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良村

譚良村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石南鎮譚良村,位於石南鎮東部,區域面積12.02平方公里,村委會駐譚良,距鎮政府6公里。

譚良村下轄自然村譚村,始建於南宋時期,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古村落沿襲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淵源深厚。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為載體,彰顯鮮明的“忠君愛國、耕讀為民”的“進士家風”文化內涵,反映出傳統的愛國為民的歷史文化底蘊。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譚良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1月,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譚良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廣西玉林市興業縣石南鎮
  • 下轄地區:譚村、良村、登地山、新屋村、西村、百靛等6個自然村
  • 地理位置:位於石南鎮東部
  • 面積:12.02平方公里
  • 人口:6100人(2012年)
  • 村委會駐地:譚良
村情簡介,譚村自然村,

村情簡介

玉林市興業縣石南鎮譚良村,東接東山村,南連鳳山村,西鄰東周村和龐村,北靠國營六萬林場東山分場。黎湛鐵路和國道324線橫貫村南部,境內有興業火車站。2012年,全村轄譚村、良村、登地山、新屋村、西村、百靛等6個自然村,33個村民小組,1600戶,6100人。有國小1所,教師25人,學生600人;衛生所1所,衛生室4所,村醫生6人。全村耕地面積200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60公頃,糧食播種(含複種)面積160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0公頃,林地面積660公頃。主種水稻、龍眼、果蔗、玉米、木薯、香蕉等。山地植松、杉。年農村用電量1796340千瓦。村道0.5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路10條2公里。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有種養。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石南鎮譚良村

譚村自然村

譚村為興業縣石南鎮譚良村的一個自然村,位於興業縣城東郊4公里處,始建於南宋時期,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古村落沿襲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淵源深厚。村裡有保護完好、建築風格獨特的明、清歷史名人故居、古宗祠、古文物,共有30多處。這些古建築以其主人翁名人、名事為支撐,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為載體,彰顯鮮明的“忠君愛國、耕讀為民”的“進士家風”文化內涵,反映出傳統的愛國為民的歷史文化底蘊。2013年12月,譚村獲得了“廣西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廣西三星級鄉村旅遊區”。2014年1月3日,《美麗玉林行》欄目組新年的第一站就是探訪興業縣石南鎮的譚村。
一個古堡,積澱了800年的歷史文化
我們的車到了興業火車站,就看到“譚村古堡”的明顯路標。每到一個岔路口,都有這樣的指路牌,這讓我們對譚村這個古堡充滿了期待。
“在歷史上,村隸屬於州府轄下的下層機構均稱為堡,而譚村古堡更是因為其地形似蓮花狀的小盆地,在古代,整個村落用圍牆圍起,本身就像一個城堡。”陪同我們一起來的興業縣旅遊局副局長湯宏福介紹說。
車停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古榕樹下,我們一下車便感覺到古風撲面而來。村頭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興業進士第一村”。村口的社頭,一棵衍生出很多枝節造型獨特的古樹,據說有600餘年的樹齡,旁邊就是一座古色古香頗有點西洋風格的建築,這是一座建於明代的譚賢良祠。這個宗祠上部分屬明代建築,下部分為清代建築,外牆門口則是民國的西洋風格,這樣混搭的建築風格彰顯著一座宗祠的歷史沿革。
往右邊一轉,一座高高聳立的大照壁沿著小巷一直延伸,壁頂翹峨,上端有鱗狀角磚裝飾,在牆中間還開著梅花形的三面花窗,這長19米、高5米的照壁在玉林現存的古民居中極為罕見。再往前看,一個徽派式鑊耳狀風水馬頭牆直入眼帘,這是譚村最重要的景觀之一譚大夫祠的屋頂,這個建於明萬曆年代占地300平方米的祠堂,青磚砌牆,黛瓦蓋頂,灰沙翹峨壓脊,整座建築格木做樑柱,雕花梁枕,青石蓮花柱墩。最有特色的是歐體風格的大門,門樓尖頂端設日月窗。據說該祠供祀明代進士譚汝讓,官居五品,授為奉議大夫,是譚村進士家風的典範……
譚村成村於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村裡有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有32處,主要是明清古名人故居,古宗祠、古廟、古樹和古墳。而在村的周邊如今還有古堡遺址、古戰場遺址、古城牆遺址。在村里隨意走走,仿佛翻開了一本從南宋到明清的歷史書,雖然數百年過去了,但仍能從舊跡中尋覓到原來的古堡圍牆高大、牆體遍布槍枝射擊孔、建築碉樓的蹤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