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七律四則》是清末民國初詩人林豪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警世七律四則
- 作者:林豪
- 創作年代:清末民國初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前人田地後人收,命里無財莫強求。
有事不如無事好,出門歡喜入門愁。
常將冷眼看螃蟹,莫替兒孫作馬牛。
一個銅錢四兩福,誰人肯向死前休。
作者簡介
林豪(1831~1918),字嘉卓,一字卓人,號次逋,福建金門人。其父林焜熿,學者稱竹畦先生,工詩及古文,著有《竹畦文鈔》、《浯洲見聞錄》……等作。卓人幼承家學,兼以天資聰穎,故十餘歲便淹通經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生員,鹹豐九年(1859)取進舉人,但其後考運不佳,竟未能再上層樓。同治元年(1862),先生東渡,遊歷台灣各地,後於艋舺巧遇奉檄辦團練的林占梅,因此受邀擔任潛園教師,任占梅之妾杜淑雅之西席,於潛園中生活四年之久。同治六年(1867),淡水廳嚴金清擬修廳乘,林豪受邀總輯編撰,隔年事成,因獲聘澎湖文石書院任教,乃辭別占梅離竹。同治十二年(1873),林豪得見陳培桂《淡水廳志》刻本,發現內容改竄其作卻謬誤不少,因此憤撰〈淡水廳志訂謬〉一文,以斷是非。光緒四年(1878),主草《澎湖廳志》,但未刊印。光緒八年(1882),返回故里,重修《金門志》。光緒十八年(1892),再修《澎湖廳志》。畢生致力文史,編修方誌,厥有心得,最受肯定;而其文學著作,數量甚夥,亦屬名家。其中,《誦清堂詩集》、《誦清堂文集》、《瀛海客談》、《潛園詩選》……等作內容,均與本地相關,惜除了《誦清堂詩集》外,餘皆亡佚。 《誦清堂詩集》共收錄林豪古今體詩作一千零一十八首,分有十二卷,是先生晚年自所釐定之稿,民國四十六年由其侄孫林策勛輯刊,於菲律賓大眾印書館印行,以下所錄林氏諸作,據此版本編校。此詩集內容,與本地攸關者,計有《台陽草》二卷、《澎海草》一卷,前者或描寫潛園生活,或敘台地社會民情,或抒發個人情懷,或採錄史事名勝;後者偏於曉諭生徒之作,旁及客中興寄與澎湖風土人情。在詩藝表現上,善用散文句法,使句式活潑靈動;又迭以頂針修辭,使上下詩氣銜承一貫,緊湊有勁;喜用歌行古體,在長篇巨幅中施展詩人才力等,是皆有過人之處。(黃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