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維科夫(前蘇聯元帥)

諾維科夫(前蘇聯元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從1941年6月25日,即希特勒發動侵蘇戰爭的第三天起,蘇聯空軍先後出動500多架轟炸機和殲擊機對德軍的19個機場進行了密集突擊,僅在幾晝夜裡就擊毀德軍130多架飛機。在蘇軍的襲擊下,駐守在芬蘭和挪威北部的德國空軍被迫撤到大後方機場,放棄了對列寧格勒空襲的近期計畫。這是蘇聯空軍在衛國戰爭開始後的第一次空中戰役。對於這次打擊,正處在進攻勢頭上的德軍是始料未及的。在當時蘇聯空軍乃至整個蘇軍被動挨打的情況下,這次戰役的勝利無疑對打擊德軍的氣焰、增強蘇軍的作戰信心起了重要作用。此次戰役的組織計畫和具體實施者就是蘇聯北方方面軍空軍司令諾維科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 
  • 外文名: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Новиков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76 
人物生平,人物成就,

人物生平

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Новиков,1900—1976),1900年1月6日出生。1919年參加蘇步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參加蘇俄國內戰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
1933年諾維科夫調任空軍航空兵旅參謀長,後任輕型轟炸機大隊長。從此,諾維科夫致力於蘇聯空軍的建設和發展。
1938年,諾維科夫擔任列寧格勒軍區空軍參謀長。1939年至1940年參加蘇芬戰爭,出任西北方面軍空軍參謀長,1940年任列寧格勒軍區空軍司令,任職期間曾有過出色的飛行表演。同年進入空軍指揮與領航學院的首長進修班,系統地學習空軍指揮員所應掌握的知識。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開始。當時蘇聯空軍正處於改革之中,甚至連編制體制的改革也沒有完成,機場及其他設施尚在修建,飛機的更新也未完成。突如其來的戰爭打亂了蘇聯空軍的改革計畫,蘇聯空軍被迫倉促應戰。戰爭初期,諾維科夫擔任北方方面軍(1941年8月改為列寧格勒方面軍)空軍司令,以他率領的北方方面軍空軍對德軍實施的突擊為先導,在1941年的7月和8月間,蘇聯空軍幾乎對整個蘇德戰場的德軍機場組織了一次密集突擊,使被“閃擊戰”的勝利沖昏頭腦的德軍大為震動。
1942年至1943年,諾維科夫擔任蘇聯主管空軍的副國防人民委員。1942年3月,諾維科夫前往沃爾霍夫方面軍,組織該方面軍和列寧格勒方面軍的協同,在蘇聯空軍與陸軍戰略協同史上開創了根據兩個方面軍的需要協調航空兵活動的先例。1943年5月,出任蘇聯空軍總司令。任職期間,負責組織奪取戰略制空權,組織方面軍航空兵、遠程航空兵和防空殲擊航空兵之間的協同,並組織航空兵配合陸軍的地面行動,及時總結空軍的作戰經驗,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空軍的戰役戰術原則。
諾維科夫從擔任空軍總司令之日起就非常重視空軍總部、方面軍航空兵和遠程轟炸航空兵編制體制的改革。戰爭初期,因體制上的弊端影響戰鬥力的情況時有發生,故而深感改革的必要。他認為這是根本性的問題,直接影響著蘇聯空軍作用的發揮。諾維科夫首先從力量的集中使用這個問題著手。7月至8月間的密集突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航空兵的分散配置的原則卻很不適應實戰的需要。這種編制體制是1940年某次高級指揮人員會議制定的。在那次會議上,把航空兵分為專於同集團軍協同的集團軍航空兵和根據方面軍計畫進行活動的方面軍航空兵。它不利於集中使用力量,發揮整體效益。特別是在戰爭初期蘇軍遭受了重大損失之後,又把本來就有限的空中力量再分割開來,阻礙了保障主要方向的空軍的集中使用和集中指揮。諾維科夫提議,成立方面軍所屬的草原方面軍時期的錯誤,擴大了運用航空兵進行密集突擊的可能。與此同時,這種密集突擊在打破諸軍兵種分工的同時也打破了機型的分工。根據這一形勢的需要,諾維科夫又提出要建立同類型飛機的航空兵師(轟炸機師、強擊機師和殲擊機師)和組建空軍集團軍及航空兵軍。這些改革形成了強大的空中機動突擊力量,使蘇聯空軍能機動地控制蘇聯全境,對整個戰線的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諾維科夫善於從實戰中總結經驗,提出新的戰術,並運用於實戰之中。他不僅在體制上做出了改革,而且對戰鬥中具體作戰方式也進行了探索和改進。從戰爭初期開始,諾維科夫幾乎每天都到前線機場研究和分析戰鬥經驗。列寧格勒方面軍遭到德軍的襲擊後,被迫採用兩機一組的隊形作戰,改變了三機一組的戰鬥隊形,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諾維科夫及時發現了這種新的打法,並積極地予以推廣,是最早對此做出正確評價並支持這種創舉的人。
在此基礎上,諾維科夫又對各種編隊飛機機組的戰鬥能力及戰術改革進行深入研究,其結果是不久後戰場上就出現了由4架、6架或更多飛機組成的戰鬥機組,必要時成對的機組在空中編隊。從一些具體問題上也能看出他的富於創新並且合理冒險的特點。比如在戰爭初期,因費用和技術力量不足,蘇聯空軍無法修建機場,飛機掛著雪橇直接在雪地上起降。但飛機在空中飛行時,雪橇造成阻力。諾維科夫建議卸下雪橇用輪子起降,經實踐檢驗,這個建議切實可行,提高了飛機的速度和機動性。
衛國戰爭期間,諾維科夫指揮的蘇聯空軍給予德軍以沉重的打擊。諾維科夫每準備一次戰役都力圖引進新的戰術。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他的創造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諾維科夫運用強擊機護送和掩護坦克與步兵,建議依靠強擊機而不是轟炸機作為空中主力。實踐證明這是對的。不管天氣怎樣,“伊爾”強擊機每天都能起飛,掩護坦克和步兵,以其側翼武器的強大火力,用火箭彈、炸彈、機關槍炮來摧毀敵人前沿陣地的防禦,必要時還可以在戰術地帶與敵人的轟炸機、殲擊機進行空戰,還可以執行偵察任務。諾維科夫的建議也推動了航空工業的生產,因為強擊機的造價低於轟炸機。“伊爾—2”強擊機還可以作為白晝轟炸機使用,是對付德軍坦克和有生力量的理想的晝間武器。諾維科夫採用的空軍戰役新樣式——航空兵進攻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僅在1942年11月到12月擊退21000架飛機。此外,諾維科夫主張運用無線電網引導殲擊機飛向空中目標。他在空軍第16集團軍進行了實戰檢驗。在地面引導站的指揮聯絡下,空中飛行員、機場飛行員與空軍集團軍指揮所保持無線電通信聯絡。由於每個機組都裝備有無線電聯絡系統,空中的飛機能及時準確地捕捉到目標。空軍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空軍關於指揮、報知和引導的無線電使用細則》。
戰爭期間,諾維科夫經常作為大本營空軍代表協調空軍行動,表現出空軍統帥的傑出才能。諾維科夫能夠深入全面地分析戰情,準確地預見事態的發展,合理地使用現有的力量和裝備。這在1943年的庫班空中交戰和1944年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中有著充分的體現。
1943年4月至6月的庫班空中交戰,是蘇聯空軍在蘇德戰場爭奪戰略制空權的最重要階段。諾維科夫同朱可夫作為大本營代表來到前線。他們受領的任務是:奪取制空權,掩護並支援地面部隊實施進攻戰役。戰役實施的第一天,諾維科夫看到蘇軍飛機的起飛次數雖然比德軍多,但並未能掌握制空權,遂指示部隊採取有效的措施:轟炸機實施密集的大規模行動,強擊機延長在戰區空中的停留時間;殲擊機則將主要力量投入到前線。庫班空中交戰非常激烈,編隊空戰甚至每天多達約50次,雙方參戰的飛機每次各有30到50架之多。空戰持續兩個多月,德軍損失1100架飛機,其中在空中被擊落的飛機就有800多架。諾維科夫繼續實行地面無線電台引導,蘇軍殲擊機把戰鬥隊形按高度沿正面作梯次配置,創造了“庫班梯次配置法”。通過庫班空中交戰,蘇軍航空兵從德軍方面奪取了主動權,並掌握了蘇德戰場南翼的制空權。
1944年2月,在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中,諾維科夫指揮空軍第2集團軍和國土防空航空兵第10軍協同一致地對合圍之敵實施有效的空中封鎖,加速了戰役的進程。戰役期間,蘇軍出動飛機11436架次,德軍出動5906架次。此次戰役之後,諾維科夫被授予空軍主帥軍銜。
戰爭期間,諾維科夫在史達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和解放北高加索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波蘭諸戰役中,在柯尼斯堡強攻戰、柏林戰役和遠東戰役中,作為大本營代表,成功地協調過數個方面軍航空兵的作戰行動。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給蘇聯政府的信中寫道:“諾維科夫空軍主帥在蘇聯紅軍成功的空軍戰役的指揮事業中表現出了傑出的能力、忠誠和洞察力。他那解決複雜問題的靈活手法與領導者少有的品質和運用空軍的巨大能力相結合,使他能夠為盟國事業做傑出的貢獻。”

人物成就

1954年到1955年任空軍副總司令。1956年退役,曾獲列寧勳章、紅旗勳章及其他各類勳章多枚。著作有《在列寧格勒的天空》。
1976年12月3日,諾維科夫在莫斯科逝世。
登上《時代》周刊的諾維科夫元帥登上《時代》周刊的諾維科夫元帥
諾維科夫元帥諾維科夫元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