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罕戰役(諾門罕戰爭)

諾門罕戰役

諾門罕戰爭一般指本詞條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蘇聯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戰事於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

日、蘇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以蘇聯朱可夫元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元帥為領導的蘇蒙聯軍),但日、蘇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失敗結束。日、蘇雙方此後在二次大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核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攻擊偽滿洲國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諾門罕戰役歷時135天。雙方投入戰場兵員20餘萬人,大炮500餘門,飛機900架,坦克、裝甲車上千輛,死亡6萬餘人。

2018年12月,首次公開日軍士兵相冊中的諾門罕事件。

基本介紹

  • 名稱:諾門罕戰役
  • 地點:蒙古諾門罕地區
  • 時間: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
  • 參戰方:駐偽滿的日本關東軍,蘇聯、外蒙古聯軍
  • 結果:蘇聯以慘重的代價獲得勝利
  • 參戰方兵力:共20餘萬人
  • 傷亡情況:蘇軍:陣亡失蹤9,703人;受傷15,251人
    日軍:陣亡失蹤8,440人;受傷8,766人
    外蒙軍隊,偽滿軍隊,傷亡不詳
  • 主要指揮官:荻州立兵;朱可夫喬巴山
戰爭背景,戰爭起因,戰爭過程,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四階段,戰爭結果,武器列表,人員損失,戰機損失,戰爭評價,戰爭影響,對二戰影響,對日本影響,對蒙古影響,

戰爭背景

由於地緣政治上的衝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開戰。兩國在1904年在中國的東北爆發全面的日俄戰爭,結果日本戰勝,中國的東北落入日本的勢力範圍,俄國亦被迫把庫頁島南部割讓與日本。
1921中國的外蒙古宣布獨立。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占領中國東北三省,之後在1932年成立聽命於日本的偽滿洲國。偽滿洲國與蒙古國為鄰,並分別有日本及蘇聯的駐軍。雙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邊境糾紛。1935年起,日本關東軍駐海拉爾的部隊以及興安騎兵部隊,便以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為藉口,不斷在中蒙邊界地帶進行挑釁,以試探蘇聯和蒙古的軍事實力。從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規模逐步升級。
1936年3月30日,日本關東軍澀各支隊1500人乘汽車50輛、裝甲車12輛、坦克4輛,入侵蒙古境內阿達格多蘭地區,被蘇蒙軍隊擊潰。同年3月12日蘇蒙簽訂互助協定。
1938年7月,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開進海拉爾。同年10月,蘇蒙遠東軍第57特別軍開進蒙古駐防,雙方議和停戰協定。

戰爭起因

諾門罕戰役起因於侵華日軍和外蒙軍為諾門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歸屬問題,最後引起戰役。

戰爭過程

第一階段

1939年5月11日至6月16日,在新巴爾虎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滿”蒙邊境戰爭,即日本、偽滿洲國與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規模軍事衝突事件。
諾門坎戰役地圖諾門坎戰役地圖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占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畫”。5月11日,蒙軍第24國境警備隊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東地區放牧。偽興安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開槍阻截,並上馬追趕,將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蒙軍第7國境哨所50餘名騎兵攻占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
5月13日晚21時,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搜尋隊隊長東八百藏中佐奉命率104名騎兵、90名裝甲兵到達距諾門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爾廟,派出偵查兵進行作戰準備。關東軍司令部將駐齊齊哈爾的飛行偵察第10戰隊、海拉爾飛行第24戰隊、關東軍汽車隊的運輸汽車100輛,歸23師團指揮、使用。
5月14~15日,東八百藏部隊在5架日機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742高地攻擊。蒙軍居於劣勢(傷亡30餘名),主動撤向河西。5月17日,東八百藏率部隊返回海拉爾。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而介入,立即將第11坦克旅開往哈拉哈河地區,同時命令駐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並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蘇聯的飛機也不斷在戰事地區集合,並在諾門罕地區飛行偵查。蒙軍騎兵第6師又渡過哈拉哈河,架起浮橋。
戰場戰場
1939年5月28日拂曉,由山縣武光大佐負責指揮的第64聯隊一部約1058人、東八百藏中佐搜尋隊約200人及偽滿興安騎兵第1、2、8團各一部,分三個方向圍攻蒙軍,結果被蘇蒙軍擊敗,日軍搜尋隊戰死115人、失蹤81人,幾乎全軍覆沒,東八百藏本人也被擊斃;而日軍山縣部隊戰死151人、生死不明92人,傷亡率為20%。

第二階段

6月18日,朱可夫被蘇軍統帥部任命為第57特別軍軍長。朱可夫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後,開始集結兵力,儲運軍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貝斯(今喬巴山)等地開闢野戰軍用機場,蘇戰鬥機開始在空中與日機周旋。6月19日,蘇機轟炸阿爾山、甘珠爾廟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軍集結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0日,第23師團全體出動,小松原帶著2萬人向諾門罕進發。關東軍司令部調第1坦克團和第2飛行集團支援第23師,共有12個步兵營、70輛坦克、180架飛機。
諾門罕戰役現場諾門罕戰役現場
6月21日,日軍第2飛行集團團長嵯峨徹二中將把他的司令部從新京(今長春)遷至海拉爾,調來4個飛行團,集中17個戰鬥轟炸、偵察機中隊。6月22日,蘇軍出動150架飛機空襲甘珠爾廟、阿木古郎將軍廟一帶的日軍集結地和野戰機場,日機也傾巢出動。雙方從22~24日,在諾門罕地區上空大戰3天,近60架飛機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後,蘇機不斷增多,而且出現新型戰鬥機,日軍則逐漸喪失主動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3時,137架日機在海拉爾機場起飛,編隊布滿海拉爾上空。6時20分,日軍機群到達塔木察格布拉格機場上空,進行狂轟濫炸,機場頓時黑煙覆蓋。日軍作戰部隊向關東軍司令部報告擊落蘇機99架,擊毀地面飛機25架。
6月下旬,關東軍司令官命令第23師團儘快發動地面攻勢。兵力總計2萬多人、84輛坦克、180架飛機和400輛汽車。
日軍士兵日軍士兵
7月1日,日軍在小林少將的指揮下,6000人的部隊向哈拉哈河西岸攻擊,中午時攻占河東岸的謝爾陶拉蓋高地。朱可夫組織150輛坦克、154輛裝甲車、90門大炮和全部飛機及其它部隊,分三路反攻。由於巴音查崗高地周圍全是開闊地,非常有利於飛機和戰車作戰,日軍全部裸露在蘇軍坦克和裝甲車炮的面前。
7月3日上午7時,第一批蘇軍轟炸機和殲擊機對日軍進行了轟炸和掃射。同時,蘇蒙軍的大炮猛烈轟擊日軍集群。這兩股火力立即阻止日軍行進,日軍無法開展火力,只顧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掘個人掩體。上午9時,蘇軍第11坦克旅的150輛坦克向龜縮在沙丘掩體的日軍開火。
7月11日,關東軍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勢,進行戰線整頓,決定向諾門罕前線調兵。從內地調來獨立野戰重炮聯隊,從奉天(今瀋陽)、北安、齊齊哈爾等地調來反坦克速射炮中隊,給23師團補充武器和兵員,增加飛機和車輛。
關東軍司令部從戰爭一開始,就指示石井部隊擬定在諾門罕地區的細菌戰計畫。
7月13日,石井細菌部隊少佐碇常重帶領22名敢死隊員,在哈拉哈河乘2隻膠皮筏順水將22.5公斤傷寒、霍亂、鼠疫、鼻疽等細菌撒入河水中,向蘇蒙軍進行細菌戰。有1340名日軍染上傷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隊軍醫和敢死隊員,被細菌傳染而亡命的達40多人。

第三階段

7月23日,日軍在諾門罕前線各部隊經過半個月的補充和休整後,集中25000名兵員,82門大炮全線發動總攻擊。24日,蘇軍發動反攻,日軍退回原地。25日,關東軍司令部下達“停止進攻,構築陣地”的指示。
日軍炮兵陣地日軍炮兵陣地
8月4日,日軍為實施統一指揮,在海拉爾組建第6軍(轄第23、第8國境警備隊等,司令荻州立兵中將),兵力約2.5萬人。
為早日解決諾門罕地區戰事,蘇軍統帥部決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第57特別軍擴編成第1集團軍。這是臨時組織的具有獨立作戰職能的多種合成的大兵團。蘇軍集結第1集團軍(6萬餘人,轄3個步兵師,即第57師、第82師、第152師)、摩托化第36師,機械化第5旅,裝甲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空降第212旅、機槍第5旅、炮兵第185團,反坦克炮第37、85營,第63、66、150防空營等其他部隊(另附外蒙騎兵第6師、騎兵第8師等部隊),總計機械化大軍10萬餘人(另外動用鐵路晝夜不停的運送來18000噸炮彈,6500噸炸彈,7000噸燃料,4000噸糧食和4000噸物資、3000輛載重汽車..... 蘇軍一共498輛坦克、346輛裝甲車,542門大炮,515架飛機)。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為集團軍司令員。

第四階段

蘇軍總參謀部決定總攻時間為8月20日(星期天),因為按照慣例,日軍前沿部隊的軍官有半數要輪流到海拉爾去休假。進攻的命令20日凌晨2點45分傳達到一線連隊,對面日軍陣地一片沉寂,蘇軍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8月20日凌晨,蘇蒙軍發起總攻戰役。蘇蒙軍以3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5個裝甲旅,1個機槍旅,1個空降旅以及大量的飛機、大炮,開始舉行大規模的反攻。日軍在陣地上和蘇軍激戰。構築在蒙古曠野上的土木機構工事很快被大炮轟成平地,日軍就依託單兵用工兵鐵鍬挖成的簡易單兵掩體作戰。
參戰的外蒙古軍參戰的外蒙古軍
8月24日,日軍發起了反擊,3000名沒有炮火掩護的日本步兵被阻止在鐵絲網和野戰工事以及大炮面前,隨後蘇軍坦克開始出擊,日軍後退。戰鬥到8月26日,日軍第23師團已經被完全合圍了。在蘇軍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彈的猛烈轟擊下,日軍第23師團損失慘重。此役,蘇軍重創日軍第23師團搜尋隊,全殲第7師團第26聯隊第1大隊,日軍第64聯隊和炮兵第13聯隊被蘇軍大部殲滅,第64聯隊長山縣武光大佐和炮兵第13聯隊長伊勢高秀大佐均被擊斃,23師團第71聯隊長森田徹大佐亦被擊斃,日軍僅有的22門加農炮全部喪失。
8月31日,在被上萬噸炮彈轟擊第11天后,彈盡糧絕的日軍第23師團決定突圍。2000多名第23師團士兵用手榴彈近戰突圍。日軍各部隊亦隨之突圍。
8月29日,鑒於日軍在諾門坎地區的不利情況,日軍大本營決定在我國關內戰場調集:第5師團(駐青島),第14師團(駐河南開封、新鄉),野戰重炮兵第9、第10聯隊,速射炮9箇中隊,16個野戰高炮隊,1個飛行戰隊,22個汽車中隊到達我國東北,以增強諾門坎地區。
同時關東軍司令部調集第2師團10000人、第4師團9800人、第7師團8000人、高炮部隊和國境守備隊主力向諾門坎前進,企圖戰勝蘇軍。但在攻勢發起前的9月3日被日軍大本營阻止。
9月9日,東鄉駐蘇大使向蘇聯提出諾門坎停戰要求。
9月15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訂停戰協定,雙方於9月16日凌晨2時停止一切實際軍事行動。

戰爭結果

1939年8月中,歐洲形勢急劇變化。蘇、日兩方亦在八月底後加緊外交談判。蘇軍雖然在遠東取得戰役的勝利,但無意擴大戰果。雙方於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後以日本退讓,承認現存邊界結束衝突。1940年6月9日,蘇、日兩方正式締結協定。

武器列表

兵器損失表: 7.62mm自動步槍:198支, 7.62mm步槍:1192支, 馬克西姆重機槍:225支, PD機槍:2264支, 12.7mmDK重機槍:1挺 ,82mm迫擊炮:8門, 45mm反坦克炮:20門,76mm團屬炮:14門, 76mm炮兵炮:11門, 107mm野戰炮:4門, 122mm榴彈炮:31門, 152mm榴彈炮:6門, 汽車,牽引車,運輸車:692輛, 坦克,裝甲車:397輛(僅計算全毀,受傷未統計。)
戰場日軍戰場日軍

人員損失

  • 蘇聯
蘇軍8月20日總攻時投入坦克524輛,裝甲車385輛,壓制火炮542門,飛機500架。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1的火炮數量優勢,3:1的兵力優勢,但傷亡比日軍更大。蘇軍坦克被擊毀280多輛,裝甲車損失90輛,日軍只損失了30多輛戰車裝甲車,安崗坦克支隊也沒有被殲滅,只是在7月彈藥耗盡後,自行撤退了。蘇軍前後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噸不到。
蘇軍傷亡解密數據可以查閱俄羅斯的克里沃舍夫上將的出版書籍。英文版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死亡9703,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25655人。(15251名蘇軍傷兵,其中由子彈造成44.2%,由彈片(炮彈、地雷、手雷)造成48.4%,由航彈彈片造成6.5%,由刺刀造成0.9%)。
  • 日本
日軍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合計損失19000人。其中62.7%損失於蘇軍的炮擊和航空轟炸,畢竟蘇軍發射了31000噸炮彈炸彈。

戰機損失

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還損失207架戰機,蘇軍投入的500架戰機幾乎一戰就損失了一半。
真實的諾門坎戰役就是,一個擁有近千輛坦克裝甲車的蘇軍1個裝甲集團軍在戰神朱可夫的親自指揮下,消耗掉幾乎半個史達林格勒大反攻的彈藥量,才勉強擊敗日軍一支只有5個基數彈藥的三流邊境守備師團,最後人員損失還比日軍大,蘇軍還損失坦克裝甲車近400輛,蘇軍一個諾門坎戰役的彈藥消耗幾乎相當於中國八年抗戰的總消耗量。
而在諾門坎戰役,蘇軍的後勤能力實際上也已經到達了極限,諾門坎戰場的消耗極其驚人,導致西伯利亞鐵路與博爾集亞-桑貝斯鐵路滿負荷運行了2個月來維持這場戰鬥。日軍不再北進,也與諾門坎戰役關係不大。

戰爭評價

“這是一場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戰爭”,1939年7月20日,《紐約時報》的社論這樣評價蘇聯紅軍和日本軍隊在蒙古草原上的這場苦鬥,時報不屑一顧地嘲諷道“(他們)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裡發泄著憤怒”。直到兩年後日本人的炸彈劈頭蓋腦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國人才明白過來,恰恰是他們認為無關緊要的一戰改變了日本的作戰對象,恰恰是他們根本瞧不起的這個彈丸小國給了他們致命一擊。美國人為自己的驕傲和輕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紐約時報》《紐約時報》
?>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教授曾說過:“亞洲腹地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許幾周后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場風暴。”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產生的“蝴蝶效應”卻令人瞠目。諾門罕戰役便是典型的一例,當初誰能料到亞洲腹地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衝突,會為軸心國的最終失敗埋下伏筆。

戰爭影響

對二戰影響

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它戰役,諾門罕是一場不為經傳的戰事。但是它對二次大戰的局勢發展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蘇軍檢查戰利品蘇軍檢查戰利品
戰事發生前,日本東京當局仍為“北進”及“南進”的策略而爭論。北進計畫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畫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荷屬印度尼西亞的石油)。諾門罕戰役的失敗,說明蘇聯紅軍的實力對日本陸軍來說仍然是相當強大。在一定程度上,諾門罕戰役導致日本改為傾向採用南進的戰略目標,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和最後的戰敗。
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裝甲部隊以機動戰首獲大捷,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嘉獎。蘇聯政府得到包括間諜理察·左爾格的情報得知日方的南進,因此應該不會即時對西伯利亞發動另一次攻勢。蘇軍於是被調往歐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揮西伯利亞部隊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成功發動反攻擊敗德軍。
從政治意義上看,此戰不僅沉重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二戰初期囂張的侵略氣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將“北進”侵蘇的國策改為“南下”襲美,蘇聯從而避免了與德、日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擊德國法西斯。在莫斯科戰役中,蘇、德雙方當時拚得燈盡油枯,幸虧關鍵時刻蘇聯抽空了遠東邊境的二十個亞洲師調往歐洲,才給了德軍致命一擊,扭轉了歐洲戰場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形勢,沒有諾門罕之戰,史達林絕不敢冒此奇險。另外,諾門罕戰爭期間,正值中國抗戰進入最艱苦的時期,此戰使日軍向關內增兵計畫一時無法實現,有力支援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諾門罕戰爭後,一貫驕狂的日軍對蘇軍產生了心理障礙,日本基本死了與蘇聯再戰之心,東京最終決定調轉槍口襲擊英美,不久日軍便奇襲珍珠港,將隔岸觀火的美國拖下了水,使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最終日本兵敗亞太戰場。可以說,諾門罕戰爭是二戰早期最精彩的一個伏筆。
從軍事角度上看,蘇聯通過此戰檢驗了陸、空軍的各種新裝備,鍛鍊了“大清洗”後新提拔的年輕軍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氣。特別是發掘了一代名將朱可夫,為即將到來的衛國戰爭儲備好了帥才(朱可夫後來參與指揮了蘇德戰場幾乎所有重大戰役,每每都能化險為夷,被譽為“蘇德戰場上的消防隊員”,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戰就是諾門罕戰爭)。蘇軍還在此役中首次實施了空降作戰,首次使用了“進攻防禦”和“夜間強光照明”的戰術,首次採取了電子干擾戰和心理戰,後勤部門還創造了超遠距離連續補給的世界奇蹟。所有這一切都在後來的衛國戰爭中得以廣泛採用,給德國法西斯以沉重打擊。
在這次戰役中,再次充分暴露了日軍各軍兵種之間缺乏協調作戰的致命處,日軍第6集團軍司令官狄州立冰將軍曾擔任日本駐蘇聯武官,他卻告訴部下:“此時的蘇聯紅軍跟日俄戰爭時的俄軍沒什麼區別”。正是在日軍高級軍官這種片面渲染下日軍根本不把蘇聯紅軍放在眼裡,這也導致了他們最後的慘敗。反觀蘇聯紅軍,雖然此時蘇聯國內的“大清洗”尚未完全結束,蘇聯紅軍的戰鬥力已受到嚴重削弱,但對日軍來說還是有很強的戰鬥力的。蘇軍在此次戰役中各軍兵種之間的密切配合讓他們重創驕橫的日軍,使得日本國內狂熱的對蘇戰爭情緒被潑了冷水,促使他們立刻冷靜下來。他們認為此時蘇聯紅軍的戰鬥力要遠強於日俄戰爭時的沙俄軍隊,在對美英開戰未取得勝利時不應與蘇聯交手。最後,日本和蘇聯簽定了停戰協定,日本決定全力以赴對付南洋的美英等國。
這裡還要說一點重要的,就是蘇聯在這次戰役中的前線最高指揮官朱可夫將軍。應當說,日本發動的這次戰役恰好拯救了這位在二戰中名揚世界的蘇聯元帥。
1939年,蘇聯進行的“大清洗”已漸入尾聲,但這場運動並沒有要完全結束的跡象,仍有不少人受到株連甚至被殺害。雖然朱可夫將軍此時已是蘇軍中著名的將領,但是“大清洗”魔爪已向他漸漸伸了過來,一但他被治罪,恐怕是必死無疑。日軍此時發動的諾門罕戰役恰好救他一命,前線形勢十分危險,前線蘇軍迫切需要一位有能力領導他們的優秀指揮官,朱可夫就這樣被派到了前線,整他的“魔手”暫時收住,等打完這一仗在治他罪。結果,朱可夫在前線的卓越指揮使蘇軍大勝更使他免遭毒手,不然,蘇聯在二戰中就不會有被譽為“勝利象徵”、史達林左膀右臂之一的朱可夫元帥了。
諾門坎之戰後,很多違抗軍部命令擅自抗命發動衝突的日軍中高級軍官也遭到了清洗,整肅了陸軍的紀律,加強了陸軍上級對下級各部隊的控制能力,使得日本陸軍中下克上的傳統至少在表面上基本不復存在了。諾門坎戰役本是日軍第23師團小笠原中將輕率的行動引發,戰後他亦為此引咎自殺。
1939年9月27日,日方第1次放回蘇軍被俘人員87名;9月27日、28日兩天,蘇方放回日俘88名(內偽滿軍5名)。以後雙方為此於11月29日在赤塔、1940年1月7日在哈爾濱舉行會議,直到1940年4月27日,才最後交換完所俘人員。

對日本影響

在諾門坎戰役之後,日軍才開始向東北調動陸軍主力和大批貯備物資,根據日本既定國策綱要,日軍大本營於1941年7月11日向關東軍下達了“大陸命第506號”命令,要求關東軍進行關東軍特別演習,按對蘇作戰態勢,展開部隊。
諾門罕戰役使東北關東軍向西侵略的企圖徹底落空,進而促使日軍不得不放棄“北進政策”而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

對蒙古影響

這還是蒙古國歷史上重要的戰役之一,蒙古國為戰爭爆發70周年作紀念活動。此戰蘇軍人數損失與日軍相當,損失裝備高於日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