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福故居位於桃花塢大街264號。清代建築。僅存兩路,占地面積3456平方米。謝家福故居的宅基為明代永樂初養真老人沈均遁跡之所。原有鎖煙亭、鏡心池、聞香堂、環翠軒、棲鶴樓諸勝。謝家福購下後,在乾隆年間改築來燕堂、賦雪草堂、書葉軒。後又在棲鶴樓舊址改建望炊樓。太平天國駐蘇時,曾占用為勸王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家福故居
- 所屬年代:清代
歷史沿革,現存情況,
歷史沿革
光緒年間,謝家福賦閒返居蘇州,購得宋代桃花塢“五畝園”遺址,在原“正道書院”故址上,創建了義塾“儒孤學舍”,專授“新學”。光緒十八年(1892年),在儒孤學舍內成立了“蘇州電報傳習所”,又稱“蘇堂”。蘇堂是我國早期培養電信人才的三大學校之一,另兩所分設在天津、上海,影響極為深遠。謝家福去世後,五畝園園產由謝家福認定的嗣孫謝安生繼承。謝安生的父親也是蘇州電報局的早期負責人。清末,部分建築移作崑曲傳習所。民國年間,五畝園南部原輪香義塾,時稱輪香局善堂的房屋依然作為慈善機構做寄放靈柩之用。上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此處正式移用作“城北殯儀館”,謝安生成為殯儀館館長。之後,殯儀館撤銷,原址大部分改建為民居。1958年起,五畝園殘園西部部分土地曾為東風焦炭廠、拖拉機廠、盲人玻璃廠所用。1961年,整個五畝園殘園被蘇州林業機械廠所用。林機廠破產後,這一地塊一半變成了別墅小區“桃塢才苑”,另一半也在開發中。
現存情況
謝家福故居南向,現存兩路,西路有樓五進,東路存轎廳和大廳。大廳面闊三間12米,進深七檁11.8米,扁作梁,前置船篷軒。宅基為明代沈鈞廢園故址,尚存磚刻“廢園”二字。故宅第一進已在桃花塢大街拓寬時拆除。
相關人物和事件:
謝家福(1847—1896),字綏之,號望炊、銳庵、蘭階主人、桃園主人,室名望炊樓。吳縣人。學貫中西的洋務派愛國學者,中國交通電信事業的先驅者,蘇州電報通信的創始人,慈善救濟事業家。謝家福死後葬於園區外跨塘西北慶字圩。
謝家福著述涉及詩文、名勝、兵事、通商、外交、時務、賑災等方面,印刻了《望炊樓叢書》、《磷血叢鈔》,而他的《五畝園志餘》,是對古典園林五畝園最詳盡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