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士章

謝士章(1581-1637):字含之、與蘇,號石渠,明朝詩人、書畫家,出生於江西省寧都縣黃陂鎮楊依村,江西寧都知縣陳時言是貴州省普安州的舉人,收為養子,因名陳士章。在貴州成長,萬曆丙辰 (1616)進士。歷任知府、廣東副使、雲南臨沅道右參政(從三品)。作《謝石渠先生詩集》。

基本介紹

  • 本名:謝士章
  • 字號:含之、與蘇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江西省寧都縣黃陂鎮楊依村
  • 出生時間:1581
  • 去世時間:1673
  • 主要作品:《謝石渠先生詩集》
人物簡介,家屬,妻妾子女,養父陳時言,生父謝蒙恩,《謝石渠先生詩集》重見天日,《燕台集》,《七星岩集》,《懶雲集》,九言詩《元夜大雪》鑑賞,詩詞評價,書畫家 題寫祠堂,史料記載,《寧都直隸州志》,《寧都縣誌》,《珍溪東山謝氏族譜》,生平年譜,

人物簡介

萬曆四十年(1612)考中舉人。萬曆丙辰 (1616年),以籍隸普安陳姓考中進士,登第並對養父母盡孝對陳氏兄弟盡責後,疏陳情奏請複姓謝。
歷任廣東增城知縣、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添注主事、廣東清吏署郎中主事、雲南楚雄府知府、重慶府知府、廣東副使、雲南臨沅道右參政(從三品)。
謝士章為官頗有作為、亦有善政,雖累官參政,卻不汲汲於功名利祿,性嗜山水,安於淡泊,耽於吟詠。故清陳田謂其詩“恬靜之意,清俊之篇,不亞君采詩”。他豁達明敏,治尚寬簡。增城知縣任上,有巨盜駱臣八等為害鄉里,士章以計擒獲。每到一任,即興學修倉,置田捐設會講,修城隍寺廟。他的得意門生陳子明,是明末清初江南鼎鼎有名的嶺南才子。

家屬

妻妾子女

據《珍溪東山謝氏族譜》載:“妻唐氏,貴陽人,誥封淑人,生於萬曆十一年(1583)癸未九月二十六日,歿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庚子正月十三日午時。葬仁義鄉陂陽里高屋上蟠龍形乾山巽向,傍祖源。子一,謝復麟;女二,長適鄒克瑁,次適甘士蘭(江西人,清乾隆時為揭陽縣幕賓,死葬於西城外,甘公池以甘公墓得名)。”
“副室熊氏,子謝復驥;女一,適貴州同科進士馬士英三子。”他的兒女親家馬士英,還是同科進士。“副室鳳氏,生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已亥九月七日酉時,歿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戊戌正月九日申時,葬安福鄉三十二都七里村,子謝復駿。”
關於謝士章的兒子,據《寧都直隸州志》載“謝家麟,士章豚子,授翰林待詔(正六品)。”“謝家驥,士章次子,廣東操捕都司。謝復秀,士章從子,淮安府游擊。”
《珍溪東山謝氏族譜》載:“復麟(與蘇長子),字伯祥,崇禎十六年(1643)癸未正月授翰林院待詔,清順治二年(1645)乙酉補選本省豐城縣教諭,萬曆四十二年(1614)甲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生。妻蔡氏,子二,如阜、如月;女適匡輸村赤生公長孫。副室藍氏,子三,如山、如岡、如川;女一。”“復驥,字仲清,官廣東都司,妻羅氏,子如鴻。”“復駿,字季良,內閣中書,生於天啟二年(1622)壬戌十二月十三日子時,歿於康熙十六年(1677)丁已五月五日戊時,妻楊氏。子二如琳、如琅;女二。”

養父陳時言

謝士章的養父陳時言,貴州安順府普安州人,於萬曆辛巳、壬午、癸未年間(即1581——1583)為寧都知縣,生父謝蒙恩為本縣增廣生員,因養父與生父以文字德行相知,遂為師生莫逆之交。
因謝士章卻生而善病,形羸骸弱,卜其命相,鹹謂宜重託怙恃(即應過繼於他人)。時養父已年皆五十卻尚無子嗣,每每向其親生父母泣語無兒之嘆,當發現他發現謝士章從小生得差有眉宇,且又有感夢,因此請求本縣舉人蘇大成、吳天德,持幣詣本生父母之宅,襁負至署,撫鞠為子,時年三歲,撫養寧都縣署中。後隨養父回到貴州,卻因兩地達數千里之遙而音向杳絕。直到謝士章的同胞兄弟尋至京師才得以相認,相見後雙方抱頭而泣。
時值已他任廣東增城知縣三年,考滿例當得勅贈父母,於是打算上疏複姓。但是,想到養父母的教養之恩,涓涘未報,心有不忍,決定還是先讓養父母叨恩得贈相同的官職。先後兩次讓養父母叨恩贈官,在南京刑部主事三年期間,又覃恩封養父母相同的官職。並養父母去世守制六年。

生父謝蒙恩

養父去世後,因其家庭遭外侮內艱,而力加保護,竭盡犬馬之力。然而他每每想起親生父母,身前一介寒儒,身後家徒四壁,胞兄弟又零丁艱苦,餬口尚難,而自己已享受二千石之厚祿,一想起親生父母三十年不得見面,心中非常難過,於是於崇禎元年(1628)二月初五上疏複姓。
皇上批准後,讓其生父謝蒙恩貤贈中憲大夫(正四品),母李氏貤贈恭人(正五品)。為此,他賦詩七絕《潔吾易號一默》:“歷盡風塵老世情,歲寒松柏尚精神。於今學得修真性,改號新稱一默生。”(見《珍溪東山謝氏族譜》。)隨即回鄉拜祖,期間在寧都縣城游翠微峰遊玩,賦詩七律《仲秋七日游金精》:“支筇挈伴入壺天,踏破山中一路煙。逕到窮時雲出引,峰於高處日相連。桃泉秋氣涼衣袂,薜藶深陰覆几筵。濟勝年來衰幾許,今朝雙屐覺蹁躚。”(見《寧都直隸州志》。)
《寧都直隸州志》載有謝士章的父母:“謝蒙恩,庠生,以子謝士章贈中憲做大夫(正四品),妻李氏贈恭人(正五品)。”
又據《珍溪東山謝氏族譜》載有謝士章的父親:“謝文寵,名蒙恩,號蓮江,因居黃澤蓮江,故遂以為號。幼穎慧能文,年十七為諸生,即為鄉中縉紳先生所重,自郡大夫、令邑而上有徵,故大嗣者成求讓子。邑侯養訥陳公與公以文字德行相知,遂為師生莫逆交,以子士章貴顯,誥贈中憲大夫。生於明嘉靖八年(1529)乙丑十月四日,歿於萬曆十三年(1585)乙酉七月六日寅時。妻羅氏。子二,與善(字鳳澤)、與益(夭);女適李遇春。繼配李氏,恭人,嘉靖七年辛丑十月一日戊時生,萬曆二十年甲午六月四日子時歿。子五,與蕃(字茂合)、與蓉(字蘭合)、與芹(字芸合)、與芬(字莘合)、與蘇(即謝士章);女適楊波。”

《謝石渠先生詩集》重見天日

2005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科院圖書館共百餘名專家學者,對被乾隆禁毀的圖書經過收集和整理,所編纂的《四庫禁毀書叢刊》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使這些劫後重生珍貴的書籍重見天日。據《四庫禁毀叢刊目錄·書目舉要》載:“《謝石渠先生詩集》十三卷,(明)謝士章撰,明天啟間刻本集部,第181冊—001頁。”
軍機處所編榮柱所刊英廉等所編輯的《禁書總目·違礙書目·銷毀抽毀書目》:“《謝含之集》,謝士章著。屬違礙、應毀類。”《謝石渠先生詩集》包括《笑玉軒集》1卷、《計偕集》1卷、《懶雲集》1卷、《游羅浮集》1卷、《七星岩集》1卷、《粵闈漫集》1卷、《燕台集》1卷、《秋似亭集》3卷、《退食軒集》1卷、《郢中集》1卷和《巴音集》1卷,共13卷,合計詩565首。
以上詩集多為“善本”,只有《燕台集》是1首,《懶雲集》只見上集,《七星岩集》是5首,說明《燕台集》、《懶雲集》、《七星岩集》的大部分詩已禁毀。既然這三集的大部分已被焚毀,有些詩集無序言,說明還有若干集可能已被全部焚毀而蕩然無存。《謝石渠先生詩集》開卷首集《笑玉軒集》首頁的眉注位置有手寫的“違毀”二字,且“毀”字是加上“火”字偏傍的,大部分好詩被無情的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
從現存的《謝石渠先生詩集》來看,其中1621至1623年的大部分詩已被焚毀。由於《謝石渠先生詩集》文學價值頗高,故未被全部焚毀,有幸部分保留在國家圖書館,詩集第一頁的第一行下側,鈐有“國家圖書館收藏”字樣的篆體圖章。
統覽現存的《謝石渠先生詩集》,大多為敘事詩、抒情詩、詠物詩、送別詩、山水詩、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祝壽詩、悼亡詩、仙佛詩,未發現其中有什麼明顯指向,然而統閱全集,卻又不難發現,為與他聯詩者,以及作序、校對者,多為明王朝大臣,清王朝對頭,如總督鳳陽軍務的東閣大學士馬士英、兵部尚書田百源,抗清名將丘禾嘉、同情並支持反清義軍首領的陳子明、兵部尚書王應熊等人。

《燕台集》

從《燕台集》中唯一倖存的《壬戌仲春,同游奉耒張雨蒼、薛龍阜前輩,游米仲詔園,再游李貴戚海淀,是日量力而行雨促歸》可知,此詩作於天啟二年(1622),即清太祖高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天命七年。由此看來,《燕台集》應是1622年前後作者在北京參加選考時所作。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復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成為後金大汗;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頒布“七大恨”,起兵反明;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三月,發動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殲滅明軍約六萬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興建東京城,接著準備遷都瀋陽,改瀋陽為盛京。面對強敵的入侵,謝士章必然是義憤填膺,且感慨良多,豈能無詩?由此可推知,《燕台集》中大多數充滿愛國情懷的詩已被乾隆徹底焚毀了。

《七星岩集》

其中《粵之端州距郭三里有七星岩,岩中洞穴玲瓏,石形恠幻,志載為天帝鐵觴百神之處,岩前匯流為壑,七星連珠,水次如魁如杓,春漲以艇,秋渴以屧亦欲界之仙都也,予四年粵尹,於考成之日是,赴謁制府,始得以汗漫從之,領略之餘,僅得詩四首,聊以紀事,固不避其唐突山耳》一詩,為天啟元年(1621)游肇慶市七星岩時所作,應為《燕台集》詩作前一年。

《懶雲集》

其中《予以癸亥王正即領司圜之役,匝月始告竣,月內凡雨雪燈月之夜,無不身涉似牢落,況味唯雲曹得之,因念及圜中之愁苦,怨嘆此夕,當有不可言者矣,聊即夜景,各制一詩,用破孤悶,並示恤累之意》一詩,應為天啟三年(1623)正月在刑部期間所作,為《燕台集》詩作後一年。

九言詩《元夜大雪》鑑賞

《謝石渠先生詩集》的《懶雲集》上卷有一首《元夜大雪(九言一律)》:
一夜漫天漫地飛銀灰,遮卻千枝萬枝火樹開。玉蟾迷影暗妒梅花魄,皓寉刷羽細落松滋醅。
闐闐別院簫鼓催寒去,悄悄六街車馬無人來。歌沉水調把酒伴孤檠,筆蘸冰甌乂手無詩才。
漫天漫地,或漫天徹地,喻瀰漫天空,充滿地面,形容勢頭極大。漫,水過滿而向外流。銀灰,銀白色的灰燼;或淺灰而略帶銀光的顏色。火樹,即鳳凰木(鳳凰樹)、火鳳凰、火樹、火焰樹,為豆科鳳凰木屬的植物。玉蟾,即月亮。迷影,迷糊不清的影子。寉,同鶴。刷羽,即禽類以喙整刷羽毛,以便奮飛。松滋,松滋侯,為墨的戲稱。醅,即沒過濾的酒,泛指酒。又,《說文》:“醅,醉飽也。”闐,充滿。如“飛龍在天,雲雨闐闐”。別院,指正宅之外的宅院。六街,指唐京都長安的六條中心大街,北宋汴京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鬧市。沉,沉醉。水調,水調歌頭,曲調名,見宋蔡伸《水調歌頭(用盧贊元韻別彭城)》:“醉擊玉壺缺,恨寫綠琴哀。悠悠往事誰問,離思渺難裁。綠野堂前桃李,燕子樓中歌吹,那忍首重回。唯有舊時月,遠遠逐人來。 小庭空,清夜永,獨徘徊。伴人幽怨,一枝瀟灑隴頭梅。腸斷雲帆西去,目送煙波東注,千里接長淮。為我將雙淚,好過楚王台。”孤檠,即孤燈。冰甌,指潔淨的杯子;冰盤。甌,小盆。乂手,古時候行禮的方式,小兒六歲入學就必須先教以乂手,即以左手緊把右手,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著胸,須令稍離方寸,為乂手法。乂,治理,安定;賢才;割。
全詩意思是,整夜漫天漫地地飛舞著銀白色的灰燼,被遮敝千枝萬梢的鳳凰樹卻照常茂然盛開。躲在雲層中的月亮在暗中妒忌梅花的精魂,潔白的仙鶴正在用以喙整刷羽毛,使得蒼松輕輕落下墨綠色松葉,象沒過濾的濃酒。瀰漫在別墅庭院的簫鼓聲在催促寒冷儘早離去,雖然靜悄悄的六街三市已無車馬行走。歌聲沉醉在水調歌頭裡而把酒獨酹,陪伴著深夜孤燈,毛筆浸蘸在潔淨的冰盤中,卻象兒童剛學習乂手禮節而缺乏作詩的文才。
此詩作於天啟三年(1623)正月,刑部任典獄之官司圜期間,營造監獄為的是限制人的人身自由,身居其中作者的景況可想而知。其《予以癸亥王正即領司圜之役,匝月始告竣,月內凡雨雪燈月之夜,無不身涉似牢落,況味唯雲曹得之,因念及圜中之愁苦,怨嘆此夕,當有不可言者矣,聊即夜景,各制一詩,用破孤悶,並示恤累之意》一詩,亦充分反映了作者當時心中的愁悶和苦惱之情。

詩詞評價

關於謝士章詩的風格,廣東增城單守敬在序中說:“出古近體詩……,則見清標逸韻,卓俗邁倫,攄抱則直而真,酬物則婉且摯。蓋本之心胸,泄自天倪。若陶謝清真,盧駱駢麗,無不有焉!”陶,即東晉陶潛,謝即南朝宋謝靈運,盧即唐朝盧照鄰,駱,即唐代駱賓王。
同時為他詩集作序的番禺黃良臣則說:“先生詩大都用奇為平,寓深於淺,穠含淡傅,音節俱靈,如山川回薄,日光晶晶,忽而霧簇濤翻,龍翔蛟翥,意存奇變,調合和平。”
陳田,著名學者,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御史,給事中,貴陽人。在《明詩紀事》選入謝士章的詩7首,後又在《黔詩紀略補》收錄謝士章的詩68首,於是謝士章在第二故鄉盤縣歷代詩人中詩作留存最多的一位。
關於謝士章詩的品位,為他詩集作序的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太常寺少卿、戶部侍郎的重慶巴縣倪斯蕙說:“才一展玩,晶光霍煜,如太阿出匣,不可迫視。而雷砰電掣,恐丁甲敕去,不能竟其讀也!豈君家玄暉,固自有嫡派耶?昔人謂諸名公各具一家盡於詩文,惟蘇子瞻之才不以詩文盡。蓋別有一種天籟神識兼才具器,不從人間得來,故余唾片屑無不極其詣。余不佞,謂公亦然。出其餘以為治行則龔黃周召,賈其餘以為詩文則王岑李杜,割其餘以為翰墨則鐘繇羲獻,豈獨清新俊逸,擅庾鮑之一家乎哉!”
將謝士章譽為南朝梁大詩人謝脁、北宋大文豪蘇軾,漢朝循吏龔遂、黃霸,周成王時期共同輔政的周公旦、召公奭,唐詩人王勃、岑參、李白、杜甫,三國曹魏書法家鐘繇,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南北朝時期詩人庾信、鮑照,又將他譽為岑參、杜甫,並將重慶比喻成嘉州、夔州:“岑參之詩以嘉州名,杜甫之詩以夔州進,……。渝雖敝陋,當嗣、嘉兩州而三之異日,且有謝渝州之詩,知言者或不以不佞為佞也!”
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布政司參政常熟魏浣初為謝士章詩集作序時說:“江之右,石鏡花洲,發劍投書之處,文心慧質,其彪炳無具論。章貢之會,石龜靈氣,隨斗杓旋轉,故其人有嗜書如楊孝先,耽太玄如王翼道者。由來者舊,又何驚奇於余同年含之兄之文而慧也。含之玅齡即奇吐白鳳,藻掞文螭,僴然以鮑謝潘陸自命,脫穎而去,牽絲於東粵之增江,自署為‘增江傲吏’,而吏治之美,居然漢循卓魯之間,然爬剔煦嫗,心力為殫,而退食委蛇,悠遊歌詠,日未嘗廢言詩也。三年邑大治,尋以卓異,三最考功。”而將他比喻為晉朝鮑照,謝靈運、潘岳、陸機,漢朝卓茂、魯恭。
在謝士章的故鄉江西寧都,其詩曾由邑人魏書收集在《寧都六子詩》並刊於世。六子,即董越、董天錫父子,謝蒙恩、謝士章父子,以及反清烈士劉泰兆,作者父親魏應秋。“謝蒙恩,庠生,即謝士章之父,中憲大夫,著有《運江集》一卷。

書畫家 題寫祠堂

謝士章專於真草篆隸,扁額大書,尤為人重,善書畫,精於真、草、隸、篆及山水花鳥、竹木禽獸。有書法集行於世。
他還特意到黃陂楊依,為本族東山謝氏大祠堂題寫“謝氏家廟”的大門門楣,以及正殿“著存堂”匾額題字,事見《珍溪東山謝氏族譜·崇禎甲戍珍溪大祠記》:“丙辰歲石渠公成進士,邑候時君敦中揭匾豎棟,崇禎庚午歲(1630)奉旨複姓歸宗,縉祠祀祖,翰林院大學士李君標為之題匾,斯足以兆矣。堪輿之言信不妄也,將來箕裘相繼,科甲蟬聯,豈有既耶。其中堂匾以:‘著存堂’乃石渠公所書,前楹匾曰:‘進士’乃邑候時君所書,大門匾曰:‘狀元進士世家之祠’乃李君標所題。”遺憾的是,“著存堂”牌匾在十年浩劫中被毀,重修時恢復三個一米見方的白牌匾體大字。

史料記載

《寧都直隸州志》

謝士章,字含之,號石渠,萬曆丙辰進士,知廣東增城縣。豁達明敏,治尚寬簡。渠盜駱臣八等為民害,士章以計擒獲。新學修倉,置田贍會講暨城隍廟祀。歷官廣東副使,遷雲南臨沅道右參政。先是籍隸普安陳姓,登第後疏請複姓。父庠生蒙恩,字蓮江。俱有文集行世。士章工真草篆隸,扁額大書,尤為人重。

《寧都縣誌》

第五編(文化)第三章(文化藝術)第八節(藝文)《歷代作品目錄·唐至清代文學作品目錄》載:“明代,《石渠文集》(一作《謝含之詩文集》),卷數12,作者謝士章。”

《珍溪東山謝氏族譜》

謝士章,字含之,號石渠,復號石隱氏。幼政嶷,頭角斬然。生三歲,邑侯陳公與蓮江公交厚,得異夢請撫為嗣,攜回黔中普安州,年十七輔弟子員,三十一歲中貴州鄉試第九名舉人,三十七歲登萬曆丙辰進士,授廣東廣州府增城縣知縣,任滿行取南京刑部江清司添注主事,次年升廣東清史司郎中事,天啟五年(1625)乙丑升雲南楚雄知府,本年十二月隨調四川重慶府知府。其疏陳情奏請複姓,遇覃恩詔封普安父母,遂辭歸寧,隨升廣西布政司桂平道,遂升雲南臨沅道右參政、雲南布政使左參政。居官清正愛民,所在士民皆為立祠,行略載左。生於萬曆十年(1582)壬午九月十八日丑時,歿於崇禎十年(1637)丁丑二月五日,葬於蔡江下蜈蚣形乾山巽向。

生平年譜

1581年,萬曆九年辛巳生。
1583年,萬曆十一年癸未,出繼於時任寧都知縣陳時言。
1585年,萬曆十三年乙酉,兩年後養父告病還鄉,隨之歸貴州長達三十餘載,期間生身父母相繼逝世。
1612年,萬曆四十年壬子,中貴州鄉試第九名舉人。
1614,萬曆四十二年甲寅十一月二十一日,長子謝復麟(字伯祥)生。
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丙辰會試中進士(三甲四十八名),授廣東廣州府增城知縣(正七品)。
1617年,萬曆四十五年丁巳十月到任廣東增城。
1920年,萬曆四十八年庚申前後,三子謝復驥出生。
1621年,天啟元年辛酉參與廣東鄉試主考。
1621年,天啟元年辛酉十二月,養父陳時言叨聖恩貤贈官職,馳歸貴州到普安父母丘隴拜焚皇詔,及奔至黔境,適有安邦彥之亂,線路不通,返轅向都,赴刑部主事任。
1622年,天啟二年壬戌十一月,到任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添注主事。
1622年,天啟二年壬戌十二月,三子謝復駿(字季良)生。
1623年,天啟三年癸亥升任廣東清吏署郎中主事(正五品)。
1623年,天啟三年癸亥正月受命典獄之官。
1625年,天啟五年乙丑六月報升雲南楚雄府知府(正四品)。
1625年,天啟五年乙丑十二月調升四川重慶府知府。
1627年,天啟七年丁卯,養父陳時言的次子陳士龍中鄉試經魁。
1628年,崇禎元年戊辰二月初五,上疏皇帝請求複姓謝,見《珍溪東山謝氏族譜·錄士章公複姓疏》。
1632年,崇禎五年壬申二月任廣西桂平道副使,見清汪楫《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六:“崇禎五年二月,廣西巡按畢左周薦左布政鄭茂華分守桂平道,副使謝士章,驛傳道右參議白聯芳分守左江道,右參議董應揚。”
1632,崇禎五年壬申十一月,庚申患病不能赴任雲南臨沅道參政(承宣布政使司明,從三品)應準休致。見清汪楫《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五:“崇禎五年十一月,庚申雲南巡撫蔡侃以分巡臨沅道參政謝士章患病不能赴任,應準休致,有廣西知府張繼孟才識兼優,請即升此缺章下所司。”
1634年,崇禎七年甲戌季秋月,聖旨下:“陳士章奉,準復謝姓,其貤贈一節,著該部看議具復。明崇禎甲戌季秋月吉旦”。
1637,57歲,歿於崇禎十年丁丑二月五日,贈布政使左參政(從三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