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不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專利”,普通百姓也能創造出優秀的發明成果。由曹鳳國主編的《講述身邊的發明故事》介紹了46項精彩的發明成果及它們背後的曲折故事。有眾所周知的重大項目中的巧妙設計;有各行各業一線職工的發明創造;有退休老人的智慧結晶;有誕生在中國小校園裡的奇思妙想;有源於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新奇創意。從書中我們看到了一群懷揣美好夢想的發明創新追夢人,他們的不懈追求使我們感受到,發明創造就在我們身邊,並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本書適合對發明創造感興趣的大眾讀者。
基本介紹
- 書名:講述身邊的發明故事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186頁
- 開本:16
-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 作者:曹鳳國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27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146578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由曹鳳國主編的《講述身邊的發明故事》以北京發明創新大賽獲獎的46位發明人的發明故事為主線,講述我們身邊的發明創新故事同時邀請專家對發明人的發明項目進行點評。全書共5章,第1章科技創新“老頑童”,第2章一線發明排頭兵,第3章奇思妙想致青春,第4章改變世界大手筆,第5章百姓身邊智慧多。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科技創新老頑童
會爬樓的電動輪椅
語言學習的“外掛模式”
“愛妻牌”機器大廚
“舌尖上的發明”
不會氣流倒灌的神奇風帽
“機械狂人”的發明之路
升級版電動輪椅
告別雷擊夢靨
十年磨一“鏡”
為熱水器打開一扇窗
第2章 一線發明排頭兵
變廢為利的修復術
全地形“水陸之王”
新技術改造傳統製造業
“糧袋子”的守護人
給鐵路插上安全可靠的電翅膀
三尺櫃檯無小事
油海中的鑽研者
第3章 奇思妙想致青春
積水預警好幫手
生活幫手智慧型窗戶
小小“護花使者”
拔除廢棄膨脹螺栓
不能再浪費瓶裝水了
穩穩的航拍
乾洗界的“打假英雄”
文明搬運“監督員”
讓地膜也能除草
第4章 改變世界大手筆
世界之巔的聖火
沙塵剋星
“野心勃勃”的發明家
列車兩側的“彈簧墊”
我為沙狂
用混凝土做的“石頭”藝術品
水往高處走
“緝毒”能手
一粒強勢生長的“小米”
誰動了我的乳酪
第5章 百姓身邊智慧多
是誰制服了大公雞
病人手上的“太空罩”
胡琴不再是野生蛇的天敵
高層玻璃窗保潔利器
能給空氣加濕的花
小垃圾也有大用處
用“芯”節水
收割機的加速時代
隨叫隨到的交通指揮亭
能自動關閉的燃氣
附錄 歷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
獲獎項目
第1章 科技創新老頑童
會爬樓的電動輪椅
語言學習的“外掛模式”
“愛妻牌”機器大廚
“舌尖上的發明”
不會氣流倒灌的神奇風帽
“機械狂人”的發明之路
升級版電動輪椅
告別雷擊夢靨
十年磨一“鏡”
為熱水器打開一扇窗
第2章 一線發明排頭兵
變廢為利的修復術
全地形“水陸之王”
新技術改造傳統製造業
“糧袋子”的守護人
給鐵路插上安全可靠的電翅膀
三尺櫃檯無小事
油海中的鑽研者
第3章 奇思妙想致青春
積水預警好幫手
生活幫手智慧型窗戶
小小“護花使者”
拔除廢棄膨脹螺栓
不能再浪費瓶裝水了
穩穩的航拍
乾洗界的“打假英雄”
文明搬運“監督員”
讓地膜也能除草
第4章 改變世界大手筆
世界之巔的聖火
沙塵剋星
“野心勃勃”的發明家
列車兩側的“彈簧墊”
我為沙狂
用混凝土做的“石頭”藝術品
水往高處走
“緝毒”能手
一粒強勢生長的“小米”
誰動了我的乳酪
第5章 百姓身邊智慧多
是誰制服了大公雞
病人手上的“太空罩”
胡琴不再是野生蛇的天敵
高層玻璃窗保潔利器
能給空氣加濕的花
小垃圾也有大用處
用“芯”節水
收割機的加速時代
隨叫隨到的交通指揮亭
能自動關閉的燃氣
附錄 歷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
獲獎項目
文摘
在吃的法則里,風味重於一切。中國人從來不會把自己局限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地嘗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張廷傑老人便是這樣一位身體力行的實踐者。
這項發明的緣分要追溯到十幾年前。在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的一個原生態佤族山寨里,張廷傑偶然接觸到了“油雞樅”這種十分新奇、美味的當地食品,並愛上了它的獨特風味。當地居民喜歡把採摘到的新鮮野生雞樅菌先炒後炸,然後再加入各種調味料,通過這種加工方式而使其變為能夠長時間保存的“油雞樅”,每逢佳節或有貴賓自遠方來時拿出來食用,或者把它當做饋贈客人的禮物。
可是野生雞樅菌的產量極其稀少,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季節、天氣的限制,至今還沒有人工栽培成功。我國雲南省的大部分地區是雞樅菌的主要產地,貴州和四川的小部分地區雖有一些,但總體產量極為有限。
本來就為數不多的野生雞樅菌主要集中於雲南各旅遊地區的高檔餐館,一般被用來製作各種風味火鍋和鮮美菜餚。如此一來,它的價錢水漲船高,空運至北、上、廣、深等國內一線城市及海外各國的鮮品野生雞樅菌,每公斤價格高達數百元。即使在雲南原始山林的公路邊上,山民散賣新鮮採摘下來的野生雞樅菌,價格也是每500克三五十元,有時甚至還要高於這個價格。
出於對這種美味的喜愛,張廷傑開始思索:如何把這種只能採用珍稀的野生物料才能加工而成的“油雞樅”轉化為可以讓全國各地消費者輕而易舉就可買到、嘗到的即時食品?這個美好的願望在他的腦海里不時出現。
既然作為原材料的野生雞樅菌取材不易、價格昂貴,想要普及大眾消費者,降低它的成本是關鍵。能不能用另外一種食用菌來代替野生雞樅菌呢?張廷傑漸漸將目光鎖定在了平菇身上。
平菇,作為21世紀人類的重要營養源之一,是推廣最早、環境適應性最強、最容易栽培、種植成本最低且高峰產量最大的一種食用菌,卻因其特有的生物學屬性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開發和利用。
因為平菇本身含水量高達90%甚至更多,所以它不能像香菇等其他食用菌一樣通過烘乾或晾乾等加工方式進行保存,變乾後的平菇只是一層感官和口感都非常不好的皮。平菇一旦生長成熟需要立即採摘,然後儘快運走進入市場銷售。農貿市場和超市中出售的平菇幾乎毫無任何“貨架期”可言。加之它是一種高產低值的食用消費品,加工成罐頭銷售,成本並不划算。少數經過冷凍僅供出口的平菇塊在國內絕對沒有人買,因為一經解凍不僅口感顏色變差,反而更加容易腐爛。延長平菇的保鮮保存期和市場貨架期、促進菇農的種植栽培積極性,長久以來是一道根本無解的死題。
要達到讓食物轉化成美食的境界,這其中要逾越障礙,要營造條件,要把握機緣,要經歷挫敗,從而由“吃”激發出最大的智慧。為此,張廷傑想出了一種“曲線救菇”的方式,就是用雲南“油雞樅”的加工方法來加工平菇。向來喜歡鼓搗些發明的張廷傑開始著手研究如何用平菇來代替雞樅菌。多年的發咀直覺告訴他,如果能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各取其長,一定會在技術方面有所突破。
為了證實自己想法的可執行性。張廷傑先後四次深入雲南、貴州和四川等地考察有關“油雞樅”的各種情況。他的足跡遍布雲南各市縣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甚至還跟隨當地的少數民族山民一起到原始山林中找尋新鮮的雞樅茵。通過山民的熱心教授,他對雞樅菌生長方面的特性有了基本的認識,加上之前調研到的雞樅菌在初級市場上的集散情況,張廷傑深刻地認識到雞樅菌作為野生食品資源的稀缺,更堅定了他將廉價平菇代替昂貴雞樅菌的決心。
之後,為了確定“油雞樅”的真實風味和加工方法,避免其他食品加工技術的影響,張廷傑故意摒棄了有著豐富烹飪經驗的專業廚師,先後在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城市居民和鄉村農民中挑選了五位家庭主婦作為實驗對象,其中雲南的三位,貴州和四川的備一位。她們之間互不相識,最近的距離大約30公里,最遠的距離接近500公里。然而這五位家庭主婦的“油雞樅”做法卻是驚人的一致:原料、工序、火候乃至於成品的口感、風味幾乎無差,好似師出同門。於是,雲南“油雞樅”的民間加工方法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但是如果完全採用傳統民間的雲南“油雞樅”的加工方法來處理平菇,顯然會事與願違。張廷傑憑藉自己積累多年的飲食烹飪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反覆的試驗中,通過不斷的嘗試改進工藝流程和調整工藝參數,終於找到了完全適合平菇的生物屬性而將其製作成為新型美味的方法,並且最終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從而實現了他最初的發明目的。
張廷傑把自己發明的這道美味命名為——簋菜,還給它設計了商標。簋是中國古代盛放熟食的青銅禮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深遠歷史意義的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商標結合了簋字和簋器造型,設計具有非常突出的青銅器銘文效果。因為根據文獻記載,我們古代先人把野生食用茵作為美味食用的歷史和帶有銘文的青銅器的出現年代幾乎是同期。這個名字和商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文化層面意義,外包裝造型更是瀰漫著一股濃郁的民族風味。
P11-13
這項發明的緣分要追溯到十幾年前。在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的一個原生態佤族山寨里,張廷傑偶然接觸到了“油雞樅”這種十分新奇、美味的當地食品,並愛上了它的獨特風味。當地居民喜歡把採摘到的新鮮野生雞樅菌先炒後炸,然後再加入各種調味料,通過這種加工方式而使其變為能夠長時間保存的“油雞樅”,每逢佳節或有貴賓自遠方來時拿出來食用,或者把它當做饋贈客人的禮物。
可是野生雞樅菌的產量極其稀少,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季節、天氣的限制,至今還沒有人工栽培成功。我國雲南省的大部分地區是雞樅菌的主要產地,貴州和四川的小部分地區雖有一些,但總體產量極為有限。
本來就為數不多的野生雞樅菌主要集中於雲南各旅遊地區的高檔餐館,一般被用來製作各種風味火鍋和鮮美菜餚。如此一來,它的價錢水漲船高,空運至北、上、廣、深等國內一線城市及海外各國的鮮品野生雞樅菌,每公斤價格高達數百元。即使在雲南原始山林的公路邊上,山民散賣新鮮採摘下來的野生雞樅菌,價格也是每500克三五十元,有時甚至還要高於這個價格。
出於對這種美味的喜愛,張廷傑開始思索:如何把這種只能採用珍稀的野生物料才能加工而成的“油雞樅”轉化為可以讓全國各地消費者輕而易舉就可買到、嘗到的即時食品?這個美好的願望在他的腦海里不時出現。
既然作為原材料的野生雞樅菌取材不易、價格昂貴,想要普及大眾消費者,降低它的成本是關鍵。能不能用另外一種食用菌來代替野生雞樅菌呢?張廷傑漸漸將目光鎖定在了平菇身上。
平菇,作為21世紀人類的重要營養源之一,是推廣最早、環境適應性最強、最容易栽培、種植成本最低且高峰產量最大的一種食用菌,卻因其特有的生物學屬性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開發和利用。
因為平菇本身含水量高達90%甚至更多,所以它不能像香菇等其他食用菌一樣通過烘乾或晾乾等加工方式進行保存,變乾後的平菇只是一層感官和口感都非常不好的皮。平菇一旦生長成熟需要立即採摘,然後儘快運走進入市場銷售。農貿市場和超市中出售的平菇幾乎毫無任何“貨架期”可言。加之它是一種高產低值的食用消費品,加工成罐頭銷售,成本並不划算。少數經過冷凍僅供出口的平菇塊在國內絕對沒有人買,因為一經解凍不僅口感顏色變差,反而更加容易腐爛。延長平菇的保鮮保存期和市場貨架期、促進菇農的種植栽培積極性,長久以來是一道根本無解的死題。
要達到讓食物轉化成美食的境界,這其中要逾越障礙,要營造條件,要把握機緣,要經歷挫敗,從而由“吃”激發出最大的智慧。為此,張廷傑想出了一種“曲線救菇”的方式,就是用雲南“油雞樅”的加工方法來加工平菇。向來喜歡鼓搗些發明的張廷傑開始著手研究如何用平菇來代替雞樅菌。多年的發咀直覺告訴他,如果能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各取其長,一定會在技術方面有所突破。
為了證實自己想法的可執行性。張廷傑先後四次深入雲南、貴州和四川等地考察有關“油雞樅”的各種情況。他的足跡遍布雲南各市縣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甚至還跟隨當地的少數民族山民一起到原始山林中找尋新鮮的雞樅茵。通過山民的熱心教授,他對雞樅菌生長方面的特性有了基本的認識,加上之前調研到的雞樅菌在初級市場上的集散情況,張廷傑深刻地認識到雞樅菌作為野生食品資源的稀缺,更堅定了他將廉價平菇代替昂貴雞樅菌的決心。
之後,為了確定“油雞樅”的真實風味和加工方法,避免其他食品加工技術的影響,張廷傑故意摒棄了有著豐富烹飪經驗的專業廚師,先後在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城市居民和鄉村農民中挑選了五位家庭主婦作為實驗對象,其中雲南的三位,貴州和四川的備一位。她們之間互不相識,最近的距離大約30公里,最遠的距離接近500公里。然而這五位家庭主婦的“油雞樅”做法卻是驚人的一致:原料、工序、火候乃至於成品的口感、風味幾乎無差,好似師出同門。於是,雲南“油雞樅”的民間加工方法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但是如果完全採用傳統民間的雲南“油雞樅”的加工方法來處理平菇,顯然會事與願違。張廷傑憑藉自己積累多年的飲食烹飪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反覆的試驗中,通過不斷的嘗試改進工藝流程和調整工藝參數,終於找到了完全適合平菇的生物屬性而將其製作成為新型美味的方法,並且最終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從而實現了他最初的發明目的。
張廷傑把自己發明的這道美味命名為——簋菜,還給它設計了商標。簋是中國古代盛放熟食的青銅禮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深遠歷史意義的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商標結合了簋字和簋器造型,設計具有非常突出的青銅器銘文效果。因為根據文獻記載,我們古代先人把野生食用茵作為美味食用的歷史和帶有銘文的青銅器的出現年代幾乎是同期。這個名字和商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文化層面意義,外包裝造型更是瀰漫著一股濃郁的民族風味。
P11-13
序言
本書講述的故事全部選自北京發明創新大賽這一面向全社會的公益性科技活動。該賽事每年舉辦一屆,匯聚來自各地的發明人才和成果,而本書所收集的只是其中的代表。
我們衣食住行中的一切用具,都是前人發明創造的成果。從布帛、絲綢到鍋碗瓢盆,從小樓、暖閣到汽車、飛機,無一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從廚房革命到衛生間革命,從電氣化到信息化,發明創造為改善我們的生活提供了無限可能。發明創造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也成為無數有志之士堅持不懈的奮鬥目標。發明創造活動在後工業化時代日益蓬勃,發明成果層出不窮,高速增加的數量積累不斷引發質量飛躍。創新驅動發展成為當今最重要的時代特徵。
發明創造活動需要理論指導,需要掌握實用的設計方法,也要求發明人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術知識。發明創造更是一種推動創新的實踐活動,需要發明人的經驗積累和靈感進發。創造方法和理論知識的提升需要專業學習和訓練,而經驗和靈感則必須來自實踐之中。學習觀摩他人的創造過程,既能夠豐富自己的間接經驗,也能夠在他人成功的實踐中獲得創造的靈感。發明愛好者應該在前人成功的經驗中獲得靈感,熱愛生活的人可以在發明家們新奇巧妙的創新中得到借鑑。
本書正是介紹了這樣一批精彩的發明成果及它們背後的曲折故事。奧運聖火可以在世界最高峰上熊熊燃燒;南水能夠跨越千里北調進京;特種車不論在沙漠、池塘、丘陵、雪地都如履平地……在這個創新的時代里,人們正在進一步改變、征服變幻莫測的大自然,並將它的鬼斧神工為我所用。輪椅載著殘疾人爬上高樓;機器人代替主婦下廚炒菜;太陽眼鏡能自動變色……如今的發明創造就在我們身邊,並且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無論是國家工程還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這些科技創新所涵蓋的範圍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數學、化學、物理學、天文學,各個學科交叉互動;農業、林業、工業、畜牧業、交通、娛樂、餐飲,生活百態處處相關。凡此種種,皆說明我們的民眾、我們的國家以及我們這個時代所具有的科技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發明都紮根於生活,用之於百姓。
尤其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青少年們在學習之餘還能關注社會問題,並能身體力行,試圖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他們拔出了廢棄在牆中的膨脹螺栓,揭露了乾洗界的假冒者,對雨天積水做出預警……任何一個小發明都包含著大智慧,孩子們的創造力是我們創新文化培育的成果,更是我們國家科技未來的保證。
合上這本書,就好像走完了一段夢幻的旅程。書中的主角只是一些尋常人,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發明能力,為更多的人帶去了全新的、不可思議的生活便利和機會。他們的故事你可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但也許你已經用上了他們創造的新東西。誰也不能預測,他們的發明將會在多大程度上推動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希望本書能給廣大讀者了解發明創新成就提供一個視窗,也可以給正在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創造的人們提供一些信心和方法,給那些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創新型國家的辛勤工作者們提供一些新思路。
編者
我們衣食住行中的一切用具,都是前人發明創造的成果。從布帛、絲綢到鍋碗瓢盆,從小樓、暖閣到汽車、飛機,無一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從廚房革命到衛生間革命,從電氣化到信息化,發明創造為改善我們的生活提供了無限可能。發明創造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也成為無數有志之士堅持不懈的奮鬥目標。發明創造活動在後工業化時代日益蓬勃,發明成果層出不窮,高速增加的數量積累不斷引發質量飛躍。創新驅動發展成為當今最重要的時代特徵。
發明創造活動需要理論指導,需要掌握實用的設計方法,也要求發明人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術知識。發明創造更是一種推動創新的實踐活動,需要發明人的經驗積累和靈感進發。創造方法和理論知識的提升需要專業學習和訓練,而經驗和靈感則必須來自實踐之中。學習觀摩他人的創造過程,既能夠豐富自己的間接經驗,也能夠在他人成功的實踐中獲得創造的靈感。發明愛好者應該在前人成功的經驗中獲得靈感,熱愛生活的人可以在發明家們新奇巧妙的創新中得到借鑑。
本書正是介紹了這樣一批精彩的發明成果及它們背後的曲折故事。奧運聖火可以在世界最高峰上熊熊燃燒;南水能夠跨越千里北調進京;特種車不論在沙漠、池塘、丘陵、雪地都如履平地……在這個創新的時代里,人們正在進一步改變、征服變幻莫測的大自然,並將它的鬼斧神工為我所用。輪椅載著殘疾人爬上高樓;機器人代替主婦下廚炒菜;太陽眼鏡能自動變色……如今的發明創造就在我們身邊,並且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無論是國家工程還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這些科技創新所涵蓋的範圍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數學、化學、物理學、天文學,各個學科交叉互動;農業、林業、工業、畜牧業、交通、娛樂、餐飲,生活百態處處相關。凡此種種,皆說明我們的民眾、我們的國家以及我們這個時代所具有的科技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發明都紮根於生活,用之於百姓。
尤其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青少年們在學習之餘還能關注社會問題,並能身體力行,試圖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他們拔出了廢棄在牆中的膨脹螺栓,揭露了乾洗界的假冒者,對雨天積水做出預警……任何一個小發明都包含著大智慧,孩子們的創造力是我們創新文化培育的成果,更是我們國家科技未來的保證。
合上這本書,就好像走完了一段夢幻的旅程。書中的主角只是一些尋常人,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發明能力,為更多的人帶去了全新的、不可思議的生活便利和機會。他們的故事你可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但也許你已經用上了他們創造的新東西。誰也不能預測,他們的發明將會在多大程度上推動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希望本書能給廣大讀者了解發明創新成就提供一個視窗,也可以給正在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創造的人們提供一些信心和方法,給那些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創新型國家的辛勤工作者們提供一些新思路。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