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科恩兄弟
- 編劇:科恩兄弟
- 主演:傑夫·布里奇斯,約翰·古德曼,朱麗安·摩爾
- 製片人:科恩兄弟、蒂姆·貝文、埃里克·菲爾納
- 發行公司: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 中文名:謀殺綠腳趾
- 外文名:The Big Lebowski
- 其它譯名:大人物勒布斯基、大保齡離奇綁架(香港)、了不起的勒布斯基、勒布斯基老大
- 出品時間:1998年
- 製片地區:美國
- 製片成本:$15,000,000
- 拍攝日期:1997年1月27日-1997年4月24日
- 類型:懸疑、犯罪、喜劇
- 片長:117分鐘
- 上映時間:1998年3月16日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主要獎項: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第11屆歐洲電影獎環球銀幕獎提名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監製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蒂姆·貝萬 Tim Bevan - executive producer 約翰·卡梅倫 John Cameron - co-producer | 伊桑·科恩 Ethan Coen - producer | 科恩兄弟 | Jeff Rafner | 科恩兄弟 蒂姆·貝文 埃里克·菲爾納 | 羅傑·狄金斯 Roger Deakins | 卡特·布爾維爾 Carter Burwell | 科恩兄弟 | John S. Lyons | 里克·海恩里奇斯 Rick Heinrichs | John Dexter | 瑪麗·索弗瑞斯 Mary Zophres | 詹尼克·薩斯 Janek Sirrs | Chris L. Spellman |
角色演員介紹
- 勒保斯基演員:傑夫·布里吉斯勒保斯基外號“督爺”,是個失敗的中年胖子,又窮又懶,唯一的愛好是打保齡球。一天,一群人把他當成了跟他同名的百萬富翁,闖進他的家,還在地毯上撒尿。為了自己的地毯,督爺去找富翁,接著捲入了一場莫名其妙的綁架案之中。
- 沃爾特·索布查克演員:約翰·古德曼勒保斯基的朋友,是一名驕傲的越戰老兵,也是三個人中的戰略家,但從不提政治。他像勒保斯基一樣,整天無所事事,終日最大的消遣就是與勒保斯基和多尼打保齡球。在勒保斯基接受委託去送贖金以救回富翁妻子邦尼時,卻因沃爾特的愛管閒事給搞砸了。
- 莫德·勒保斯基演員:朱麗安·摩爾與勒保斯基同名同姓的百萬富翁的女兒,在勒保斯基被牽扯進犯罪事件後,是她主動給“督爺”看了邦尼與德國民粹主義分子尤里合演的錄像片,揭發了事件的真相。
音樂原聲
序列號 | 歌曲名稱 | 演唱者 | 序列號 | 歌曲名稱 | 演唱者 |
---|---|---|---|---|---|
01 | The Man In Me | Bob Dylan | 08 | Just Dropped In (To See What Condition My Condition Is In) MV | Kenny Rogers;The First Edition |
02 | Her Eyes Are A Blue Million Miles | Captain Beefheart | 09 | Volcano Songs: Duets - Walking Song | Meredith Monk;Katie Geissinger |
03 | My Mood Swings | Elvis Costello | 10 | Gluck Das Mir Verblieb | The Austrian State Radio Orchestra |
04 | Ataypura | Yma Sumac | 11 | Lujon Henry | Mancini |
05 | Traffic Boom | Piero Piccioni | 12 | Hotel California | Gipsy Kings |
06 | I Got It Bad And That Ain't Good | Nina Simone | 13 | Wie Glauben | Carter Burwell |
07 | Stamping Ground | Moondog & Orchestra | 14 | Dead Flowers | Townes Zandt |
發行時間:1998年02月24日 |
幕後花絮
- 片中保齡球場的場景是在Hollywood Bowl拍攝的。
- 片中"督爺"與傑吉見面的房子是由美國建築師約翰·勞特納(John Lautner)設計的,在影片中看上去好像坐落在海灘,而實際上位於能夠俯瞰洛衫磯城的山坡上。
- 片中"督爺"的很多服裝都是傑夫·布里吉斯本人的。
- 片中"督爺"從沒玩保齡球。
- "督爺"的原型是獨立電影製片人傑夫·多德(Jeff Dowd),是個嬉皮士,越戰期間是個強硬的反戰分子,曾是反戰團體"西雅圖7號"的成員。曾幫助科恩兄弟發行他們的第一部電影《血迷宮》。
- 史蒂夫·布西密出演了5部科恩兄弟的電影,並在其中的3部中死去,該片中,他的骨灰被揚到"督爺"的身上。
- "Fuck"及其衍生辭彙在片中被說了281次。
- "Dude"在片中被說了133次。
- 該片可謂在所有美國片中標新立異,因為板球拍被第一次當作兇器。
- 查理茲·塞隆曾是扮演邦妮的最初人選。
- 片中沃爾特的人物原型是1982年《毀天滅地》的編導約翰·米利厄斯。
- "督爺"駕駛的是4門1973年版福特Torino,在影片拍攝期間共使用了兩輛,一輛被毀,另一輛後來出現在電視劇《X檔案》中,在第8季期間被毀。
- 在拍攝老勒博斯基的豪宅時,主創人員遇到了一個問題,喬爾·科恩對這幢大房子的黑白格子地面很反感,認為感覺不對,但對房子的其他方面非常滿意,於是劇組打算把地面處理一下。後來喬爾靈機一動,為"督爺"設計了以黑白格子為背景的夢境,從而與房子地面相輔相成。
- 2006年,該片被選入《首映》雜誌評選的"影史50部最佳喜劇片"。
- 2014年,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給予國家級永久性保護。
- 在片中可以發現1991年後的車型。
- 片中出現的一些保齡球和球鞋款式是在1991年後出現的。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提名/獲獎 | 提名/獲獎方 |
---|---|---|---|
1998年 |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提名 | 《謀殺綠腳趾》 |
第11屆歐洲電影獎環球銀幕獎 | 提名 | 《謀殺綠腳趾》 |
幕後製作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
PolyGram Filmed Entertainment [美國] |
Working Title Films [英國] |
發行公司 |
---|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瑞士] |
Gramercy Pictures [美國] |
Bontonfilm Beta |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 [澳大利亞] |
Gativideo [阿根廷] |
Image Entertainment Inc. [美國] |
Líder Films S.A. [西班牙] |
PolyGram Filmed Entertainment Distribution |
PolyGram Filmed Entertainment [德國] |
PolyGram Video |
PolyGram Video [美國] |
REP Distribution [澳大利亞] (1998) |
SF Norge A/S [挪威] |
Scanbox Finland [芬蘭] |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 [荷蘭] |
Universal Pictures Finland Oy [芬蘭] |
Universal Pictures do Brasil [巴西] |
Universal Studios Home Entertainment (2007) |
Universal Studios Home Video [美國] |
Vitória Filmes [葡萄牙] |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
特技製作公司 |
---|
The Computer Film Company [英國] |
其他公司 |
---|
Juniper Post Inc. [美國] |
Mercury Records soundtrack released by |
Movie Movers cast trailers |
Paskal Lighting [美國]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
德國 | 1998年2月15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1998年3月6日 |
加拿大 | 1998年3月6日 |
德國 | 1998年3月19日 |
瑞士 | 1998年3月20日(德語區) |
澳大利亞 | 1998年4月9日 |
比利時 | 1998年4月15日 |
瑞士 | 1998年4月22日(法語區) |
法國 | 1998年4月22日 |
西班牙 | 1998年4月24日 |
墨西哥 | 1998年4月27日(墨西哥國際電影節) |
冰島 | 1998年4月30日 |
英國 | 1998年5月1日 |
義大利 | 1998年5月1日 |
荷蘭 | 1998年5月14日 |
中國香港 | 1998年6月11日 |
捷克 | 1998年7月23日 |
斯洛伐克 | 1998年7月23日 |
捷克 | 1998年7月(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
南非 | 1998年8月21日 |
丹麥 | 1998年8月21日 |
紐西蘭 | 1998年8月27日 |
新加坡 | 1998年8月27日 |
挪威 | 1998年9月11日 |
瑞典 | 1998年9月18日 |
芬蘭 | 1998年9月18日(赫爾辛基國際電影節) |
日本 | 1998年9月19日 |
匈牙利 | 1998年9月24日 |
斯洛維尼亞 | 1998年10月8日 |
波蘭 | 1998年10月9日 |
韓國 | 1998年10月24日 |
土耳其 | 1998年10月30日 |
葡萄牙 | 1998年10月30日 |
芬蘭 | 1998年10月30日 |
保加利亞 | 1999年1月15日 |
葡萄牙 | 1999年2月26日(fantasporto電影節) |
菲律賓 | 1999年3月24日 |
阿根廷 | 1999年4月15日 |
愛沙尼亞 | 1999年7月9日 |
巴西 | 1999年7月9日 |
泰國 | 1999年9月17日 |
美國 | 2006年7月2日(月光朝課電影節) |
義大利 | 2007年6月16日(那不勒斯電影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