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謝家福為彭福保弟子,砥行勵學,能文通醫。同治七年(1868年)補蘇州府學庠生,次年應聘於上海輿圖局。十年,入
上海廣方言館,從德人
金楷理學習其語言文字,充翻譯館筆述。學貫中西,矢志經世,心存利濟。光緒二年(1876年)江北被水災民流徙江蘇,奉命安置資遣有功。三年,往山東青州辦賑,設立留孩所,並設義塾,開國內義賑先聲。七年十月,奉旨賞給國子監學正銜,籌辦上海電報分局。八年,捐輸直隸棉衣,經戶部議給知府銜。是年水災,創設蘇州城西借本公所,以接濟貧民。調任蘇州電報分局總辦。十年任上海電報總局提調。次年經直隸總督
李鴻章保薦人才,以知縣發直隸補用,十二年十月,改補用同知直隸州,皆未赴,曾辦理招商局、漕運局務。十五年,集資賑濟蘇屬吳江等六縣大水災民,並赴吳江、震澤收埋暴露屍骸,修築毀損圩岸。又建先賢閔子祠於蘇城。十八年,於五畝園創辦蘇州電報傳習所,又創建義塾“儒孤學舍”,名為正道書院,二十一年又捐設中西書院,力倡新式教育,培養實學人才卓有成績。
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1896年12月16日),去世,安葬於元和縣西廿二都一圖慶字圩高濱祖塋。敕命議恤,準建“樂善好施”坊,事跡載入府縣誌。
主要影響
謝家福平生盱衡時世,以忠義相勸勉。創辦義賑二十年,“始終不懈,募解直隸、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兩廣賑銀,總計二百五十二萬二乾兩,所賑災區皆有徵信實錄”,一錢不私,蒙諭旨嘉獎九次,被譽為義紳、大善人。平時施醫施藥,有為善最樂巨細無遺之意。病重遺囑子侄捐田四百畝、銀八千兩,設立義莊及合族公塾。
主要作品
工書,善擘窠大字。喜搜羅未刻之書,曾為人集資刻印余治、陳壽熊等名人遺書,輯刻《望炊樓叢書》《重刊良方集腋》等。輯著之書豐富,時務類有《兵事紀略》《通商簡要》《善後私議》《善後章奏》《和約匯鈔》《交涉新案》《柔遠成案》等;賑饑章程、函牘類有《東齋孩捐徵信錄》《南豫徵信錄》《西晉徵信錄》《北直徵信錄》《直皖徵信錄》《直東江浙徵信錄》《粵蘇直東徵信錄》《豫皖徵信錄》《蘇菑錄》《晉飢編》等;志乘類有《重修孟葑宗乘》《校補孟葑宗乘》《蘇州謝氏譜》《桃塢小志》及《五畝園小志題詠合刻》等,方書類有《重刊良方集腋》附所輯《經驗方》九種;詩文類有《望炊樓文稿》及合刻《
鄧尉探梅詩》等,尚有《燐血叢鈔》《
謝家福日記》《謝家福書信集》等行世。
人際關係
謝家福家居桃花塢,為明養真老人沈均之廢園。先世居陳留郡陽夏(今河南太康),歷徙浙江會稽(今紹興)東山、餘姚孟家葑。明崇禎時,禮部儒士謝振龍避亂徙蘇,占籍吳縣。三傳至高祖謝士鑄,官府同知。曾祖謝長源,直隸州吏目。家業鼎盛,行善積德,人稱謝善人家。父
謝元慶,字肇亨,號蕙庭,別號補香、澹然,為謝亦樑次子,
潘曾沂中表昆弟。早秉家政,以仁術濟世,有醫名。編著有《良方集腋合璧》《
婦嬰至寶》等。年五十始得獨子謝家福。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克蘇州,家遭大難,流離病卒於黃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