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武,1971年出生於湖南耒陽,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職業畫家,現居北京。 美國肖像畫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家委員會理事,中國郵政郵品設計藝術顧問,北京油畫學會會員,新具象·油畫沙龍秘書長,八零畫派成員。作品崇尚新古典主義風格,主攻肖像畫領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建武
- 出生地:湖南耒陽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職業:職業畫家
藝術簡介,個人出版,主要展覽,藝術感言,源自心底的真善美,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
1971年出生於湖南耒陽,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文化部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家委員會理事,中國郵政郵品設計藝術顧問,美國肖像畫協會會員,北京油畫學會會員,八零畫派成員,新具象油畫沙龍成員。
個人出版
《寫實人像-剖析油畫的奧秘》-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新具象·油畫沙龍2016作品集》-中國文聯出版社;作品發表於《美術》、《中國國家藝術》、《中國青年藝術家》、《藝術線上》、《具象研究-經典寫實》、《美術報》等多家專業刊物;以及中國郵政發行的《中國當代油畫名家》紀念郵冊、郵票、充值卡等。
主要展覽
2017 “2017全國中青年寫實繪畫作品邀請展”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
“ 2017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巡展”北京,上海,深圳,廈門
“新具象·沙龍2017年展 ”
“第七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台北世貿
第三屆“經典與傳承——全國中青年寫實油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唯美精神——中國當代經典寫實人物油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2016 “新具象·沙龍2016年展 ” 北京白雅軒藝術中心
“北京SKP具象藝術展 ” 北京SKP大廈
“北京·北京——中國當代青年寫實油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第六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台北世貿。
第二屆《經典與傳承》全國寫實油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2015“春華秋實”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家委員會優秀作品展。
“不能忘卻的歷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油畫作品展,北京宋莊東區藝術中心。
“入境”——中國當代青年油畫家邀請展,北京時代美術館。
新具象·油畫沙龍開館大展,北京宋莊。
“對焦具象-中國經典”油畫作品邀請展, 798東空間。
2014 《餘音》保利2014秋季拍賣現當代藝術專場,北京農展館。
“現實與憧憬”寫實油畫展,中華世紀壇藝術館。
“具象研究-經典寫實”油畫邀請展,鳳凰藝都美術館。
“正--反”當代油畫精品邀請展,中國版畫院一號藝術空間。
《餘音》獲“綻放”第三屆博寶藝術網油畫家聯展金獎。
“E京華4雅昌藝術家聯展”,北京皇城藝術館。
2013 北京油畫學會“融合與前瞻”油畫精品展。
“E京華3-雅昌藝術家聯展”,北京時代美術館。
“對話-當代藝術邀請展”北京農展館。
2012 “中國青年寫實油畫展”蘇州美術館。
2011 “上海浦東國際藝術邀請展”上海浦東圖書館。
2010 “中國、義大利名家邀請展”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2009 《一縷陽光》獲建國60周年當代油畫大展優秀獎。
“中國百年體育明星風采油畫大展” 國家體育場“鳥巢”。
藝術感言
當我花足夠的時間觀摩作品,默默和畫中的人或物對話,反覆驗證某個觀想的時候,我開始發現畫面也變成了一面鏡子,映照我的內心,表現對象的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讓我獲得一份隱隱而充實的感動。我常在想,是什麼讓我內心對藝術的虔誠至今從未停息過呢?走近畫作的人,是因為被畫面的感動;走入畫作的世界,便是被畫家的靈魂所牽絆了。你若指著我某一幅作品問:這幅畫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內涵?我可以誠實地告訴你,沒有什麼思想,我只是在畫之前就被所要畫的事物深深地吸引,僅此而已。
對於傳統寫實繪畫,我比較看重她的視覺愉悅性。誠然,繪畫還可以承載思想,但我更喜歡樸素自然的流露,相比較文學和電影,繪畫能夠傳遞思想的量是很有限的,我可不想因為過分的刻意載入思想從而把繪畫本身弄得不堪重負。現代人不僅過度消費、過度污染,還易患上過度思考的毛病,往往容易忽視了事物的平凡和本真。我喜歡簡單、純粹,這符合我的性格。
真實生活中的我內向、寡言,於是,停下來用心去傾聽便成了我的一種樂趣,如同溫泉流過心扉的撫慰。我領受一種氣息,來自那創造與綻放的氣息,我從那完全混合了萬物的調色板中,傾注最切近之心,把快樂傾注於痛苦,把至惡之物傾注於至善之物。這份情感不斷經歷磨練,逐漸駕馭了自我情緒的狀態,使我的內心變得寧靜。
源自心底的真善美
文:劉鍇堅
藝術需尊崇內心的感受,那樣會更令人信服。畫家譚建武多年以來一直踐行著他所堅持的藝術理念:“在本真中體味至善、感悟美好”。這種恆常美感所帶來的精神愉悅,發軔於中世紀以後的六百年間,但丁與喬托開啟的文藝復興之門,呼喚人性,關注情緒開始走入人心,一縷暖人的光輝將神賦予了更多的人性,拉斐爾構建的古典樣式美影響深遠。
看譚建武的畫,其精神層面上與之微妙契合,符合拉斐爾所倡導的“讚美人性”,這種人性美感又是經過藝術家提煉再升華的,在其一系列人物畫中,對人物的體態,神情,他有著自己的理解,尋求更質樸的一面,《餘音》的琴手或是《心語》中的舞者或作沉思、或作翩然起舞、或作傾心,其實都是在還原一個真實,這也是符合其一貫的藝術追求的,此時的技巧是為“人本”服務的,服務眼前的個體,服務於內心的獨白!技巧如不打動人,既是無言的蒼白,思想如不堪負載既是多餘的贅述,秉承謙遜自持的儒雅,故在藝術創作中,譚建武一直都堅持“真”,符合藝術情趣卻自持不涉浮泛,不受無乾的情緒,無乾思想的負載,在其創作理念中“真”在“實”處,揮灑到極致,這種真實是有克制的,不囿於“為真而真的” 負累,區別於一絲一縷的描畫,卻又感常如心,所謂取捨有度大致如此!
秉持善本觀念,符合傳統儒學“人本善”的精神,有人說“人性惡”這是西方哲學觀里的東西,“人的由來”源起於慾念的小蘋果難抑誘惑;而東方世界裡,泥水混合幻化的精靈其實起始於一次寂寞的排遣。同樣“善意”在譚建武的各色鮮活形象里,平和內斂,人心燦然,或是期冀美好,動靜結合,能夠體會到的是希望、靜謐、安詳、內持,沒有暴戾之氣,就像一杯綠茶,清新無為,《餘音》中的紅衣少女平靜似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沐風而立,不染浮塵的,決然美感油然而生!豈止是一個相由心生的善意所能形容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東西。
在方寸間計較每一處的畫面關係,以一種自律心在對待藝術或者可以說是尊重內心,譚建武多年踐行著源自心底的真善美,是一種純粹雋永,是一種簡單內持,默言無聲,卻感常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