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祥瑞

《議祥瑞》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議祥瑞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議祥瑞,辨妖災
問: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斯豈國之興滅,繫於天地之災祥歟;將物之妖瑞,生於時政之昏明歟?又天地有常道,災祥有常應,此必然之理也。何以桑谷之妖,反為福於太戊;大鳥之慶,竟成禍於帝辛?豈吉凶或僭在人,將休咎不常其道?儆戒之徵安在,改悔之效何明?又祥必偶聖,妖必應昏,何以明時不能為無災,亂代或聞其有瑞,報施之道,何繆濫哉?
臣聞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者,非孽生而後邦喪,非祥出而後國興。蓋瑞不虛呈,必應聖哲,妖不自作,必候淫昏,則昏聖為祥孽之根,妖瑞為興亡之兆矣。文子曰:“陰陽陶冶,萬物皆乘天氣而生。然則道之休明,德動乾坤而感者謂之瑞,政之昏亂,腥聞上下而應者謂之妖。瑞為福先,妖為禍始,將興將廢,實先啟焉。然有人君德未及乎休明,政不至於昏亂,而天文有異,地物不常,則為瑞為妖,未可知也。或者天示儆戒之意,以寤君心,俾乎君修改悔之誠,以答天鑒,如此則轉亂為治,變災為祥,自古有之,可得而考也。臣聞高宗不聰,飛雉雊於鼎;宋景有罰,熒惑守於心。及乎懋懿德以修身,出善言而罪己,則升耳之異自殄,退舍之慶自臻,天人相感,可謂明矣速矣。且高宗,三代之賢主也,有一德之違,亦謫見於物;宋景,列國之常主也,有一言之感,亦冥應乎天。則知上之鑑下,雖賢主也,苟有過而必知;下之感上,雖常主也,苟有誠而必應。故王者不懼妖之不滅,而懼過之不悛;不懼瑞之不臻,而懼誠之不至。足明休徵在德,吉凶由人矣。失君道者,祥反成妖,悟天鑒者,災亦為瑞,必然而已矣。抑臣又聞王者之大瑞,在乎天地泰,陰陽和,風雨時,寒暑節,百穀熟,萬人安,賦役輕,服用儉,兵革偃,刑罰措,賢者出,不肖者退,聲教日被,謳歌日興,此之謂休徵,此之謂嘉瑞也。王者之大妖,在乎兩儀不泰,四氣不和,風雷不時,水旱不節,五穀不稔,百螣不藏,徭役煩,征賦重,干戈動,刑獄作,君子隱,小人見,政令日缺,怨讟日興,此之謂咎徵,此之謂妖孽也。至若一星一辰之瑞,一雲一露之祥,一鳥一獸之妖,一草一木之怪,或偶生於氣象,或偶得於陶鈞,信非休咎之徵,興亡之兆也。何則?隱見出處,亦不於常,明聖之朝,不能無小災小沴,衰亂之代亦或有小瑞小祥,固未足質帝王之疑,明天地之意耳。王者但外思其政,內省其身。自謂德之不修,誠之不著,雖有區區之瑞,不足嘉也;自謂政之能立,道之能行,雖有瑣瑣之妖,不足懼也。臣竊謂妖祥廢興之由,實在於此,故雖辭費,不敢不備而言之。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