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碧田

謝碧田

謝碧田(1882—1929),家名炳清,廣東梅縣人,家鄉位於梅縣金盤堡(今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程岡岃,與清乾隆年間著名的航海家、《海錄》作者謝清高是同族,謝清高為程岡岃謝氏十八世,謝碧田為二十一世,則謝清高是他的族曾祖。

基本介紹

  • 全名:謝碧田
  • 出生地:廣東梅縣金盤堡(今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程岡岃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29年 
人物生平,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與謝清高命運有些類似,謝碧田遠赴蘇門答臘的亞齊開闢榛莽,創辦華文學校的業績,並不太為家鄉人所了解和銘記,目前,梅州的地方歷史文獻和文史資料基本上找不到謝碧田的有關個人生平記錄。而他在海外開設書報社為同盟會宣傳革命思想的舉動,馮自由著的《革命逸史》也僅僅在清末革命黨人在南洋興辦書報社作為聯絡機關時,寥寥幾句提及謝碧田在蘇門答臘主持美侖公益書報社,而且謝碧田曾經在民國初年稽勛局擔任工作人員,為華僑革命黨人蒐集事跡功勳。
蘇門答臘島,較大的城市為棉蘭和巨港,而謝碧田在1903年左右奔赴南洋,卻選擇人口較少、位置偏僻,其時由蘇丹管理的亞齊,作為從事華僑教育工作的地點,其勇氣是值得讚許的。在亞齊期間,謝碧田創立一所名為“圖強”的華文學校教育子弟。1905年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後,南洋的華僑進步分子紛紛成立華僑閱書報社這一獨特的社團,宣傳民族革命思想,開啟民智。1908年,謝碧田在蘇門答臘的美侖成立公益書報社,參與這一進步潮流。當時不少梅縣籍同盟會員在荷屬南洋地區興辦書報社,如知名的梁密庵主持的吧城華僑書報社,古亮初在蘇門答臘主持的巴東書報社,陳柏鵬在吧城主持的老巴塞書報社,李天鄰在檳港主持的中華書報社等,雖然尚未找到謝碧田加入同盟會的直接證據,從他後來民國初年在臨時稽勛局的華僑稽勛分局參與整理革命黨人事跡的工作分析,至少在後期他或已經是同盟會員。
武昌起義爆發,在南京等東南地區相繼光復後,包括孫中山在內的流亡海外的革命黨人紛紛返回國內,推動革命運動的進一步開展。1911年12月中旬,各省都督代表齊集南京討論未來建國方案,日本、南洋派出的兩名代表前來南京,獲邀請列席會議。華僑代表謝碧田隨即呈遞了要求華僑代議權的請願書。他是最早一批呼籲給予華僑參政權的代表人物,因此被劉士木認為是發起要求華僑參政權先驅。當時南京臨時政府尚未成立,在此情況下,謝碧田與一批熱心人士推動成立民間僑務機構的籌建,南洋、美洲、日本、新加坡等地華僑代表吳世榮、馮自由、張永福、馬聘三、謝碧田、陳載元、溫雄飛、李鏡堂等27人,準備成立華僑聯合會。1912年2月,聯合會在上海成立,汪兆銘為會長、吳世榮為副會長,林文慶為評議長,在上海設立總會。各地華僑代表商議的成果,提出要求:1、視華僑為國民,允許歸僑參與政權,歸僑參與國內政務,在參議院設立華僑參議員席位;2、進行外交交涉,維護華僑權利。
上海的華僑聯合會成立後,謝碧田長期主持會務工作,先後擔任聯合會常務委員,並負責文牘工作(文牘科長)。當時,華僑不但在支持辛亥革命中作出重要的貢獻,而且由於南洋地區還處於英荷政府殖民的統治之下,廣大僑民的權益因國家積貧積弱,沒有得到有效的維護,推動華僑的參政權,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有積極的宣示意義。在海內外關注華僑權益的人士推動下,參政權請求得到當時中央政府的重視,經過華僑代表的多次努力爭取,經由南京、北京臨時參議院的多次會議討論,最後在1912年5月17日,北京臨時參議院第八次會議表決,最終通過《審議華僑要求議權案報告》。1912年8月11日,《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公布,正式通過在參議院中設華僑參議員,並規定華僑參議員為6名。反映當時政府對華僑的重視,華僑政治地位的提高。謝碧田們的努力功不可沒。
民初,臨時稽勛局局長馮自由注意到華僑這一特殊群體,散居于海外的華僑慷慨捐助革命事業,為辛亥革命勝利作出積極貢獻。臨時稽勛局於1912年6月1日致電上海華僑聯合會,希望該會“函告各埠協力相助”,根據臨時稽勛局所執掌的五項事宜,“徹實調查,隨時賜聞,以備匯案行賞而副民國崇德報功之盛意”。6月5日,華僑聯合會告知“公任稽勛,念及僑胞,足證關切,感佩之至,容當布告海外各埠,切實調查,有報即奉聞”。6月26日,華僑聯合會副會長陳楚楠表示為調查僑民勳績,聯合會“已組成華僑稽勛分局”,經費由聯合會擔負,並推舉聯合會文牘科科長謝碧田為負責人。這項工作一直堅持到“二次革命”爆發,才被袁世凱取消。1915年6月,謝碧田在上海由柳亞子介紹加入南社,其聯繫地址為上海英租界江西路七號永定墾務公司。這段時期,他在《華僑》雜誌曾經發表有關礦法討論的文章,可見他對華僑事業救國抱有極大興趣。1916年5月,護國戰爭進入尾聲,中華革命黨的重要領導人陳其美因參與反袁活動被袁世凱派出的刺客暗殺。各界志士紛紛撰聯表示悼念,謝碧田撰寫的輓聯云:“公真民黨健者,百折不撓,維持國是;我為先生慰矣,元兇作惡,畢竟天誅。”下聯所云元兇天誅,可知此聯作於陳其美遇害後不久的袁世凱暴斃之時。
謝碧田
華僑聯合會刊物《華僑》雜誌
在此後的10多年裡,謝碧田一直活躍在上海,從事民間僑務工作和華僑教育事業。其間,他將家屬送回梅州,他的長子謝篤材在家鄉梅縣的省立梅州中學讀書,於1917年畢業。華僑學生會1918年1月1日在上海成立,名譽會長伍廷芳、楊晟、黃仲涵,會長謝碧田、副會長李登輝。該會確立的宗旨為:聯合華僑學生,相親相愛,不沾染上海社會惡習,以期學成後為國效力。1917年初,中華國民禁菸大會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尚賢堂召開,謝碧田也熱心參與並發表演說。
謝碧田
謝碧田題詞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謝碧田對學生的愛國運動給予大力支持。6月6日,上海商學工報四界在總商會開聯合大會,聲援北京學生,謝碧田與朱伯為、舒慧貞等到會演說。6月16日,全國學聯在上海成立,謝碧田與朱少屏、蔣夢麟、黃炎培、戈公振、榮宗敬等作為來賓,參加各地代表參加的會議。6月19日,張謇、馬相伯發起成立上海民治學會,謝碧田與尤惜陰等作為會員參加了會議。
1927年參加南洋荷屬華僑廢約運動,上海華僑團體廢約舉行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士有華僑聯合會謝碧田、南洋協會劉士木、華僑教育實業社熊理、華僑教育會黃警頑。當然這個爭取荷屬南洋權益的活動在此前後的一段時間,遇到了很多挫折,但的確反映出謝碧田為華僑事業奔走的拳拳之心。1928年北伐戰爭時期,蔡公時等在濟南被日寇殺害,謝碧田亦曾代表華僑聯合會發出悼念,並敦促當時的國民政府設立僑務委員,這亦可看出從華僑代議權到僑務委員的變遷中,謝碧田為提升華僑政治地位和政治影響所作的不懈努力。

史料記載

能夠找到的略成片段的謝碧田生平介紹文字,是由梅州興寧籍華僑史學者劉士木編輯的《華僑參政權全案》收錄、長沙張克恭撰寫的《謝君碧田偉績》,該書出版於1913年2月,其時謝碧田剛過而立之年,這篇介紹文章尚不足概括全貌,但已彌足珍貴,全文如下:
“謝君碧田者,粵之梅縣人也。任俠好義,具古高士風。十稔以前,懷抱革命宗旨,以清政府網羅四張,抑鬱不得發,遂去而之海外,灌輸革命思潮,以光復祖國為惟一職志。華僑聞而興起者,踵相接焉。亞齊者,南洋群島之一部也,地處偏隅,風氣閉塞。是時海外各埠皆有黨人蹤跡,亞屬獨付闕如,蓋猶是鄙野之區,民智未啟,不足與言更始也。君聞而憫之,特游其地,與土著謀興學事,無和之者。君遂慨然引為己責,盡出所有貲產,披荊斬棘,慘澹經營,卒創一校,顏曰圖強。朝夕教授,孜孜不倦,數年之間,齊屬十餘埠,學校書報社蔚然林立,至今日盛,皆斯校影響之功也。武漢肇義,君聞信,語人曰:
‘時機已熟,惟視吾人後援之力如何耳。’即馳赴各埠籌款,以謀廣州之回響。無何,廣福二州義旗聯舉,東南半壁盡易漢幟。喜音迭至,僑民額手歡呼,以為得見天日矣。君遂與同志謀襄助國內統一事業,群舉君為蘇門答臘亞齊代表,歸國與革命功人組織臨時政府於南京,共籌北伐方策。會南北和議告成,不血刃而全局底定。是役也,為時不過百餘日,犧牲之代價較法美往事,特東雲一鱗耳,而所得效果,則未遑多讓。苟非華僑之實力助其聲援,成功未必若斯之速也。稽勛行賞,推海外同胞為最矣。君以其功績不可泯,且共和國民不當遠處而見遺,遂盡力上書參議院,要求華僑代議權。屢格於非議,百折不回,請願益力,與華僑聯合會諸同志函電交爭,卒得直。乃之上海,專營會務,意謂僑民既享有公權,則必有其對待之義務,斯會之設,蓋在保護華僑,集群力興實業,謀祖國富強之基。僑民之來歸者,至是乃有所棲止,鹹得所焉。
克恭曰:革命功成,實賴民氣,乳臭小兒,貪天之功,受殊榮、膺上賞者,斗量車載。君以一身居海外,締造艱辛,十數年如一日,功成身退,未嘗受一日之榮,獲不次之賞,且盡力社會事業,方未有已。以視今日之自命為功狗,忝居高位厚祿者,其相去豈霄壤哉!吁!謝君真人傑矣。余聞劉君士木道其事而敬之,爰泚筆為之傳,雖文不足以傳君,亦存其實之意爾。”
(參考資料:1、劉士木編輯:《華僑參政權全案》2、陳海懿:《臨時稽勛局和辛亥革命後“賞恤”問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