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澄

譚澄

覃澄(1213年—1271年),山西交城人,祖籍元德興府懷來縣(今張家口懷來縣),字清彥。《元史》有傳。覃澄的父親覃資榮曾任金朝的交城縣令,歸附元朝後任元帥左都監兼交城縣令。覃澄從小愛好讀書,精通蒙語。19歲便世襲其父親的職位,當了交城縣令。覃澄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穩定社會治安,在百姓中樹立了威望。覃澄一生為人率直,淡泊名利,不好虛榮。曾經有人請示朝廷為他進封官爵,他聽到這個訊息後,親身趕往中書省辭謝,懇切地說道:“皇上認識覃澄,何需別人推薦呢?”堅辭謝絕朝廷給他的進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澄
  • 出生地:山西交城
  • 出生日期:1213年
  • 逝世日期:1271年
  • 祖籍:元德興府懷來縣
  • 性別:男
原文,翻譯,

原文

見《元史》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七十八,良吏:
覃澄(元),字彥清,德興懷來人。父資榮,金末為交城令。國兵下河朔,乃以縣來附,賜金符,為元帥左都監,仍兼交城令。未幾,賜虎符,行元帥府事,從攻汴有功。年四十,移病,舉弟資用自代。資用卒,澄襲職。澄幼穎敏,為交城令時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陽郭帥專其利而堰之,訟者累歲,莫能直,澄折以理,令決水,均其利於民。豪民有持吏短長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歲乙未,籍民戶,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賦,逃竄殆盡,官為稱貸,積息數倍,民無以償。澄入覲,因中書耶律楚材,面陳其害,太宗惻然,為免其逋,其私負者,年雖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歸者,復三年。詔下,公私便之。壬子,復大籍其民,澄盡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賦以時集。
譚澄
甲寅,世祖還自大理,澄進見,留藩府,凡遣使,必以澄偕,而以其弟山阜為交城令。時世祖以皇弟開藩京兆,總天下兵。歲丁巳,有間之者,憲宗疑之,遂解兵柄。遣阿藍答兒往京兆,大集官吏,置計局百四十二條以考核之,罪者甚眾,世祖每遣左丞闊闊與澄周旋其間,以彌縫其缺,及親入朝,事乃釋。中統元年,世祖即位,擢懷孟路總管,俄賜金符,換金虎符。歲旱,令民鑿唐溫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飢。教之種植,地無遺利。至元二年,遷河南路總管,改平灤路總管。七年,入為司農少卿,俄出為京兆總管。居一年,改陝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宜令民年四十無子聽取妾,以為宗祀計。”朝廷從之,遂著為令。
四川僉省嚴忠范守成都,為宋將昝萬壽所敗,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至則葬暴骸,修焚室,賑饑貧,集逋亡,民心稍安。會西南夷羅羅斯內附,帝以撫新國宜擇文武全才,遂以澄為副都元帥,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嘗與太保劉秉忠論一時牧守,秉忠曰:“若邢之張耕,懷之覃澄,何憂不治哉!”游顯宣撫大名,嘗為諸路總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書辭曰:“皇上不識覃澄耶?乃為顯所舉!”中書特為去之。其介如此。
子克修,歷湖北、河南、陝西三道提刑按察使。

翻譯

覃澄(1213年—1271年),山西交城人,祖籍元德興府懷來縣(今張家口懷來縣),字清彥。《元史》有傳。
覃澄的父親覃資榮曾任金朝的交城縣令,歸附元朝後任元帥左都監兼交城縣令。覃澄從小愛好讀書,精通蒙語。19歲便世襲其父親的職位,當了交城縣令。
交城與文陽兩縣相鄰,歷年以來,文谷河水流入交城,交城百姓依靠這條河的水灌溉田地。當時,文陽縣武帥郭某多年截斷河水澆灌個人田莊,交城農民的田園卻澆不上水,不能按時耕種,百姓紛紛到縣衙告狀,而前任縣令無力斷決。覃澄到任後,找到郭帥,給其分析情理,責令其分水給下游,交城農民從而得到實惠,百姓交口稱讚。當時,交城縣境內的地主豪強憑藉官府的威勢,欺壓百姓,覃澄嚴厲打擊不法豪強地主,並依法制裁那些縱容他們的官員。覃澄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穩定社會治安,在百姓中樹立了威望。
蒙古乃馬真後稱制元年(1242年),朝廷為整頓稅制,下令清理戶籍。交城縣由於多年沉積,戶籍管理相當混亂,有人把浮動戶籍填入正籍,徵稅時逃掉,致使稅收難以完成。同時,官吏放債收息,年年積累,本利高達數倍,百姓苦不堪言,官吏派人逼債,農民紛紛逃亡。覃澄親赴京師,覲見皇帝,當面陳述實情。於是,朝廷下令:久年欠債的只準收兩年利息,其餘一律免去;流離農民願回鄉者,免徵三年賦稅。覃澄將此法令傳達下去,招撫逃亡人員回鄉耕地生產,幾年後,交城賦稅年年按時完成。
蒙古憲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掌管天下兵權,並管理大都行政事務。覃澄去晉見忽必烈。忽必烈就把他留在王府任職。不久,又被派為懷門孟路總管,在大旱之年,他領導當地人們開鑿了“唐溫渠”,引沁水灌溉田地,解除了旱情。他還倡導人們在邊埂種植雜糧,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覃澄調任河南路總管。至元七年(1270年),任司農少卿,後升任京兆總管。一年後,覃澄被派往陝西四川道,任提刑按察使。當時,元軍與南宋作戰失利,成都守將嚴忠范退守到一個小城裡。元世祖忽必烈派覃澄接替嚴忠范的職務。覃澄到任後,安葬屍體,修繕民居,救濟難民,招撫逃亡人員,逐漸使民心得到安定。接著,西南民族羅羅斯部請求歸附,覃澄以副都元帥、同知宣慰司事的官銜前往安撫慰問,他到了新歸附地區後,宣布對各族人民一視同仁,制定了共同抵禦外敵的政策。百姓見他政令統一,令出必行,都很高興。至元八年(1271年),覃澄死於任上,時年58歲。與父覃資榮均葬於交城縣城北一公里覃家塋。
覃澄一生為人率直,淡泊名利,不好虛榮。曾經有人請示朝廷為他進封官爵,他聽到這個訊息後,親身趕往中書省辭謝,懇切地說道:“皇上認識覃澄,何需別人推薦呢?”堅辭謝絕朝廷給他的進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