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瑞(1904—1937), 字蒼蓀,江西南康人,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後任國民革命軍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一旅第二團上校團長。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保衛戰中壯烈犧牲。1988年1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謝承瑞將軍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承瑞
- 別名:謝蒼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南康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37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法國兵工大學
- 信仰:三民主義
- 代表作品:《科學之軍事》
人物生平,突出成就,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謝承瑞的父親謝曉石,清末留學日本,畢業於東京明治大學法律系,參加過辛亥革命。1919年從北方南下,準備參加護法軍政府時病逝。1920年,謝承瑞在父親生前好友章士釗、張繼等人幫助下,作為江西儉學生參加了。華法教育會第15屆赴法學生團(同批赴法的周恩來等)。到達法國後,謝承瑞入巴黎綜合技術學校就讀,畢業後又考入楓丹白露炮兵學校。
1924年7月至1927年7月,他又在法國兵工大學上預科三年。此後即升入法國兵工大學。1929年2月畢業後,又轉入法國炮兵大學學習,直至1930年4月學成回國。(一說:1927年10月入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攻讀陸軍專業,1930年1月畢業。)回國後,謝承瑞在天津當了一名中校軍械官。
1931年,經章士釗先生推薦前往歸綏(今呼和浩特),在綏遠省主席傅作義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任中校軍械處長。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傅作義將軍派謝承瑞、紐先銘等三人以聯絡官身份去上海慰問十九路軍,並學習考察對日作戰的經驗。此次考察,對他震動很大。當年6月,謝便和他的好友紐先銘一起離開了三十五軍,到南京炮兵學校任教,
1933年任上校教官。
突出成就
1931年,他所著的《科學之軍事》(分“海軍篇”和“陸軍篇”兩冊)即由天津《大公報》館出版。在南京任教期間,他還擔任了南京炮兵學校編輯官,南京軍事委員會《軍事雜誌》社審稿專任幹事。撰寫有《法國空軍部》、《兵工之原料》、《工業建設之步驟》等文章。
1933年10月至1934年9月間,陸軍大學校長楊傑率領軍事考察團赴歐洲考察,謝承瑞是隨行團員之一。
1935年,應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之邀,他擔任教導總隊軍官隊的上校軍事教官。
1935年9月,入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受訓,次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擴編為三個旅,謝就任教導總隊第一旅二團上校團長。
1937年11月,日軍占領上海後,兵分三路向南京進犯。謝承瑞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所部與沈發藻八十七師二六O旅(旅長劉啟雄)防守工兵學校。
12月9日,防守淳化的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敗退回城,在尾追的日軍第九師團的猛攻下陣地失守,遂退入光華門與八十七師、一五六師(師長李江)、憲兵教導二團等堅守城垣,並迫退城外日軍。
10日,光華門兩次被突破,但入城日軍均被殲滅,有少量殘敵隱藏於城門洞內。遂建議組織敢死隊清除殘敵獲準。半夜,從箭樓上將汽油桶摔到門洞口,點燃燒敵,並親率教導二團敢死隊打開城門,與從城上縋下的一五六師敢死隊前後夾擊,敵人悉數被殲,且俘獲一人,原本抱病參戰的謝承瑞為火焰灼傷。此後堅守光華門。
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關,在挹江門因身體虛弱被擁擠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
1938年10月6日,國民政府以呈渝字第8019號批文(現存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批准軍事委員會的報請,追晉謝承瑞烈士為陸軍少將。
革命烈士
1988年11月10日,根據其女兒謝尊一的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謝承瑞將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