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史齋論稿四編》是“金景芳師傳學者文庫”之一,該書主要對秦漢時期天老與黃老、纎緯河洛受命學說以及儒家的君子道德責任倫理等中國古代影響深遠的重大學術問題作了集中論述,具體內容包括歷史真諦在其人文內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學;史學:中國文化託命之本;中國古代姓氏制度與宗法分封體制;中國古代的記事史官與早期史籍、論夷夏與一統等。該書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譚史齋論稿四編
-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75772
- 作者:葛志毅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品牌: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譚史齋論稿四編》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葛志毅,1947年11月8日生於哈爾濱市,1968年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88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古籍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執教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名譽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國務院特貼享受者。
圖書目錄
序:君子之道反求諸己
歷史真諦在其人文內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學
一、歷史的本質在於其人文內涵
二、西方史學的科學化追求
三、史學的功能在於客觀求真
四、史學求真之要在傳神
史學:中國文化託命之本
一、史學對中國古代文化特質的總體塑造
二、史學與中國古代的倫理社會及王朝國家
三、史學與中國古代的學術智慧
四、近代史學意識的膨脹
五、餘論:史學傳統在現代
中國古代姓氏制度與宗法分封體制
一、賜姓命氏與封爵授官
二、姓氏起源與氏族組織
三、姓氏起源於母系時代
四、姓氏的分化
五、賜姓命氏與封土建國
六、本姓與氏姓
七、賜氏監官
八、賜氏制與宗族組織
九、以王父字為氏
中國古代的記事史官與早期史籍
一、史官之職與歷史記事
二、編年紀事方法產生於西周厲、宣之世
三、《春秋》、《尚書》與《詩》的編纂
四、結語
論夷夏與一統
一、《公羊傳》的大一統理想
二、大一統與夷夏分治
三、大一統朝會與夷夏融合
四、餘論:正確認識夷夏觀念的歷史意義
《周易》大“時”之義
“時”義解析及陰陽、道、儒相關思想之比較
一、“時”作為事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及其命定論意義
二、儒家對“時”義之超越性人文道德理解
三、“窮達以時”解義
天人相分與儒道融合——讀郭店簡《窮達以時》
一、儒家對三代天命觀的繼承發展
二、莊子之天人論
三、荀子天人相分論
四、《窮達以時》與荀子天人相分思想
五、結論:從“時”與“天”兩概念說儒道互補
天老與黃老考釋
一、小引:老子疑義
二、黃帝與天老
三、天老在黃帝諸臣中的地位影響
四、餘論:從黃老之學至老子道教
戰國秦漢之際的受命改制思潮與讖緯之學的興起
一、受命改制與讖緯
二、戰國秦漢之際受命改制思潮的興起
三、受命改制說在秦漢時代的影響
四、結語
戰國秦漢之際的受命改制思潮與封禪
一、封禪淵源於齊學
二、秦皇、漢武之封禪
三、封禪禮典與方士及儒學
四、餘論:封禪禮在東漢的成熟
受命改制思潮與讖緯及封禪對鄭玄的影響
漢代讖緯河洛說的歷史文化意義
一、國必依山川
二、河水崇拜與三代文化
三、河、洛為天下之中
四、秦漢帝國與河洛傳統
五、結語:讖緯河洛說的文化意義
試論河洛受命儀式及其意義——兼論中國古代文化在秦漢時代的定位
一、河洛受命儀式
二、龍為河洛受命儀式申的主要靈物
三、結語:讖緯河洛說與秦漢時代的文化定位
讖緯思潮與三皇五帝史統的構擬
一、春秋戰國以來對古史的統合綜理
二、古史建構與祭祀制度
三、皇帝祀典溯源
四、結語:古史系統與祀典的合
河洛讖緯與劉歆
一、衰世預言與讖緯
二、河洛受命傳說與讖緯
三、聖人受命之期與太平理想
四、餘論:劉歆與河洛讖緯及其影響
鄭玄三禮學體系考論
一、六經文本排列順序
二、禮樂在古代貴族傳統申的重要
三、儒家禮學的興起
四、三禮體系對孔子以來禮學的改造
五、餘論:鄭玄三禮學體系之合理性問題
儒家君子的道德責任倫理人格
一、儒家君子道德責任倫理人格理想之提出
二、儒家道德人文化的“天”、“命”概念
三、結語:儒家道德形上學及其人文理性之思辨深度
經書體系概念的形成與變化
一、漢代以來的研究
二、經本是先秦子書的一種著述體例
三、六藝變為六經反映的社會文化意義
早期的神權與政權——上古史研究札記
中外歷史比較札記六則
一、領土主權概念之形成
二、血緣原則與地緣原則
三、盟約儀式的作用、意義
四、采地與永佃權
五、城邦制度與專制制度
六、法律傳統與專制制度
天人問題在現代
歷史真諦在其人文內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學
一、歷史的本質在於其人文內涵
二、西方史學的科學化追求
三、史學的功能在於客觀求真
四、史學求真之要在傳神
史學:中國文化託命之本
一、史學對中國古代文化特質的總體塑造
二、史學與中國古代的倫理社會及王朝國家
三、史學與中國古代的學術智慧
四、近代史學意識的膨脹
五、餘論:史學傳統在現代
中國古代姓氏制度與宗法分封體制
一、賜姓命氏與封爵授官
二、姓氏起源與氏族組織
三、姓氏起源於母系時代
四、姓氏的分化
五、賜姓命氏與封土建國
六、本姓與氏姓
七、賜氏監官
八、賜氏制與宗族組織
九、以王父字為氏
中國古代的記事史官與早期史籍
一、史官之職與歷史記事
二、編年紀事方法產生於西周厲、宣之世
三、《春秋》、《尚書》與《詩》的編纂
四、結語
論夷夏與一統
一、《公羊傳》的大一統理想
二、大一統與夷夏分治
三、大一統朝會與夷夏融合
四、餘論:正確認識夷夏觀念的歷史意義
《周易》大“時”之義
“時”義解析及陰陽、道、儒相關思想之比較
一、“時”作為事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及其命定論意義
二、儒家對“時”義之超越性人文道德理解
三、“窮達以時”解義
天人相分與儒道融合——讀郭店簡《窮達以時》
一、儒家對三代天命觀的繼承發展
二、莊子之天人論
三、荀子天人相分論
四、《窮達以時》與荀子天人相分思想
五、結論:從“時”與“天”兩概念說儒道互補
天老與黃老考釋
一、小引:老子疑義
二、黃帝與天老
三、天老在黃帝諸臣中的地位影響
四、餘論:從黃老之學至老子道教
戰國秦漢之際的受命改制思潮與讖緯之學的興起
一、受命改制與讖緯
二、戰國秦漢之際受命改制思潮的興起
三、受命改制說在秦漢時代的影響
四、結語
戰國秦漢之際的受命改制思潮與封禪
一、封禪淵源於齊學
二、秦皇、漢武之封禪
三、封禪禮典與方士及儒學
四、餘論:封禪禮在東漢的成熟
受命改制思潮與讖緯及封禪對鄭玄的影響
漢代讖緯河洛說的歷史文化意義
一、國必依山川
二、河水崇拜與三代文化
三、河、洛為天下之中
四、秦漢帝國與河洛傳統
五、結語:讖緯河洛說的文化意義
試論河洛受命儀式及其意義——兼論中國古代文化在秦漢時代的定位
一、河洛受命儀式
二、龍為河洛受命儀式申的主要靈物
三、結語:讖緯河洛說與秦漢時代的文化定位
讖緯思潮與三皇五帝史統的構擬
一、春秋戰國以來對古史的統合綜理
二、古史建構與祭祀制度
三、皇帝祀典溯源
四、結語:古史系統與祀典的合
河洛讖緯與劉歆
一、衰世預言與讖緯
二、河洛受命傳說與讖緯
三、聖人受命之期與太平理想
四、餘論:劉歆與河洛讖緯及其影響
鄭玄三禮學體系考論
一、六經文本排列順序
二、禮樂在古代貴族傳統申的重要
三、儒家禮學的興起
四、三禮體系對孔子以來禮學的改造
五、餘論:鄭玄三禮學體系之合理性問題
儒家君子的道德責任倫理人格
一、儒家君子道德責任倫理人格理想之提出
二、儒家道德人文化的“天”、“命”概念
三、結語:儒家道德形上學及其人文理性之思辨深度
經書體系概念的形成與變化
一、漢代以來的研究
二、經本是先秦子書的一種著述體例
三、六藝變為六經反映的社會文化意義
早期的神權與政權——上古史研究札記
中外歷史比較札記六則
一、領土主權概念之形成
二、血緣原則與地緣原則
三、盟約儀式的作用、意義
四、采地與永佃權
五、城邦制度與專制制度
六、法律傳統與專制制度
天人問題在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