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名著速讀

諾貝爾文學獎名著速讀

《諾貝爾文學獎名著速讀》是2009年06月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諾貝爾文學獎名著速讀
  • ISBN:7507526755/9787507526752
  • 頁數:207 頁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名著速讀》是一部幫助讀者快速了解百年諾貝爾文學獎精彩歷程的工具書,同時也是學習近代及現代、當代世界文學歷史和知識的理想讀本。編者精選了103部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經典作品,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多種文學體裁,並設立“作家風采”、“經典簡析”、“名人評說”、“頒獎評語”、“獲獎感言”、“作品年表”、“提名者”、“推薦讀本”等欄目,濃縮原著精華,提煉作品主旨,挖掘名著內涵,並為讀者提供指導性閱讀建議。同時,《諾貝爾文學獎名著速讀》通過創新的版式將文字內容與精美圖片有機結合,將文學名著多層次、全方位地展現出來,幫助讀者迅速把握其精髓,使大家在輕鬆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文化薰陶、審美享受和想像空間。

編輯推薦

《諾貝爾文學獎名著速讀》的特點:內容經典。精選103部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經典作品,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多種文學體裁,代表了近代及現代、當代文學作品的最高成就,了解並掌握它們對於讀者完善知識結構具有重要作用。體例創新。設立“作家風采”、“經典簡析”、“名人評說”、“頒獎評語”、“獲獎感言”、“作品年表”、“提名者”、“推薦讀本”等欄目,多角度解讀文學名著,提煉作品主旨,引導讀者輕鬆高效地把握其精髓。精美圖片。200多幅精美圖片立體展示世界文學,圖文聯袂、相得益彰,給讀者強烈的視覺享受和想像空間。多元啟迪。啟迪心智,完善知識結構,汲取人生經驗和智慧,提升文化素養、審美水準和人生品位,收穫豐富。

目錄

1901眺望晨曦,思索生命——眼睛(法國/蘇利·普呂多姆)
1902里程碑式的史學巨著——羅馬史(德國/特奧多爾·蒙森)
1905對奇蹟的絕對否定——凡人難及(挪威/比昂斯騰·比昂遜)
1904普羅旺斯文化的復興——米洛依(法國/弗里德里克·米斯特拉爾)
1904恢復了黃金時代的西班牙戲劇——蠢人還是聖人(西班牙/何塞·埃切加賴·依·埃伊薩吉雷)
1905奧正的基督教史詩——你往何處去(波蘭/亨利克,豆克維奇)
1906對青春、自由和快樂的熱情禮讚——撒旦頌(義大利/喬·卡爾杜齊)
1907英國作家寫成的“描繪印度的最美畫卷”——基姆(英國/吉卜林)
1908人性和世界本質的同時實現——精神生活哲學漫步(德國/魯多夫·奧伊肯)
1909小童話,獲大獎——騎鵝旅行記(瑞典/拉格洛夫)
1910塑造了真摯純樸的義大利少女形象的典型——特雷庇姑娘(德國/保羅·海澤)
1911一部洞察生活奧秘的夢幻劇——青鳥(比利時/莫里斯·梅特林克)
1912德國戲劇發展史上的紀念碑——織工(德國/戈哈特·豪普特曼)
1915一份“奉獻給神的祭品”——吉檀迦利(印度/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1915一個“天才”作曲家奮鬥成名的一生——約翰·克利斯朵夫(法國/羅曼·羅蘭)
1916清新的唯美主義傑作——春天的時刻(瑞典/魏爾納-馮·海登斯塔姆)
1917走向純粹的精神宗教——日耳曼人的弟子(丹麥/卡爾·阿道爾夫·吉勒魯普)
1919瑞士版希臘神話——奧林匹斯的春天(瑞士/卡爾·施皮特勒)
1920西方現代的“桃花源”——大地的成長(挪威/肯特·漢姆生)
1921一部反基督教的宣言——黛依絲(法國/阿納托爾·法朗士)
1922革新西班牙劇壇的社會諷刺喜劇代表作——利害牽制(西班牙/哈辛托·貝納文特)
1923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傑作——駛向拜占庭(愛爾蘭/威廉·勃特勒·葉芝)
1924一曲和諧而強有力的生命讚歌——農民(波蘭/符瓦迪斯瓦夫·萊蒙特)
1925人道主義濃厚的歷史劇傑作——聖女貞德(英國/喬治·蕭伯納)
1926對撤丁島生活的現實主義描繪——母親(義大利/格拉齊婭·黛萊達)
1927反駁現代科學主義文化思潮——創造的進化(法國/亨利·柏格森)
1928罪與贖罪的小說——桀驁不馴的女性——維格迪絲(挪威/溫塞特)
1929德國版的家族變遷史詩——布登勃洛克一家(德國/托馬斯·曼)
1950美國新文學的開山之作——大街(美國/劉易斯)
1951歌唱家鄉達拉納省風情——你的眼睛是火(瑞典/埃里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特)
1952構造出福爾賽群像性格特徵——現代喜劇(英國/約翰·高爾斯華綏)
1955 1905年前後的俄國農村生活畫卷——鄉村(俄國/伊凡·蒲寧)
1954虛幻與現實融合的戲中戲——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義大利/路易吉·皮蘭德婁)
1956清教禁錮下的欲望大爆發——安娜·克里斯蒂(美國/尤金-奧尼爾)
195720世紀最後一部長河小說——蒂博一家(法國/羅歇·馬丁·杜·加爾)
1958講述中國農民的故事——大地(美國/賽珍珠)
1959一組芬蘭鄉土的交響樂——赤貧(芬蘭/弗蘭斯·埃米爾·西倫佩)
1944“進化論”的文學式表達——漫長的旅行(丹麥/約翰尼斯·延森)
1945哀悼被毀滅了的愛情——消逝(智利/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
1946生活危機之書,藝術家危機之書,社會危機之書——荒原狼(德國/赫爾曼·黑塞)
1947傳統性模式的徹底顛覆——背德者(法國/安德烈·紀德)
1948關注現代文明的困境——荒原(英國/托馬斯-史登斯·艾略特)
1949“南方文學”派創作的輝煌頂點——喧譁與騷動(美國/威廉·福克納)
1950文豪的哲學原理——西洋哲學史(英國/伯特蘭·羅素)
1951刻畫欲望奴役下人的困惑——沉落地獄的電梯(瑞典/帕爾·拉格奎維斯)
1952“法國王冠上最美的一顆珍珠”——給麻風病人的吻(法國/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1955“勞拉尼亞”人民的解放運動——薩伏羅拉(英國/溫斯頓·邱吉爾)
1954“硬漢文學”的創作高峰——老人與海(美國/海明威)
1955賦予冰島文學以新的生機——莉里亞(冰島/哈爾多爾-基里揚·拉克斯內斯)
1956西班牙式的詠嘆調——秋天序曲(西班牙/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1957“荒誕的證明”——局外人(法國/阿爾貝·加繆)
1958與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相媲美的“不朽詩篇”——日瓦戈醫生(前蘇聯/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
1959“隱逸派”詩歌大放異彩——消逝的笛音(義大利/薩瓦多爾·夸西莫多)
1960探索人的本質的象徵性詩作——海標(法國/聖瓊·佩斯)
1961一部波士尼亞人悲壯歷史的真實畫卷——德里納河上的橋(前南斯拉夫/伊沃·安德里奇)
1962震動美國社會的“流民圖”——憤怒的葡萄(美國/約翰·斯坦貝克)
1965源於古希臘文化的現代哲詩——畫眉鳥(希臘/喬治·塞菲里斯)
1964存在主義的最初體驗——噁心(法國/薩特)
1965史詩式的巨著——靜靜的頓河(前蘇聯/米哈依爾·肖洛霍夫)
1966卡夫卡式的希伯來文學——過夜的客人(以色列/撒母爾·約瑟夫·阿格農)
1966以色列民族的苦難哀歌——伊萊(瑞典/奈莉·薩克斯)
1967摧毀一切舊秩序,“為新生活開闢通路”——總統先生(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
1968日本抒情小說頂峰——雪國(日本/川端康成)
1969最有影響的荒誕派戲劇代表作——等待戈多(法國/塞繆爾·貝克特)
1970揭示極左路線對人性的深度摧殘——癌症樓(前蘇聯/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
1971模仿《聖經》的書中之書——詩歌總集(智利/巴勃魯·聶魯達)
19721971年度的“歐洲之書”——萊尼和他門(德國/海因里希·伯爾)
1973一把剖析靈魂的手術刀——風暴眼(澳大利亞/派屈克·懷特)
1974傑出的自傳體四部曲——奧洛夫(瑞典/伊凡·詹生)
1974以一滴露珠反映整個世界——創造的夜(瑞典/哈瑞·馬丁松)
1975抒寫“生活邪惡”的“純詩歌”——烏賊骨(義大利/埃烏傑尼奧·蒙塔萊)
1976讓生命力在詩境中高揚與升騰——赫索格(美國/索爾·貝婁)
1977西班牙“二七年一代”詩歌傑作——不,星星(西班牙/阿萊克桑德雷)
1978天使?傻瓜?——傻瓜吉姆佩爾(美國/伊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1979對於生命的神異召喚——英雄輓歌(希臘/奧迪塞烏斯·埃利蒂斯)
1980自我異化的邊緣與現代式的絕望虛無——偶然相逢(波蘭/切斯瓦夫·米沃什)
1981關於精神與現實衝突的強有力的隱喻——迷惘(英國/艾利亞斯·卡內蒂)
1982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力作——百年孤獨(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1985揭示人性之“惡”的寓言式小說——蠅王(英國/威廉·戈爾丁)
1984母愛——一個恆在不衰的主題——在窗旁(捷克/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
1985“天書般難讀”的獲獎作品——弗蘭德公路(法國/克勞德·西蒙)
1986“一個真正的批評家的聲音”——森林之舞(奈及利亞/沃萊·索因卡)
1987超越時空限制的文字——語言片斷(美國/約瑟夫·布羅茨基)
1988阿拉伯現實主義文學的里程碑——宮間街(埃及/納吉布·馬哈福茲)
1989當今西班牙小說中最傑出的一部——蜂房(西班牙/卡米洛·何塞·塞拉)
1990不是“說”而是“呈現”意象——大街(墨西哥/奧克塔維奧·帕斯)
1991反種族歧視的“黑色史詩”式作品——邂逅(南非/納丁·戈迪默)
1992“後殖民”文學中成功的典範——仲夏(聖露西亞/德里克·沃爾科特)
1995一部有關黑人悲怨的完美協奏曲——寵兒(美國/托妮·莫里森)
1994“戰後一代”派的文學代表作——個人的體驗(日本/大江健三郎)
1995以現代文明的眼光挖掘愛爾蘭民族精神——挖掘(愛爾蘭/謝默斯·希尼)
1996挖掘出現實背後的生存深意——在赫拉克利特河裡(波蘭/維斯瓦娃·希姆博爾斯卡)
1997鞭笞權威的經典——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義大利/達里奧·福)
1998重現一個窒息人性的時代——修道院紀事(葡萄牙/若澤·薩拉馬戈)
1999一場荒誕的個人反抗史——鐵皮鼓(德國/君特·格拉斯)
2001探討社會縮影下的不確定性——半生(英國/維·蘇·奈保爾)
2002集中營“屈服”與思考——命運無常(匈牙利/凱爾泰斯·伊姆雷)
2005一部後殖民世界中的黑色諷刺作品——恥(南非/約翰·麥克斯韋爾·庫切)
2004觸碰變態性心理的“禁區”——鋼琴教師(奧地利/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
2005被強行打開的封閉世界——房間(英國/哈羅德-品特)
2006一本哲思小說、一則愛情詩篇、一場魔幻的異國美夢——我的名字叫紅(土耳其/奧爾罕·帕慕克)
2007金色浮生的一場玫瑰夢——金色筆記(英國/多麗絲·萊辛)
2008對現代文明的自覺詰難——訴訟筆錄(法國/勒·克萊齊奧)
諾貝爾文學獎綜述
……

序言

閱讀是一個長青的話題。數年前,一位導師曾教導我如何閱讀:讀書要讀經典性著作,讀了,一定要“進得去,出得來”。經典性著作因其超越民族、超越國別、超越時空的不朽性,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豐富人之思想,升華人之精神。“進去了”方能取經典之精髓,領略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進而有所思,有所悟,於清溪如許中覓得源頭活水,才是“出得來”.如古人所言讀書之懷疑精神,“始而信,信而惑,惑而疑,疑而索解,解而終歸於悟”。
閱讀,在今日又不同於以往的時代,是一件相當的難事。不談每年圖書出版數量瘋狂增長,名著林林總總。汗牛充棟;也不說文學海洋里遨遊的永無止境,單單是諾貝爾文學獎名著,至今也已過三四千部。以日讀一本計算(如果十六開的書籍,平均每本四百頁而言,這個速度相當驚人),也要讀個八年十年。況且多少人能每天讀名著來生活?進一步論,諾貝爾文學獎評獎標準是一個作家的全部文學成就,並非某部特定作品,雖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該作家作品的質量,但是文學創作者自有其創作的高峰與低谷,誰能保證作家的作品字字珠璣,篇篇美輪美奐呢?如果不加選擇地閱讀一些缺乏生命的率直與靈氣、透悟與識見的鴻篇大論,雖是名著,雖皓首以窮,對於增長個人之智識用途渺渺。當然,我們更不能因噎廢食,放棄讀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經典著作除了讓讀者獲取知識外,還以其魅力綠化每一個深入閱讀者的精神家園。潛移默化中給予閱讀者的心理、精神與人格氣質以根本性改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