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導讀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導讀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導讀是武漢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於2018年12月20日在中國大學MOOC首次開設。該課程的課程負責人為趙小琪,授課教師包括張晶、方誌平。據2021年7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6次。

該課程對賽珍珠的《群芳亭》、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川端康成的《雪國》、薩特戲劇《禁閉》、托妮·莫里森所羅門之歌》、君特·格拉斯的《鐵皮鼓》、維·蘇·奈保爾的《米格爾街》、莫言的《紅高粱》進行了導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導讀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建設院校:武漢大學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
  • 首開時間:2018年12月20日
  • 授課教師:趙小琪、張晶、方誌平
課程性質,課程背景,課程定位,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教學目標,學習預備,預備知識,學習資料,考核標準,所獲榮譽,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文學的最高獎項,其獲獎作品代表了現當代世界文學的最高水準。

課程定位

該課程以文化多元主義的全球視野,以切近諾貝爾設定文學獎的初衷、切近歷史中的文學現場、切近中國為原則,側重於對具有強烈理想性、高度代表性、廣泛影響性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進行鑑賞。

課程簡介

該課程在鑑賞時,注重知識性與審美性、歷史性與現代性、學術性與可讀性的結合。一方面,從諾貝爾文學獎作品藝術表現方式入手,探尋它們對20世紀世界文學語言風格和話語體系生成的意義。另一方面,從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的思想價值、藝術地位及其影響效應中去闡明它們對世界文學思想建構的獨特性貢獻,揭示其在人類現代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影響。

課程大綱

第一周:東西方文明之間的“人橋”——賽珍珠的《群芳亭》導讀
1.1 跨民族、跨文化的賽珍珠
1.2 生命受困後的獲救與再生:《群芳亭》的獨特審美價值
1.3 賽珍珠作品的影響與啟示
《群芳亭》導讀單元測驗
第二周:你永遠不會被打敗——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導讀
2.1傳奇的海明威與海明威的傳奇
2.2崇高的美——《老人與海》的獨特性價值
2.3海明威作品的啟示
《老人與海》導讀單元測驗
第三周:遙遠而又悽美的世界——川端康成的《雪國》導讀
3.1憂傷唯美的川端康成與川端康成的唯美憂傷
3.2生命的美與虛無——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國》的獨特價值
3.3影響與啟示
《雪國》導讀單元測驗
第四周:討論周
議題一:中國傳統家庭倫理在當代社會還有積極意義嗎?
議題二:性別偏見不可能完全消除,因而,對它的抵制還有意義嗎?
議題三:海明威式的英雄的孤獨是一種幸福嗎?你如何看待這種孤獨的意義?
議題四:《雪國》中的雪國是理想的樂園嗎?你願意離開繁華的都市世界去這樣的樂園定居嗎?
第五周:自由·選擇·英雄——薩特戲劇《禁閉》導讀
5.1薩特的生平簡介
5.2《禁閉》的藝術特色
5.3《禁閉》的主題思想
《禁閉》導讀單元測驗
第六周:一個黑人會飛的現代神話——托妮·莫里森《所羅門之歌》導讀
6.1 托妮·莫里森與《所羅門之歌》
6.2《所羅門之歌》的故事內涵
6.3《所羅門之歌》的喻指藝術
《所羅門之歌》導讀單元測驗
第七周:叩問歷史的鼓聲——君特·格拉斯的《鐵皮鼓》導讀
7.1《鐵皮鼓》的聲譽
7.2《鐵皮鼓》中虛構與荒誕的歷史
7.3《鐵皮鼓》的敘事藝術
《鐵皮鼓》導讀單元測驗
第八周:一條街·一群人·一個世界—— 維·蘇·奈保爾的《米格爾街》導讀
8.1維·蘇·奈保爾與《米格爾街》
8.2米格爾街的眾生相
8.3《米格爾街》的敘事藝術
《米格爾街》導讀單元測驗
第九周:討論周
議題一:結合《所羅門之歌》談談你對非裔美國文學雙重文化意識的理解。
議題二:“海特”是《米格爾街》這本小說除了“我”以外另一個貫穿各篇的重要人物,且常常以“海特說”的方式出現。請分析海特以及“海特說”在《米格爾街》中的作用。
議題三:請以《鐵皮鼓》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為例,分析君特·格拉斯是如何通過荒誕的藝術形式來呈現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德國的社會和歷史。
議題四:你怎么認識他人的目光?
第十周:高粱地里的生命狂歡——莫言的《紅高粱》導讀
10.1歷史視野中莫言作品的拓展性
10.2狂歡化世界:莫言《紅高粱》的獨特價值
10.3莫言小說的影響與啟示
《紅高粱》導讀單元測驗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8年12月20日 ~ 2019年03月14日
18717 人
第2次開課
2019年03月28日 ~ 2019年06月21日
6421 人
第3次開課
2019年09月09日 ~ 2019年11月28日
7991 人
第4次開課
2020年02月24日 ~ 2020年05月31日
7217 人
第5次開課
2020年09月08日 ~ 2020年12月08日
6055 人
第6次開課
2021年03月06日 ~ 2021年05月31日
5297 人
授課教師均為趙小琪、張晶、方誌平,學時安排均為3-5小時每周

教學目標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既可以用中國人的視野、方式去理解和闡釋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思想建構和藝術表現方式方面的獨特貢獻,也可以從整體格局上把握20世紀以來人類現代文明在世界文學經典中的意義生成與精神再造。
該課程一方面能拓寬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社會上文學愛好者的文學視野,使其了解一批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的深刻性、創造性的特徵,掌握文學鑑賞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成為具有較高審美感受和審美鑑賞能力的欣賞主體;另一方面能使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社會上文學愛好者以中國立場、方式去闡釋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促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作品的中國闡釋化進程,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互發現、相互補充、相互融合。

學習預備

預備知識

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中文閱讀能力,有閱讀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的興趣。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份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導讀》
趙小琪等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20
《20世紀外國文學經典導讀》
趙小琪、王寧寧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當代諾貝爾文學研究》
周明燕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傳》
毛信德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5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精華集成》
王國榮
文匯出版社
1993
《荊棘與皇冠: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回眸》
陳春生
武漢出版社
2000
《諾貝爾文學獎名作精義》
滕浩
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0
《最新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選讀》
劉哲
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2010
(註: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考核標準

該課程設“合格”(達到60%成績)、優秀(達到85%成績)兩級證書,可申請由任課教師簽發的課程合格或優秀結業證書。

所獲榮譽

2019年7月1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2020年11月24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師簡介

趙小琪,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20世紀中西詩學比較、比較文學形象學與台港澳暨海外華語詩學等課程的教學和研究。
張晶,文學博士,跨文化傳播學博士後,武漢大學文學院講師,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湖北省比較文學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世界華文文學、跨文化傳播學。
方誌平,博士,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話劇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