 決裂之期...
及大禮告成,議禮者秉樞,記宿怨,出為湖廣按察使僉事。擢山東按察副使。所至敦尚孝悌,士習為變。戈著有少石集十三卷,與山東通志、識賢錄、病逸漫記,(均...
大型廉政川劇《掛印知縣》是巴中市紀委以及巴中市委宣傳部主辦恩陽區委及恩陽區人民政府承辦的,以清朝巴中本地廉官喻秉淵為原型,全劇分六場(罷耕、農事、議禮、...
第三節 議禮前後之影響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第五章 萬曆之荒怠第一節 沖幼之期第二節 醉夢之期第三節 決裂之期...
“大禮朝議”鬥爭之時,他援引古禮,揆之事體,主張嘉靖帝(明世宗),應尊生父“興獻王”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議以興獻王為皇叔考之名稱,義正詞嚴,力排眾議,...
洪武初,(公元一三六八年)徵至京師議禮;引疾辭,家居教授。屢應聘為江廣考試官。嘗謂學必敦本,莫加於倫常,莫先於變化氣質。一時學士,靡然從之,稱海桑先生。...
第四章 議禮 第一節 武宗之失道 第二節 議禮 第三節 議禮前後之影響 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 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 第五章 萬曆之荒怠 第一節 沖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