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計畫

諾獎計畫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等科學家,舉辦講座、提供優質科技教育課程、組織科技中外交流活動等,賦能學校著力打造科技教育特色,構建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特色校本課程及師資團隊。以科學素養提升為載體,加快培養兼具科學素養、人文精神、國際視野、全球勝任力的未來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獎計畫
  • 外文名:Nobelplan
  • 別名諾獎獲得者青少年科學素養國際培養計畫
發起背景,發起單位,四位一體科技人才培養體系,科學啟蒙教育,核心校本課程,聯合培養機制,教育成果評價,諾獎計畫實施流程,相關媒體報導,

發起背景

中外人文交流全球勝任力研究所在對全國46個地區近百所中國小校科學教育現狀詳盡調研的基礎上,2022年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TBI國際教育集團聯合諾貝爾獎獲得者之家、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等單位共同舉辦諾獎獲得者科學實驗室青少年科學素養國際培養計畫(以下簡稱“諾獎計畫”)。諾獎計畫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等科學家,舉辦講座、提供優質科技教育課程、組織科技中外交流活動等,賦能學校著力打造科技教育特色,構建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特色校本課程及師資團隊。以科學素養提升為載體,加快培養兼具科學素養、人文精神、國際視野、全球勝任力的未來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

發起單位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外人文交流全球勝任力研究所、諾貝爾獎獲得者之家、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

四位一體科技人才培養體系

諾獎計畫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共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科學啟蒙教育、核心校本課程、聯合培養機制以及教育成果評價。

科學啟蒙教育

科學家公益講座
科學家公益講座分為諾獎大師講堂和科學家會客廳。
諾獎大師講堂以學期為單位邀請諾獎得主,通過公益直播講座,向參與諾獎計畫的師生分享他們的科學家成長之路,介紹他們從事的科學研究對世界的價值,並與之互動,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追求真理,立志用科學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
科學家會客廳以季度為單位邀請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院士、科學家及學者,就科技前沿的熱門話題,為學校推薦的部分優秀學生開展線上專題講座,加入符合學校特色的本地化個性化內容,並於學校師生互動,弘揚科學創新精神、同步科技前沿動態。
諾獎計畫科學啟蒙中心
諾獎計畫與周恩來親筆題名的中國知名科普雜誌《知識就是力量》共建了諾獎計畫網路出版專區,通過科普課程導讀以及設立科學小記者站等形式,在諾獎計畫實踐學校建設諾獎科學啟蒙中心,助力學校深度打造科學教育的思想高地。校長的辦學理念、教師科學教育的實踐過程和成果、學生參與科學教育的心得和感受,均可以學校為單位形成專輯,完成出版,獲得網路出版證書,並收錄於中國知網。

核心校本課程

諾獎計畫參考科學家能力素質模型研究成果,結合全球勝任力素養模型,提出了一套科學教育特色校本課程建設的綜合方案——人工智慧課程+語言素養課程+學習力提升課程。
科學素養核心課程
科學素養不僅包括基於概念和原理的科學知識、基於動手操作和實踐運用的科學技能,而且強調對科學探索的強烈興趣、好奇心和執著專注、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以及尊重科學倫理的健全人格。在充分吸收和借鑑國內外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基礎教育科學類課程的教學現狀以及中國學生科學素養的實際情況,全球勝任力研究所集合中外教育專家研發了科學素養課程。該課程體系旨在引領教學方式變革,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 推進教學與創新中心空間建設,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建設師資團隊,普及前沿科學知識,提高教學技能;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慾和想像力,對有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進行個性化栽培,培養未來高科技人才中堅力量。
人工智慧系列課程在全球勝任力核心素養模型中對應“科學素養”, 是未來人才關鍵的核心能力。中外人文交流全球勝任力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相關實驗室專家團隊共同研發了覆蓋國小到高中全體系的人工智慧課程,以“認識自己”這一人工智慧的核心使命為起點和依歸,幫助學生建構宏大的人工智慧世界觀。
語言素養核心課程
中外人文交流全球勝任力研究所集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基於全球勝任力素質模型對中國學生語言能力的要求,搭建了融合中國課標與海外先進教學理念的課程框架,研發了體系化的中西融合課程,通過《科學探究英語》、《全球視野英文思辨》和《創意戲劇英語表達》三個系列,覆蓋國小到高中全體系。
腦科學學習力課程
以中外人文交流全球勝任力研究所資深學術專家、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腦科學家們,基於腦功能定位原理、大腦可塑性原理以及大腦有效學習原理,結合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科技開發了全新的學習力測評方法和訓練技術,並最終完成了基於腦科學的學習力提升課程體系,旨在將腦科學賦能於教育,培養擁有強大認知能力、有機知識體系和持久學習動力的未來人才。

聯合培養機制

科技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單純依靠中國小自身的實驗室等科技場館以及科研力量,很難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中倡導“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館校合作行動,組織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和資源”。《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國小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中也強調“用好社會大課堂”。
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諾獎計畫幫助學校打造科技人才培養體系的第三個板塊,就是幫助學校與知名大學、科研機構、領軍科技企業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初級階段是讓學生以科學體驗營和科創營的方式,走入名校、名企的實驗室,在科研人員的帶領下體驗科技主題的研究課程。
人工智慧科學體驗營
諾獎計畫通過聯合國內科研機構、高校、科技名企等優質社會資源,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為1-12年級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體驗課程和主題活動,實現每個場景的深度體驗學習,形成從學校教育到未來科技人才發現和培養的閉環。
人工智慧科學創造營
諾獎計畫每年選拔優秀學生,在國內國際科研團隊的帶領和指導下,開展針對特定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課題的深入學習和自主探索,幫助學生實現在國內外各級課題研究和科技創新競賽中學以致用,助力學校和海內外學府及科研機構建立更為深入和密切的貫通培養機制。

教育成果評價

教育成果評價板塊分為兩部分,通用評價體系以及諾獎專屬體系。
通用評價體系
諾獎計畫通過全球勝任力研究所匯聚國內外大批科學家及教授作為導師與諾獎計畫參與學校的科學教師共同指導優秀學生參與教育部白名單科技競賽以及國際科技競賽,同時為學生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對學生的優秀成果、作品提供網路出版的機會,幫助中國小校與名校建立更多元的交流通道和互動機會。
諾獎專屬體系
諾獎計畫通過特色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的雙師共建模型,聯合諾獎計畫線上專業教師與諾獎計畫參與學校的本地教師共同完成學生的日常測評,並在日常測評的基礎上,綜合學生整體情況,通過諾獎計畫在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的諾獎計畫專項獎學金,對在諾獎計畫中有突出表現的學生予以表彰。

諾獎計畫實施流程

諾獎計畫的具體實施流程分為四個步驟,1、諾獎計畫申報與評審;2、工作機制設計與建立;4、學術方案研討與確認;4、協定簽署與計畫實施。

相關媒體報導

2023年6月18日,諾獎計畫在北京大學舉辦了題為“雙減中科學教育加法之路”的校長研討會。會上邀請了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校長,科學教育名師,專家近200位,對諾獎計畫第一個階段的時間經驗進行展示、研討和總結,諾獎計畫受到了與會嘉賓一致的高度讚譽。會後,人民日報發表了會議同主題的時評,人民網、中央電視台、北京大學官網以及中國教育報、新浪網等權威媒體和機構,對諾獎計畫和會議進行了專題報導。諾獎計畫的全國賦能之旅正式開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