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背景
小說的背景是
泰國正處於政治轉型時期,西方思想湧入。諾帕朋作為一個在日本求學的留學生,他受到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很深。他有勇氣反抗舊的君主專制,敢於和貴族階級作鬥爭。他心中那種對愛情的追求是無法抵擋的,是敢於和世俗爭鬥的。諾帕朋的形象是當時正蓬勃興起的以留學生為主體的中產階級力量的代表。留學海外,學成歸國,一味專心於自己的事業之中,試圖在社會中占據一席之地。
人物經歷
在東京時,諾帕朋為父親的朋友昭坤和夫人做蜜月導遊,對昭坤夫人蒙拉查翁·吉拉娣一見鐘情。以後在逐漸接觸中了解了吉拉娣的身世,對她的不幸婚姻十分同情,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品貌雙全的女子,發展到在“山鷹”遊玩時向吉拉娣表白了愛情,並擁抱、親吻了她,但遭到吉拉娣理智的、溫和的拒絕。
蜜月一過,吉拉娣隨丈夫回曼谷。諾帕朋抑制不住火一般的戀情,連發兩信向吉拉娣表白。吉拉娣回信勸他以學習、前途為重。以後學業漸緊,熱情減弱,諾帕朋竟很少給吉拉娣寫信了。甚至在得知昭坤死訊時,也未向吉拉娣提起往事。諾帕朋以為這樣做,才符合吉拉娣的願望。
留學五年後,諾帕朋回到曼谷,見到了守寡的吉拉娣。這時,諾帕朋的父親已為他選好未婚妻,不久就要結婚。諾帕朋把這訊息告訴了吉拉娣。吉拉娣感到意外,但仍表示了祝賀。以後,諾帕朋因為忙於業務,沒去拜訪吉拉娣,直到吉拉娣的姑母找到他,他才知道吉拉娣已病入膏育,並發現吉拉娣始終愛著自己。悲痛欲絕的諾帕朋守候在吉拉娣床邊,直到她安然死去。
性格特點
諾帕朋純真熱情,對愛充滿嚮往,但思想不夠成熟。諾帕朋難以相信年輕美貌的吉拉娣會夠嫁給年老的昭坤,他認為婚姻的結合應該以愛為前提,因此,對吉拉娣展開了強烈的追求。但諾帕朋的心理不夠成熟,以致他並不能體會出吉拉娣對他的感情,他對吉拉娣的愛,大多來源對吉拉娣的仰慕以及在國外孤獨寂寞的心理,他的愛衝動、強烈卻短暫,經不起時間考驗。
諾帕朋雖然在國外接受教育,但也受到了封建禮教的影響,骨子深處透著濃厚的封建氣息。他深知自己學成回國後必須與自己的未婚妻結婚,因此,他在面對吉拉娣時,有意隱瞞並逃避了自己的真實情況。在日本求學三年,吉拉娣是首個讓他在異國他鄉感到溫暖的人,因而他強烈地渴望得到吉拉娣的愛。可由於深受封建禮教的約束,他雖然愛吉拉娣,卻迫於吉拉娣的身份,根本沒想過要極力爭取吉拉娣,導致在他對吉拉娣表白後的第二天就產生了疑惑。直至最後,六年過去了,諾帕朋產生了“現在他的事業和未婚妻才是他人生新的起點”的想法,再也沒了當初的深沉而熱烈的情感。
衍生形象
人物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欒文華: 作者並沒有把諾帕朋作為一個重要人物來寫,他雖然是個留學生,但很難說是個時代的先進人物,他對蒙拉查翁·吉拉娣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驚羨於她的美麗的衝動,很難說他們是志同道合。他的愛情是熱烈的,但是並沒有深厚的基礎,因而它就經受不住時間和距離的考驗,在愛情與銀行業之間,倘有矛盾和衝突的話,他選擇的是“事業”,他不會為蒙拉查翁·吉拉娣去犧牲。蒙拉查翁·吉拉娣的看法是對的,諾帕朋從一開始就不理解她,這是蒙拉查翁·吉拉娣的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