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洪新

譚洪新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院長,上海市水產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洪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四川省資陽市
  • 出生日期:1968.10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青島海洋大學、上海水產大學
  • 主要成就: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 性別:男
簡歷,主講課程,主持和參與的科教項目,論文及著作,科技獎勵,授權專利,教育經歷,

簡歷

譚洪新,男,1968年生,四川資陽人,博士,三級教授,博士生生導師,水產養殖技術與工程系教師。現任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院長、上海市水產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兼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特種水產工程分會委員、工業化水產養殖與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廣東省水產優質環保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農業部設施農業裝備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1991年青島海洋大學漁業資源與管理專業本科畢業,1997年上海水產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碩士畢業,2005年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畢業。
主要研究方向:
循環水養殖技術與系統工程,養殖水處理新技術與新工藝,養殖污染生態調控技術。
曾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948、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上海市農業“四新”推廣等項目,目前正在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上海市科委能力建設等項目。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0餘篇。曾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完成人),還獲得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最具技術交易潛力獎1項、中國技術交易協會金橋獎等。已培養畢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0餘名,協助指導畢業博士研究生1人。我校設施漁業研究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在淡水魚類的高密度水產養殖廢水處理新技術與新工藝、高產高效循環水養殖系統集成與最佳化、循環水高效健康養殖技術等研究領域,得到了同行的認可和好評。

主講課程

1.水族館創意與設計(本科生課程)
2.濕地生態工程(本科生課程)
3.實驗生態學(碩士研究生課程)
4.水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碩士研究生課程)

主持和參與的科教項目

主持和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農業部948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項目、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計畫、成果產業化套用項目等20項。
[1]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節能高效精準化水質調控裝備研發)任務:互動式微生物懸浮生長生物過濾器研製,2017年7月-2020年12月。
[2]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項:陸基零換水生態養蝦模式技術示範,2017年1月-2017年12月。
[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淡水魚類工廠化養殖系統技術集成與示範)任務:鰻魚工廠化高效養殖技術集成研究與系統構建,2012年-2016年。
[4]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課題:養殖節能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2010年-2014年。
[5]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課題:養殖裝備節能技術集成與示範,2010年-2014年。
[6]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淡水魚工廠化養殖關鍵設備集成與高效養殖技術開發,2006年-2008年,第二主持人。
[7]上海市農業“四新”推廣項目:循環水工廠化名貴魚類常年繁殖及中間培育的生產技術開發,2005年-2007年,第二主持人。
[8]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水珍品工廠化養殖與經濟作物水栽培綜合生產技術研究,2000年-2003年,第一參加人。
[9]國家九四八項目:BICOM陸基閉合循環水產養殖系統,2001年-2004年,第一參加人。
[10]上海市西部開發科技合作項目:超高密度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系統,2001年-2004年,第一參加人。
[11]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外合作交流項目:三峽現代漁業基地建設及示範,2002年-2004年,第一參加人。
[12]天津名成水產市場有限責任公司委託項目:天津中心漁港海水暫養系統設計與運行管理,2011年-2015年,第一完成人。
[13]江蘇泰州秋雪湖現代漁業有限公司委託項目:美國鰣魚循環水養殖系統設計,2011年-2012年,第一完成人。
[14]重慶瑞安天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委託項目:大型水族館規劃與設計,2009年,第一完成人。
[15]世茂新體驗置業有限公司委託項目:天馬深坑賓館水族館規劃設計,2010年-2011年,第一完成人。
[16]新疆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委託項目:澳洲寶石鱸及漠斑牙鮃的循環水健康養殖技術,2006年,第一完成人。
[17]新疆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委託項目:伊犁河設施漁業示範基地的總體規劃與工藝設計,2002年,第二完成人。
[18]貴州省水產研究所委託項目:鱘魚循環水養殖系統工藝設計,2006年,第一完成人。
[19]雲南省紅河州創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委託項目:高密度循環水養殖系統工藝設計,2001年,第二完成人。
[20]浙江新昌現代水產發展公司委託項目:浙東現代漁業科技園區規劃及工藝設計,1999年,第二完成人。

論文及著作

已發表論文140餘篇。近5年代表論文如下:
[1]Chenxi Tan, Dachuan Sun, Hongxin Tan (通訊作者), Guozhi Luo, Wenchang Liu, Xiaoling Wei. 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on Growth, Body Composition, Digestive Enzyme Levels and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Anguillamar moratain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Turkish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2018,18(1):9-16.
[2]Wenchang Liu, Guozhi Luo, Li Li, Xiaoyong Wang, Jiao Wang, Niannian Ma, Dachuan Sun, and Hongxin Tan (通訊作者). Nitrogen Dynamics and Biofloc Composition using Biofloc Technology to Treat Aquaculture Solid Waste Mixed with Distillery Spent Wash.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Aquaculture,2017,79 (1) :27-35.
[3]Wenchang Liu, Guozhi Luo, Hongxin Tan (通訊作者),Dachuan Sun. Effects of sludge retention time on water quality and bioflocs yield,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pparent digestibility coefficients treating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effluent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Aquacultural Engineering, 2016, 72–73: 58-64.
[4]Guozhi Luo, Qi Gao, Chaohui Wang, Wenchang Liu, Dachuan Sun, Li Li, Hongxin Tan(通訊作者).Growth, digestive activity, welfare, and partial cost-effectiveness of 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cultured in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and an indoor biofloc system, Aquaculture2014, 42:1-7.
[5]Guozhi Luo, Li Li, Qian Liu, Guimei Xu, Hongxin Tan(通訊作者).Effect of dissolved oxygen on 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using poly(butylene succinate) as the carbon source and biofilm carrier.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7:152-158.
[6]Guozhi Luo, Wenjing Sun, Qian Liu, Yu Hu, Hongxin Tan(通訊作者).Effects of Nitrate Concentration on 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in Wastewater Using Poly(butylene succinate) as a Carbon Source and Carrier.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665: 469-478.
[7]Luo Guozhi, Yoram Avnimelech, Yunfeng Pan, Hongxin Tan(通訊作者).Inorganic nitrogen dynamics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using biofloc technology to treat aquaculture sludge.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 2013,52:73-79.
[8]Guozhi Luo, Na Zhang, Hongxin Tan(通訊作者). Effect of Low Salinity on Jade PerchScortum barcooPerformance in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Aquaculture, 2012,74(3):395-399.
[9]Guozhi Luo, Gang Liu, Hongxin Tan(通訊作者). 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and food deprivation-related stress on the physiology and growth in adultScortum barcoo(McCulloch &Waite),Aquaculture Research, 2012, 1-10.
[10]譚洪新,龐雲,王潮輝,羅國芝,劉文暢.馴化硝化型生物絮體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初步研究[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17, 26(04): 490-500.
[11]朱雲昊,譚洪新(通訊作者),孫大川,羅國芝,王姣,劉穎. Biolog-ECO解析循環水鰻鱺養殖系統中不同生物降解工藝下的濾料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特徵[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17, 26(01): 64-74.
[12]劉文暢,羅國芝,譚洪新(通訊作者),孫大川,張世陽,劉冰.生物絮凝反應器對中試循環水養殖系統中污水的處理效果[J].農業工程學報, 2016, 32(08): 184-191.
[13]王曉用,譚洪新(通訊作者),羅國芝,劉文暢,龐雲.生物絮凝反應器處理水產養殖廢水的中試研究[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16,25(6):884-893.
[14]胡玉,羅國芝,李麗,譚洪新(通訊作者).PCL-SND系統的脫氮效果[J].環境工程學報,2016,10(05):2420-2426.
[15]成小婷,羅國芝,李麗,譚洪新(通訊作者).以養殖固體廢棄物發酵產物為碳源的SND系統的脫氮除磷效果[J].環境工程學報, 2016,10(01):163-168.
[16]趙世林,羅國芝,譚洪新(通訊作者),姚妙蘭.碳磷比對序批式A2/O工藝處理循環養殖廢水的影響[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6,16(02):298-303.
[17]譚洪新,劉文暢,高啟,王潮輝.生物絮凝養殖條件下吉富羅非魚的消化能力和非特異性免疫能力研究[J].水產學報,2014,38(08):1123-1130.
[18]譚洪新,劉文暢,孫大川,羅國芝,馬念念.閉合循環水產養殖系統中氣/液混合裝置的增氧效果[J].農業工程學報, 2014, 30(06): 147-152.
[19]孫劍,羅國芝,孫大川,譚洪新(通訊作者),於文杰.歐洲鰻半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模式的運行效果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4,(05):203-207.
[20]李莉,譚洪新(通訊作者),張楠,成小婷,陳家捷,檀晨曦.曝氣方式對序批式反應器培養生物絮凝體的活性與營養組分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4,(12):95-99.
[21]唐成婷,羅國芝,譚洪新(通訊作者),劉倩.以PBS為載體和碳源的SND系統的脫氮效果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4, 14(05):151-155.
[22]羅國芝,徐桂梅,劉倩,譚洪新(通訊作者).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釋碳性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4, 36(01):5-8.
[23]羅國芝,董明來,劉倩,鄧棚文,譚洪新(通訊作者).以聚丁酸丁二醇酯為碳源去除含鹽水體硝酸鹽的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3, 35(03):20-25.
[24]唐成婷,羅國芝,譚洪新(通訊作者),劉倩,李麗.空間位置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固相反硝化脫氮性能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3,(13):169-172.
[25]梁洋洋,羅國芝,譚洪新(通訊作者),孫大川.生物活性炭填料反應器處理含鹽水體的硝化性能[J].環境工程學報,2012, 6(05):1536-1542.
[26]郭文龍,羅國芝,譚洪新(通訊作者). ASBR厭氧氨氧化反應器啟動過程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09):318-321.
[27]劉倩,郭文龍,康銀花,譚洪新(通訊作者).進水基質對厭氧氨氧化反應器穩定性能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2,(23):172-176.

科技獎勵

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循環水工廠化淡水魚類養殖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
2006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完成人):設施漁業水處理裝備的研究與開發。
2006年度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最具技術交易潛力獎”(第一完成人):高密度循環水養殖系統。
2009年度中國技術交易協會“金橋獎”(第一完成人):循環水工廠化水產養殖系統工藝設計與套用研究。
2013年度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第四完成人):創新創業型水產養殖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授權專利

發明專利授權14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6件。
[1]發明專利:一種基於生物絮凝反應器的淺水跑道式養殖系統及其方法(ZL2015101373494)(第一完成人)。
[2]發明專利:一種連續流式生物絮凝水處理反應器及其方法(ZL2015101373507)(第一完成人)。
[3]發明專利:一種噴淋式蝦蟹類立體暫養與保鮮系統(ZL2014101058495)(第一完成人)。
[4]發明專利:一種去除封閉式水產養殖水體中土腥味的方法(ZL2013102508292)(第三完成人)。
[5]發明專利:一種多孔柱狀生物填料(ZL2012103559668)(第一完成人)。
[6]發明專利:利用生物絮凝體懸浮液孵化鹵蟲的方法(ZL2012103540290)(第三完成人)。
[7]發明專利:一種循環水水產養殖系統(ZL201010231901.3)(第二完成人)。
[8]發明專利:一種一體化循環水產養殖系統(ZL201110104168.3)(第一完成人)。
[9]發明專利:用於水產養殖固體廢棄物進行生物絮凝體培養的裝置(ZL2011101041768)(第一完成人)。
[10]發明專利:一種大容積立體式循環水養殖系統(ZL200910201078.9)(第一完成人)。
[11]發明專利:一種大容積立體式循環水養殖系統(ZL200910201078.9)(第一完成人)。
[12]發明專利:循環水養殖系統水處理的方法(ZL200610119492.1)(第一完成人)。
[13]發明專利:循環水工廠化水產養殖系統工藝(ZL200510111499.4)(第二完成人)。
[14]發明專利:寶石魚循環水養殖工藝(ZL200710046064.5)(第一完成人)。
[15]實用新型:一種鰻魚精養池(ZL2013201572333)(第一完成人)。
[16]實用新型:一種浮球式生物過濾器(ZL2012200151135)(第一完成人)。

教育經歷

1991年畢業於青島海洋大學漁業資源與管理專業,獲學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上海水產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2002年9-11月,在日本BICOM株式會社進行“閉合循環水產養殖系統”合作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