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庭雲 高級工程師。男,1931年6月出生,江蘇江陰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庭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江陰
- 出生日期:1931年6月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代表作品:《焦爐建設飛躍發展》《焦爐過冬問題的探討》等
- 職稱:高級工程師
簡介,主要成就,所作出的貢獻,貢獻的著作,
簡介
195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曾任職總工程師。二十二冶科協委員。
主要成就
所作出的貢獻
1.1954年在跟蘇聯專家工作期間,為冶金部提出我國第一部“焦爐用矽磚”標準的初稿,1955年由冶金部批准實施,即為YB27-挨承55。1996年應邀赴洛陽參加該標準的修訂工作。
2.在焦爐施工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和改革,在二治屢次被評為包頭市先進生產者和包頭市青年積極分子,1959年獲共青團中央授予五四運動四十周年紀念獎章。
3.1960年受託主持一個設計小組,按其經焦耐院報設計司批准的修改方案,將鞍鋼∩、B、P-51型焦爐成棕背辨套矽磚,說只囑改用於包鋼1號∩、B、P-55型焦爐上,並與設計設備配套,獲得成功。
4.1965年,寫成“關於雙聯下噴式-58型危臭永己焦爐設計方面的改進意見”一文,已為該院JN43-80型焦爐設計中採納。到1976年為二冶起草的焦爐操作規程時,又加上了炭化室水平縫的改革,並為華北地區四家冶建企業所接受,在80年代初,在焦耐地主墊院又重申了這一點,並為其所採納。
5.1973年底為酒鋼焦化廠2號焦爐的砌築質量問題,經科學分析,堅持己見,作出了正確評價,避免了大返工損失。
貢獻的著作
從1957-1958年先後在鞍鋼3號焦爐和包鋼4號焦爐,作了不保溫過冬的測試,未見不良反應,1985年在唐鋼1號焦爐又作了套用。1986年在北京焦化廠工地作了灰縫失水試驗,最後作出了焦爐在常溫下施工後不用保溫即能安全過潤勸主冬的結論,並寫成論文,公開影章去糠發表。主要著述:《焦爐建設飛躍發展》(《冶金建設》1959.28期)、《焦爐過冬問題的探討》、(《冶金建築技術與管理”1989.3期》)、《焦爐矽磚灰縫問題的商榷》(《燃料與化工》1989.4期)、《建設包鋼燒結廠廢氣淨化防氟腐蝕工程的體會》)、《關於某廠(指錦州鐵合金廠)120M煙囪防腐襯裡設計的探討》《JLK-Ⅱ型立式爐的熱修》《冶建科技》1992.1期;《鍋爐砌築技術》(1993年“冶金出版社”出版);俄文譯著《在焦爐蓄熱室用機械安裝格子磚組——伏羅希洛夫斯克建築2號焦爐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