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毓侖,廣東省高要縣肇慶鎮。1911年8月出生在肇慶鎮草場路一戶平民家庭,1974年10月病逝於台北空軍醫院,享年63歲,譚毓侖的父親譚光耀,小工商業主,母親王有生育6個子女。早年兩嬰夭折,繼後撫養二子二女長大成人。毓侖是譚家幼子,排行第六。1899年譚父為謀生計,購置了肇慶鎮草場路21號鋪面臨街的房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毓侖
- 出生日期:1911年8月
- 逝世日期:1974年10月
- 職業:個體
- 出生地:廣東省高要縣肇慶鎮
基本信息,主要貢獻,
基本信息
譚毓侖童年在肇慶接受啟蒙教育。1928年6月在廣東師範學校畢業,同年7月在廣州應募從戎,進入廣東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軍校第7期學員,從而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探索強國真理。翌年軍校畢業,留軍校任中尉副區隊長。1933年7月起歷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步兵師三營中尉排長、上尉連長。1936年2月再進廣東軍事政治學校深造兩年。其時校長為陳濟棠。
主要貢獻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軍展開了三個月之久的大會戰,即淞滬抗戰。譚毓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的一名連長。淞滬抗戰狠挫日軍囂張氣焰,傷亡日軍無數。同年11月,譚毓侖隨所屬部隊奉命撤至江西休整補充,保存實力,厲兵秣馬準備再度奔赴前線。後來他曾在贛南地區參與抗擊日寇的小型戰鬥。
1938年3月,威震中外的台兒莊會戰爆發。為鞏固第五戰區後方,由李漢魂任軍長的第64軍北上迎敵,參與台兒莊會戰。譚毓侖在李漢魂麾下曾任營長,奉命隨軍緊急北上,積極指揮抵禦日寇。
1938年10月廣州失守,隨李漢魂北上的廣東官兵都盼望回師救故鄉。11月,譚毓侖所屬部隊返回廣東曲江地區。當時,粵北前線部署的國民黨守軍有第62軍、第63軍、第151軍和獨立第20旅。整個粵北前線各處戰鬥都異常激烈,日寇飛機輪番轟炸,掩護陸軍前進。1940年1月,日軍向南總潰退,竄回廣州、增城,歷時一個多月。固守粵北的國民軍為第四路軍,司令余漢謀。抗戰後期,譚毓侖部隊駐防南雄縣山區,其眷屬亦隨同部隊行進,戰爭生活艱苦辛酸。
在抗戰時期,譚毓侖先後參加山東、江蘇、江西贛南、廣東曲江四省戰役,他跟隨過的指揮官都是粵籍軍人如蔡廷鍇、張發奎、李漢魂、余漢謀等。
抗戰勝利,中國人民沉浸於盛大喜慶之中。譚毓侖隨軍返廣州,接收廣州。全國解放戰爭爆發後,他奉命於1947年調到南京陸軍總部,並晉升上校高級參謀。1949年從南京調往廣東,任陸軍第62軍軍部副參謀長。1950年初,駐防海南島。同年4月25日,因所在62軍在海口市黃竹戰役失利,他即轉往香港。1950年5月,譚毓侖及家眷先後抵達台灣。
1954年,譚毓侖在台北“退役官兵輔導會”任幹事、輔導員;1959年退伍後,攜夫人潘氏、兩女一子定居台北頤養天年。1974年10月,譚毓侖不幸腦溢血猝發,搶救不治逝於台北,是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