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影見聞錄——兼論譯製片配音的藝術

譯影見聞錄——兼論譯製片配音的藝術

《譯影見聞錄——兼論譯製片配音的藝術》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富潤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譯影見聞錄——兼論譯製片配音的藝術
  • 作者富潤生
  • ISBN:9787208148628J.498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譯影見聞錄》以詳實的史料、細膩的筆觸記敘了電影譯製片事業的誕生,著重分析了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成長和前進過程,比較了電影譯製歷史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譯影見聞錄》可以說是一部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的發展史,是關於配音演員、譯製藝術和中國電影譯製事業的史料性作品。

作者簡介

富潤生(1925-2008),河北大興人,中國著名電影配音演員,長期任職於上海電影譯製廠,為200餘部外國影片及電視片配音,在專業上極富造詣。此外還導演了多部外國譯製片、地方戲劇片、廣播連續劇等。

作品目錄

前 言 /1
第一章 創 業 /1
第一節 應運而生 /2
洪 流 /2
從零開始 /5
第一次全組會 /5
取 經 /6
第二節 上影第一部譯製片的誕生 /8
大膽方案 /8
“游擊戰”/10
急煞人 /11
可貴的一步 /12
第三節 安 家 /15
因陋就簡 /15
“漏”音棚及其趣聞 /17
第四節 五湖四海 /23
捉襟見肘 /23
我們的好後援 /28
不穩定的導演隊伍 /30
為了事業 /31
一次別開生面的義演 /34
第五節 難忘的 1950 年 /39
值得一提的工會小組 /39
挑戰應戰 /40
張銀生與他的循環放映盤 /42
敬禮,同志們!/45
讓家屬先坐 /49
第二章 在摸索中前進 /53
第一節 從起步到奮進 /54
口型與情緒 /54
建立“初對編輯制”/59
莫衷一是 /61
第二節 錘 煉 /62
及 時 雨 /62
“充電”/63
復對及導演闡述制 /68
對白聲畫以及合成鑑定制 /70
第三節 奮 進 /75
從“班底”到“挑大樑”/75
闊步向前 /77
幕後英雄 /80
搬掉“絆腳石”/80
硬 仗 /83
擴展業務 /85
工藝改革與技術革新 /91
章 動盪和撥亂反正時期 /99
第一節 誣 陷 /100
兩件痛心的事 /103
第二節 請“牛”出“棚”/110
工、軍宣隊進駐 /110
“文革”時期的特殊產物——內片 /110
第三節 建新廠 /112
幸與不幸 /112
建廠三十年華誕 /115
值得深思的歷史教訓 /121
第四章 拾遺補闕 /125
第一節 黨 政 /126
第一任支部書記、廠長——柯剛(1919—1964)/126
工農幹部——許金邦(1922— )/128
上海譯製片的奠基人——陳敘一(1918—1992)/129
第二節 翻 譯 /132
上影第一部譯製片翻譯——陳涓(1917—1991)/132
興趣廣泛的肖章(1922— )/132
第三任翻譯組組長——葉瓊(1924—2005)/135
老幹部朱微明(1915—1996)/135
英語翻譯慕容婉兒(1920—1970)/137
老壽星——朱人駿(1918— )/138
第三節 專職譯製導演 /139
上海第一部譯製片導演——周彥 /139
“OK”導演——寇嘉弼(1913—1996)/139
“鐘樓怪人”——時漢威 /140
京劇迷——岳路 /141
山東漢子傅超武(1912—1992)/141
第四節 演員兼導演 /144
演員組組長——衛禹平(1920—1988)/144
從哈爾濱來的蘇秀 /145
老大姐——張同凝(1917—1996)/147
患難之交——邱岳峰(1922—1980)/147
老大哥——尚華(1922—2005)/148
朗誦高手——胡慶漢(1927—1992)/149
多才多藝的曹雷(1940— )/151
後來者——孫渝烽 /152
談談自己——富潤生 /153
第五節 配音演員 /156
最早的青衣花旦——姚念貽(1920—1958)/156
令人敬佩的舒繡文(1915—1969)/156
我們的貴賓——林彬(1925—2014)/158
德高望重的張瑞芳(1918—2012)/159
表演藝術家孫道臨(1921—2007)/160
譯製片的功臣——高博(1918—1993)/161
老北京——於鼎(1924—1998)/162
閨門小旦——劉廣寧(1939— )/164
配音王子——童自榮(1944— )/166
後起之秀——丁建華(1953— )/167
兩任廠長——喬榛(1942— )/167
老慢支——畢克(1931—2001)/168
第六節 譯製片藝術的創作理論建樹 /169
陳敘一論述 /169
姚念貽論著 /169
高博論著 /170
舒繡文論著 /170
喬榛論著 /170
富潤生論著 /171
蘇秀論著 /172
劉廣寧論述 /173
李梓論述 /174
曹雷論述 /174
丁建華論述 /175
胡慶漢論述 /175
孫渝烽論述 /175
尚華論述 /176
楊成純論述 /176
畢克論著 /176
童自榮論述 /177
肖章論著 /177
朱實論著 /177
徐志仁論著 /177
陳國璋論著 /178
金文江、李世佳論著 /178
第七節 長影部分同志簡介及論著 /179
張桂蘭簡介及論述 /179
車軒簡介及其論述 /180
劉群簡介及其論述 /180
李景超論著 /181
白景晟論著 /181
孫敖論述 /181
第八節 來自社會的部分意見 /182
《從〈收穫〉影片譯製工作談起》/182
關於當前外國影、視片中的問題 /182
《對翻譯影片的幾點意見》/182
《電影譯名要貼切渾成》/183
附錄:探索“還魂”藝術 /185
引 言 /186
第一章 譯製片的誕生與發展 /190
一、什麼是譯製片 /190
二、西方譯製片的興起 /190
三、西方譯製片生產的目的 /191
四、蘇聯的譯製片 /193
五、我國的譯製片 /193
第二章 譯製片藝術及其特性 /197
一、譯製片翻譯的特性 /197
二、譯製導演是譯製過程中的三軍統帥 /202
三、配音演員 /207
第三章 譯製片藝術的性質 /213
一、“再創作藝術”/214
二、“聲音的藝術”和“‘說’的藝術”論 /218
三、“還原藝術”論 /219
四、“第九藝術”論 /222
五、“令人驚訝的藝術”論 /222
六、“‘魂’的再塑藝術”和“還‘魂’藝術”論 /222
第四章 怎樣才能達到“還魂”/226
一、譯製片的創作依據 /226
二、依據原片必須研究原片 /228
第五章 “還魂”手段 /249
一、翻 譯 /249
二、譯製導演 /253
三、譯製片演員 /264
第六章 譯製配音藝術的鑑賞 /2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