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之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秭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全國成人教育貢獻獎獲得者
臨危受命 義無反顧,三招革命 成績斐然,執著追求 敢登蜀道,勤政廉政 嘔心瀝血,榮獲“全國成人教育貢獻獎”,
臨危受命 義無反顧
2000年新春剛過,秭歸縣職教中心這所剛滿兩周歲的移民搬遷學校面臨開學,學校行政大樓門廳卻依然被四根杉木和一張大網網住。討要工程款的包工隊老闆揚言:炸藥準備好了,再不給付工錢一起完蛋了事。老校長心力交瘁,病倒住院;教職工人心渙散;社會上流言傳唱:職教中心“校長病了,校門堵了,人心散了,快要垮了”。3月,秭歸縣教育局副局長譚之江受命於危難之際,出任職教中心校長。按政策規定,到2004年工齡滿30年的副科級以上幹部可以提前加薪退休,他正符合這個條件。當時廣州市教委人才發展中心給他來函,聘他到該中心專門擔任校長,年薪12萬元(比他高出10年工資還高)。面對組織任命、加薪退休、高薪外聘,他毅然選擇了前景未卜的職教中心。他說:“我在教育戰線上也算得上是一名老幹部,領導信任我,學校需要我,不能講價錢。”還沒上任,無法迴避的頭疼問題就擺在眼前:校門封堵,無錢開門。譚之江二話沒說,跑銀行、找政府、去財政,說盡了好話,懷揣東拼西湊的10萬塊錢,硬著頭皮走馬上任。分析形勢——溝通感情——擬定還債計畫,帽子擔保——人格擔保——身家性命擔保,好不容易把建築隊打發走了,學校總算開了門,正常的教學秩序得到了保證。
更大的考驗在後面——學校債務高、生源少、聲譽差、人心散,破圍解圍,路在何方?譚之江找教職工談心,找班子合議,找領導徵求意見,在困境和迷茫中尋找生存空間,謀劃發展方略。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學校的發展思路逐漸明朗起來:要辦出職業學校的特色,必須把握三個面向:“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面向市場”;抓住四個重點:“招生、就業、教學、管理”;走好兩條路:“升學、就業”。
三招革命 成績斐然
第一招:招生革命!學校規模萎縮而陷入困境,招生滑坡是重要原因。在2000年暑假學校招生大會上,譚之江甩下一句硬話:完不成招生任務,首先停發我的工資!他大膽改革招生制度,制訂了全員參與、人人走訪的招生方案,把教職工與學校的生存、發展牢牢捆在一起,招生指標分解到小組到個人,與經濟利益掛鈎,用“飯碗子”擔保;他積極爭取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領導的支持,對鄉鎮政府領導和中學校長實行職教招生“雙向目標”管理;他深入到每一所國中,親自宣講職教形勢;他頂驕陽、冒酷暑、爬高山,深入包片的每一個學生家中,苦口婆心面對面,受盡委屈不氣餒……在他的帶領下,上至校長下至炊事員,翻越千山萬水,走訪千家萬戶,千言萬語搞宣傳,千方百計作動員,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使2000年秋季招生首戰告捷,招生785人。曾經冷落的職教中心一下子沸騰起來了,當年還債200多萬元,職教人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隨後幾年,學校招生人數成倍增長,至2005年,招收新生3228人,一躍成為湖北省職教招生屈指可數的先進單位。
還有兩招:管理、教學革命!狠抓常規管理,在遵循和諧、高效原則的基礎上,實行分類教學、分部管理、整體聯動的管理模式,構建起學校、教學部、教學班縱向管理與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招辦、職介所、勤管處橫向管理相統一的協同管理網路。學校從2000年開始實行全員聘用制。由校長聘用中層幹部,中層幹部聘用教師和科室辦事人員,落聘人員安排試崗以觀後效。從而最佳化配置教職工人力資源。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譚之江緊緊扼住教學質量這條“生命線”,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思想,普職結合,協同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三年高考成績斐然,鼓舞人心:03年首戰告捷,上省線298人,本科線42人。04年上省線393人,上本科208人,本科上線率達52%,文史和理工類共6門學科、20餘名教師獲得宜昌市高考質量獎。05年高考,上省線615人,省線上線率100%,上本科線361人,本科上線率為59%。
隨著招生、教學、管理效益的提升,學校越辦越紅火。債主不急著逼債了,出去的教師紛紛要求回來了。2003年學校海選校長, 298名教職工投票,譚之江同志以297票當選。6年來,他所帶領的全校教職工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級台階。《湖北教育》欄目主持人採訪學校時說:“這真是奇蹟,是秭歸職業教育的神話”。這個神話傳遍了大江南北,招來了省內外一百多個單位領導紛紛慕名前來參觀考察。這所斐聲省內外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在籍學生8113 人,辦學規模位居全宜昌市第一,全省縣級學校第二,先後受到省、市、縣各級表彰41次之多,為秭歸經濟建設培養中等專業技術人才11000多人,培訓農村勞動力6000多人,累計創造經濟價值高達5億多元。《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湖北日報》、《三峽商報》等10多家市以上新聞媒體對學校和校長予以重點報導和訪談。
執著追求 敢登蜀道
2002年,隨著學校規模的逐步擴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每年1000多名學生依賴於縣一兩所職介安排是不夠的,跟蹤服務、學生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他毅然決定成立教育職介所,多次前往武漢、宜昌,費盡了周折,磨破了嘴皮,終於成立了宜昌市第一個教育職業介紹所。
2003年,正當學校蓬勃發展之時,從廣州又傳來震驚的訊息:廣州教委就業服務中心停辦 ,學校在廣州、深圳就業學生一下子失去了依靠。面對突如其來的嚴峻形勢,他對招生就業辦公室的幾位同志說:“走,下廣州去,建自己的就業服務基地。即使比登天還難,也要辦!”第三天,他顧不得身體有病,到了廣州。白天,他頂著烈日,四處奔波,身上曬掉了幾層皮;晚上,天氣熱得無法安睡,他用冷水沖澡解熱。一連個把星期下來,他和夥伴們一起吃便當,睡統子鋪,終於在廣州番禺區租到了一棟300多平方米的公寓,聘請了專職服務員,辦起了自己的食堂,添置了床鋪,建成了學生就業的服務基地。3年來,廣州基地發揮功能,不僅保證了我校畢業生就業率100%,更重要的是抓好跟蹤服務,依法維護就業人員權益,就業滿意率達95%以上。暢通的就業渠道,保障了學校招生連年紅火。
最近,他又出台了新舉措,投資幾百萬元打造品牌專業。他說:“必須打造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品牌專業,迎接職業教育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競爭。”他還提出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建設萬人“職教城”的構想。他說:這個目標一旦實現,秭歸的職業教育將跨上一個新的高度。人們沒有懷疑,只有歡欣鼓舞的期盼。
譚校長對職業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敢於迎難而上的精神為學校的發展和壯大勾畫了美好的藍圖。
勤政廉政 嘔心瀝血
譚之江有一句口頭禪: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6年來,他踐行了這句話。初到職教中心任校長時,他每天8點以前到校上班,晚上7點又準時在校園區的旮旮旯旯的巡視,晚上10點以後才下班。有人說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燒不了多久,沒想到這把火一直燒到了現在。除了開會、出差,不分寒暑,他風雨無阻,總是準時出現在校園。他常說,船大浪大,人多事多,這8000多人的學校,無時無刻都會發生預想不到的稀奇事。
譚之江是三代單傳,沒有弟兄姐妹,他年邁的父母親還在鄉下居住。2004年冬月23日,他母親中風偏癱,突然昏倒在地,生命垂危,多虧鄉鄰幫忙送往楊林醫院搶救,而此時譚之還還遠在孝感為學校購鍋爐,他得知母親病重的訊息,臉色蒼白,他是母親唯一的兒子。正當他往回趕的時候,在遠安買大米的同志來電話,要他趕往遠安看大米質量。不去吧,他放心不下,又趕往遠安,等到一切辦妥之後,他才連夜趕回楊林,馬不停蹄的直奔醫院,看到病重的慈母,這個剛強的男子漢跪伏在母親的病榻前,眼淚涮涮地流……在此後的一個多月的日子裡,他晚上照顧母親,白天照樣上班,從沒有請過一天假。
巧合的是,當記者剛剛採訪完畢時,譚之江校長年近7旬的么姑又因病去逝,譚之江的妻子給他打電話,要他一起回去一下看看他唯一的長輩,他卻對妻子說:從情理上我應該回去,你曉得,正值開學,學校這么大的攤子,我能走嗎?萬一學校有個什麼事,我作為一校之長,該怎么交待,他就這樣又說服了妻子……
每年的寒假守校是一門苦差事,校園大、責任重,幾乎晝夜不得安神。他一直把自己安排在大年三十、初一領班。6個年頭年年如此,別人大年三十和家人團聚,他卻把豬蹄、臘肉拿到學校保衛科和值班人員一起享用……
領出差補助是有檔案規定的,是合法的,可他外出開會、公差總有上百多次,累計上萬元,但他未領過補助,作為一校之長的譚之江,工作擔子是全校最沉重的,可他每月拿的結構工資只有教職工平均數的三分之二,他從不計較。近幾年學校規模擴大,僱請臨時工達幾十人,而他的妻弟媳多次求他,他卻叫她進食堂當炊事員,起早貪黑,每月只拿300元工資。
譚之江的一舉一動被教職工看在眼裡,印在心裡,400多名教職工服他,服他的人品,服他的執著,服他的精明,服他辦事的果斷。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說過:“人生一征途耳,其長百年,我走過十之七八。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崎嶇多於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樑以渡。橋何名歟?曰奮鬥”。譚之江校長的人生哲學印證了“奮鬥”二字,他用奮鬥加執著為秭歸職業教育樹起了一塊永不朽的豐碑!
榮獲“全國成人教育貢獻獎”
在全國成人教育總結表彰大會上,縣職教中心校長譚之江榮獲“全國成人教育貢獻獎”,湖北7人榜上有名,宜昌僅1人獲此殊榮。
此次主要表彰為推動所屬地區成人教育事業發展,並取得突出成績的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在成人教育理論研究方面取得對成人教育理論建設和實踐活動產生重要影響的成果者;從事成人教育工作累計20年以上時間並取得優秀成績的同志。全國共表彰234人,並授予“全國成人教育貢獻獎”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