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恩

謝洪恩

謝洪恩(1906年—1949年),男,漢族,曾用名鴻恩、宏恩,祖籍四川省瀘州縣,1906年出生於湖北省宜昌城郊,本姓鄭,由姑父謝瓊齋和姑母鄭氏(古老背人)撫養,系鄭氏五弟之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洪恩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49年
  • 職業:鹽務局局長
  • 性別:男
家庭成員,洪恩生平,教書經歷,紅色特工,

家庭成員

妻餘光,枝江縣石子嶺村余家花屋(今當陽市半月鎮胡家灣村)人,幼年喪母,由姨父謝瓊齋和姨母鄭氏帶到宜昌讀書,後來與養子謝洪恩成婚,婚後謝洪恩將其改名謝餘光。夫妻育有兩女三男:長女謝德玉,次女謝德珠,長子謝德福,次子謝德安,三子謝德美。其中,謝德美早年不幸夭折。
謝洪恩的養父謝瓊齋民國初年,一直在宜昌鹽務局工作,並負責管理平善壩鹽倉,後升任鹽務局局長。

洪恩生平

謝洪恩曾在就讀於桃花嶺的宜昌私立華英中學。這是一所英國人辦的教會學校。1914年左右,英國人在桃花嶺買下了一片荒地,修建領事館,並由英國教會在嶺上創辦華英中學。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宜昌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彝陵中學、華英中學等校師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1926年,時值國民革命軍北伐,英國軍艦炮擊四川萬縣,造成帝國主義者屠殺中國人民的慘案。謝洪恩積極參加了華英中學爆發的大規模抗議英軍暴行的遊行示威活動,華英中學英籍校長以撕毀學校招生廣告為由將年僅20歲的謝洪恩開除,並被責令其“從後門滾出去”。謝洪恩深受侮辱,悲憤交集,這也是他後來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原因。失學後,年輕的謝洪恩相繼在宜昌城雜貨鋪、糕點鋪當學徒,又曾自備織襪機拜師學會了織襪子的技術。
1929年,謝洪恩的養父謝瓊齋去世,23歲的謝洪恩得到頂職的機會,後任主任。宜昌城1940年6月淪陷前,謝洪恩隨所在鹽務局遷往大後方,抗戰勝利後又被調到應城鹽務局。
1946年,因抗戰期間與共產黨有接觸,思想進步,再度以所謂“通匪”嫌疑被當局開除。
他學歷不高,雖然只有國中肄業的文化程度,但謝洪恩始終熱衷於教育事業。
1935年6月,湖北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奉令更名為省立宜昌鄉村師範學校後,至1938年秋,曾在該校一直兼職擔任義務教師。期間,宜昌鄉村師範學校也聚集一批熱血青年,謝洪恩也身受進步思潮的影響,積極參與各種愛國進步活動。並先後在忠恕街(今中書街)周家祠堂舉辦了三期中、小學生暑期補習班,且不收取分文學費;同時又從經濟上周濟3名貧窮家庭的孩子和妻內侄余玉龍在家讀書。其中一名孩子是長期吸食鴉片,枯瘦如柴,謝洪恩將其在照像館照像後,帶回家給他洗澡、理髮,長年吃住在家,幫助其成功戒毒,後為其在錢行找到一份工作;對內侄余玉龍亦呵護有加,甚至為此不惜變賣自己的織襪機將其撫育成人。
1946年從應城鹽務局返回到宜昌後,在中山路的北面珍珠嶺上四海茶園對面的自家住房(今兒童公園內)創辦一所私立國小,並以夫妻兩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恩”和“光”字,給學校命名為“恩光國小”。
謝洪恩失去公職後,家境開始衰落,雖創立“恩光國小”,但家庭也不殷實,除了供養母親外,還要供養德玉、德珠和德福讀書,為此妻子謝餘光曾在娘家過了幾個春節,並在娘家余家花屋於1947年3月生下三子謝德美。為報答姑父謝洪恩的幫扶之恩。

教書經歷

1948年9月,余玉龍介紹謝洪恩到枝江縣石子嶺國小教書,學校時任教導主任的劉辰北亦是余玉龍妻子劉道頤的三哥。余玉龍,原名洪章,枝江縣石子嶺村余家花屋人,生於1921年5月17日,三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靠紡線、賣茶水維持生計,十三歲時由姑父謝洪恩帶到宜昌讀書,直至中學畢業。回家鄉,余玉龍在李家祠堂教書,日本入侵時,任江防部隊聯絡站諜報組長,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日本投降後,歷任枝江縣龍旗鄉副鄉長、新政鄉(駐老周場)鄉長、三清團區隊長、董市鎮鎮長、江北辦事處主任,1949年4、5月間,升任宜昌專署專員魯堅助理秘書。謝洪恩來到枝江縣石子嶺國小教書,擔任五、六級的歷史、自然課程的教學。謝洪恩曾與內侄媳劉道頤講《大海、龍和蓮花》的故事,關係十分融洽。其二女兒謝德珠此時也中斷了宜昌縣立簡易師範學校的學業隨父於暑期前往,被余玉龍安排在距石子嶺國小15華里處的周家場國小任教,學校的教導主任也是余玉龍妻子劉道頤二兄劉天如。
謝洪恩到枝江縣石子嶺國小後,寄宿在位於學校北面不足兩里的青龍崗和白虎咀之間的余家花屋余玉龍家,後因謝德珠與劉天如等原因所引發的家庭矛盾,搬到相距不足200米的妻么弟余昌定家居住,余昌定則是苦大仇深的長工。石子嶺國小位於枝江、當陽和宜都三縣交接處,是當地著名的游擊區,也是襄西革命根據地邊緣地帶,中共地下工作人員,如李先兵等人及其地方革命武裝經常在花廟河、石子嶺一帶開展游擊活動,宣傳發動民眾。早在土地革命時期的1928年,共產黨人孟慶祥(解放後改名孟彩雲)曾在緊臨學校的花廟河就建立有黨小組,可以說,這裡是一片革命的沃土。謝洪恩經受新形勢的影響和新思想的薰陶,逐步提高了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認識;特別是在這一年的12月,通過當陽縣半月鄉鄉長劉善長結識中共地下工作人員以後,便萌生了投向革命的想法,並將此事告訴了妻舅余昌定,希望為他保密。1949年2月,他攜帶女兒謝德珠和劉天如等一行三人,在中共地下聯絡員的帶領下,從石子嶺出發經當陽縣半月鄉、並由劉善長派人護送離開國統區、經荊門毅然奔向襄西革命根據地。

紅色特工

當他們一行到達當陽縣半月鄉時,黨組織交給謝洪恩一封信,委託他送交內侄余玉龍,動員時任董市鎮鎮長的余玉龍率領江北保全大隊起義,但此事遭到余玉龍拒絕。根據余玉龍的遺孀劉道頤回憶,當時余玉龍處於猶疑不決,對國民黨雖然不抱幻想,但又對形勢認識不足,期間也曾與中共地下黨人李先兵在問安寺多次私下接觸,有過率部起義的口頭協定,對其革命活動聽之任之。劉道頤也曾多次勸說,國民黨已經腐敗不堪,你乾脆“順”了(指率部起義的意思)。但余玉龍總是下不了決心,於是將20條槍連夜埋在周家場,並沒有對共產党進行對抗。他雖然沒有聽從姑父謝洪恩的策反,但也沒有對謝洪恩進行任何傷害。在策反工作未果的情況下,謝洪恩於當日午夜返回當陽縣半月鄉後,又連夜在劉善長派人護送下趕路繼續其行程。在到達中共當陽地委(1949年1月前為第四地委,亦稱襄西地委)、當陽專員公署(1949年1月前為第四專署,亦稱襄西專署)的駐地南漳縣東鞏鎮時,得到解放區的熱情歡迎和接待。其中,地委城工部(又稱敵工部)部長何定華同志介紹他們前往江漢公學襄西分校學習。該校於1948年末由襄西地委創辦,地委副書記、專員劉真兼任校長,楊筱震任副校長,創辦初期校址在東鞏鎮以南的新街和龍王灘一帶。
當陽地委根據全國解放戰爭形勢迅猛發展的需要,擬派出人員進入宜昌城為迎接解放做準備工作,並正由城工部同襄西分校研究從該校學員中物色人選。當時考慮到謝洪恩年齡較大,曾在宜昌鹽務局工作多年,又從事過教育工作,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同時,家居宜昌縣城,對各方面的情況比較熟悉,加之到達解放區為時甚短,沒有暴露行蹤和身份,比較適宜潛回宜昌城內做隱蔽工作。經何定華批准並親自同謝洪恩談話,交代了任務。同時,指派具有長期從事地下聯絡工作經驗的城工部幹部、此時也正被抽調在襄西分校學習的毛雲峰給謝洪恩詳細介紹敵情和從事地下工作的紀律以及聯絡方法,並研究了回宜昌城的路線,發給了路費。謝洪恩於4月中旬回到宜昌城後,便在雲集路廣寒宮(清唱茶園,即今宜昌市人民銀行附近)門前以擺香菸攤為掩護,為黨組織收集情報和張貼革命標語等工作,等待黨組織派人前來與其聯繫。
謝洪恩的二女兒謝德珠及劉天如在謝洪恩被派往宜昌城後,也因身體不適等原因回到枝江縣賀家祠堂及周家場國小,繼續教書工作。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範圍內的節節勝利,而國民黨則對人民實施更加瘋狂的鎮壓。1949年4月28日,國民黨第60師師長兼任宜昌守備司令部司令官的易瑾悍然發布“八殺”令,宣稱對於所謂“造謠惑眾者”、“糾眾暴動者”、“鼓動工潮學潮者”、“盜竊搶劫者”、“窩匪通匪者”、“破壞電信交通者”、“擾亂金融者”、“無命令破壞物資者”均處以極刑。5月8日晚11時,宜昌全城進行戒嚴演習。5月9日,《川鄂日報》重登業已宣告滅亡的國民黨南京反動政府的“戒嚴令”,並進行所謂“嚴防奸宄潛伏活動,確保宜昌市區治安”的戶口整頓,派出武裝人員在全市實行戶口突擊檢查,一片殺氣騰騰的法西斯式白色恐怖。
5月初,謝洪恩在張貼革命傳單時,被國民黨特務發現跟蹤。在謝洪恩回到宜昌不到20天,即被國民黨宜昌守備司令部以“通匪犯”的罪名逮捕,關押在宜昌模範監獄,旋即於5月10日被殺害於飛機場(今夷陵廣場建委大樓旁)。
5月11日,《川鄂日報》第二版以《組織黨羽刺探軍情匪諜謝洪恩昨伏法另有三人陪斬以示警惕》的大字標題報導:
宜昌守備司令部,於昨(十)日在飛機場槍決通匪犯一名,按該犯系四川瀘州人,名謝洪恩,年四十三歲,於三十七年十二月被匪利誘,潛赴匪區東鞏受偽幹部訓練後,旋被派來宜昌,調查各機關及倉庫地址,以便匪軍攻城後,內應外合,並籍擺攤為掩護,經派員破獲後,審訊確實,並呈準湘鄂邊區綏靖司令部,處以極刑雲。
[又訊]謝洪恩,於三十七年十二月被匪利誘,潛赴匪區東鞏,接受偽幹部訓練,旋被派來宜,在廣寒宮以擺香菸攤為掩護,組織羽黨,刺探軍情,並調查各機關及倉庫地址,準備匪軍攻城時內應外合,經本部密查破獲,訊據自認不諱,依法已予槍決,黃安素系本市廣寒宮老闆,與謝洪恩素有交識,謝洪恩到宜後即將受訓經過詳告於黃,而黃不獨不向軍政機關告發,反任其在門前擺攤以為掩護,其為窩匪無疑。盧價欽與謝洪恩暗中勾結,實屬通匪不報,杜凱系散兵游勇、無業游民,逗留本市聚眾滋事,打毀廣寒宮茶園,劫奪彈壓士兵武器,以上三人應一同槍決,以昭炯戒,姑念均屬青年,惡性未深,從輕者予陪斬,以示警惕。希望今後各保甲長嚴密組織,重視保甲連坐法,幸勿窩匪通匪,自貽伊戚,公共場所,希各遵守秩序,切勿自冒不韙,以身試法雲。
謝洪恩被捕後,對前去探視的養母、妻子及兩個幼兒德安、德美倍加關懷和安慰,對自己的險惡處境卻泰然視之,表現出對革命事業充滿勝利的信念。後在被綁赴刑場的經通惠路、中山路,乃至經過珍珠嶺的家門時,面對養母和妻兒(註:除謝德珠外,謝德玉在荊州師範學校、謝德福被國民黨拉去當壯丁)悲痛欲絕的情景,他態度坦然,視死如歸,從容就義。謝洪恩就義後,余玉龍在枝江縣江口鎮接到謝德玉從荊州的來信,她說,玉龍哥,我已是無父的孤兒,希望他資助完成自己的學業。余玉龍看後沉默不語,順便對妻子劉道頤說了一句,這是劉天如拉的命債。
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時任宜昌市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何定華親自指派毛雲峰調查了解謝洪恩慘遭敵人殺害的經過,並指示市委、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整理上報材料。1950年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認謝洪恩為革命烈士,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副主席聶洪鈞簽署頒發鄂優字第451號革命烈士家屬優待證。
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注釋:本文在撰寫過程中,抄襲了鄭龍昌、劉思華先生的部分文字,是不得已而為之,並非本人的一貫文風;同時,採訪了中風長期臥床不起且已昨天剛剛辭世的謝德玉及其丈夫紀懷世、謝德珠丈夫劉樹春、謝德安、余玉龍遺孀劉道頤和湖南長沙的楊獻玖先生,提供了大量口述資料,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謝德珠《回憶我的父親謝洪恩烈士》(《宜昌市文史資料》第十一輯)
2、鄭龍昌《他(謝洪恩)為何在解放前夕慘遭殺害》(《三峽日報》2008.7.11)
3、鄭龍昌《革命烈士謝洪恩傳略》(《宜昌市黨史資料通訊》1990.1)
4、毛雲峰《謝洪恩同志犧牲的前前後後》(《宜昌市黨史資料通訊》1990.1)
5、劉思華《戰鬥在宜昌解放隱蔽戰線上的功臣們》(《三峽晚報》2008.2.15)
6、《宜昌市志·人物》(黃山書社出版,199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