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營遺址

諸葛營遺址

諸葛營村東側一田壩中為永昌漢晉時期古城址,雲南省人民政府於1987年12月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考古資料反映,該古城始建於東漢,今遺址城牆東西長365米,南北寬310米,呈四方形,占地為11.32萬平方米,城西有外廊,出土有大量漢晉時期的幾何紋磚、布紋瓦、捲雲紋瓦當等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葛營遺址
  • 位於保山城南4公里的諸葛營村
  • 詞性:名詞
  • 屬性:地名
規模結構,出土文物,諸葛營與漢營,

規模結構

諸葛營遺址位於保山城南4公里的諸葛營村(又名漢營),為雲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漢代建築遺址。
該城址呈長方形,東西寬320米,南北長375米,面積14萬平方米,四圍城牆用紅、白粘土摻沙石夯築而成,除西北角因昔日修路被挖斷外,其餘部分保存較好。東、西兩牆中段尚存由磚石堵塞的城門痕跡。城牆底寬14.5米,上寬8.9米,殘高2米—4米,各牆斷面均見明顯的夯土層次,紅白兩色相間,層厚多在8厘米—12厘米之間,最高的地方現在40餘層,夯築工程相當浩大。

出土文物

該遺址於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早年村民耕作取土時常在城牆內挖出鋪設齊整的石子路、夯築平實的房屋台基及成罐的銅錢等遺蹟遺物。此後,又出土了大量的形體寬大厚重、顯現東漢風格的古磚古瓦。其中,板瓦為三分瓦,最完整的一件長46厘米、寬37厘米,青灰色,凸面飾細繩紋,凹面為粗布紋;筒瓦為二分瓦,完整者長40厘米,直徑15厘米,顏色、紋飾與板瓦同;磚多長方形,大小不等,最大件為47×25×10.5(cm3),最小件為35×22×7(cm3)。另有一種楔形磚,磚的一側均有模印裝飾圖案,多為棱形、卷草、圓餅、五銖錢、搖錢樹等,其中一件除紋飾外還在一端印有隸書“太康四年造作”銘文
保山市隆陽區城南5公里處永昌路東側,有一個村子名叫諸葛營,又叫漢營,最早稱鳳凰村,今有居民1200多戶,4800多人。大姓有楊、張、葛等。在這裡,祖祖輩輩都在傳說他們遙遠的歷史,一些傳說已被考古發現證實。

諸葛營與漢營

諸葛營的漢文化歷史久遠豐厚。僅是諸葛營村名的來源,就有其悠久歷史。據村里武侯祠中明宣德年間孔初撰寫的《諸葛忠武侯祠記》載:“民相謂曰,若等諸葛公遺民也,相率安營屯兵,以生以長,遂名之曰諸葛營。復於營中構諸葛祠。”明萬曆《雲南通志·卷二》也說,諸葛營“相傳諸葛孔明南征屯兵之所。孔明既凱旋,漢人有遺於此者,聚廬世居,至今猶稱為舊漢人。”這說明,諸葛營的漢族居民至少在明代以前就在此定居,而不像雲南其他許多地方,漢族居民多是明代大規模遷移而來。在諸葛營世世代代的傳說和地方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出這裡是諸葛亮軍隊的“安營屯兵”之地,當地的居民是諸葛亮軍隊南征平定永昌郡後的“遺民”,故這個村子也就被稱為“諸葛營”,而明代後來進入此地的漢移民也就稱原來的居民為“舊漢人”。諸葛營原不叫“諸葛營”,而叫“鳳凰村”,說明此地在蜀漢以前就有漢民居住了。而“漢營”一名,也許是取“蜀漢軍隊安營屯兵”之意,故稱“漢營”。至今,這個村子的百姓還在使用“諸葛營”和“漢營”兩個名稱。
與諸葛亮有關的遺蹟
諸葛營村除上述三個與諸葛亮南征極有淵源的名稱外,還有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遺蹟和傳說——
諸葛堰。位於村子西北,現水池的水域面積17.2平方公里,蓄水208萬立方米,灌溉田地面積達1萬多畝。相傳,這個池塘是諸葛亮率軍南征永昌時,駐紮諸葛營,因戰馬飲水困難,即在村西北法寶山下修建一個長寬約450米的蓄水池,供馬飲水,時叫“洗馬池”,後稱“諸葛堰”。明清和民國時期相繼修建過,形成現今之規模。
漢營走馬場。位於村南沙河旁,為保山古代外八景之一。據說蜀漢軍隊開到鳳凰村駐紮後,便在村南開闢了一個騎射練習場,並在場邊建有“觀騎樓”,除平時訓練騎射外,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七定為“走馬盛會”,召集周邊各地騎手和蜀軍比武演習,並進行騎術表演。蜀軍走後,此習俗一直沿襲,直到明代依然空前壯觀。明代詩人毛鉉謫戍永昌時,寫有《漢營走馬》詩讚云:“我聞漢諸葛,深入不毛地。廟食在此邦,世遠名愈高。至今蒲僰兒,猶能記前朝。曾傳訓練法,弓刀隨所操。走馬不執韁,手中弄旌旄。紅藤束兩腕,捷若猿與猱。垂身掠地過,取物名奪標。一呼萬人和,軍容亦何驕。持酒爭勞之,俱曰毋足勞。”這首詩,是作者親眼觀看“漢營走馬”盛會表演後的真實寫照,描述了騎術比賽的高超及整個場面的熱烈情形。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增建“大生閣”,場邊設有高欄、垛塹和箭靶,使每年的“走馬盛會”更加壯觀。每年會期,遠近各民族騎手,騎著各色駿馬雲集此地,永昌府文武官員登上觀騎樓,觀賞比武演練,評定騎術武藝。城鄉民眾紛紛前來觀賞,人流擁擠不堪,參加比賽的數百名騎手,“一”字形排在觀騎樓前,主持者青旗揮動,隨著一聲號炮,騎手們催動坐騎,執弓撘箭,向箭靶方向直奔,到規定的射程內,張弓放箭,又反身騎馬疾射,如此3趟,優勝者獲得錦旗、馬匹或銀兩獎賞。隨後,又進行各種精彩的騎術表演。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大生閣”被火毀,只存“觀騎樓”,但“走馬盛會”依然傳承,直到民國初年才淡去。
武侯旗台、武侯祠。據《雲南通志·卷十三》載,諸葛營村東有“旗台”,為一土墩,高2米,周長10餘米,俗稱“武侯旗台”,當地民眾稱“中墩”。另在村南又築有7個墩,墩與墩之間相距二三米,當地民眾分別稱其為“馬將墩”、“武將墩”、“張將墩”、“車將墩”等。村東還有“右軍台”,據清乾隆《永昌府志》載,為蜀漢諸葛亮軍隊南征永昌時“右軍屯兵之地”,故稱為“右軍台”。村中還建有武侯祠,據《諸葛忠武侯祠記》碑載:“營中構諸葛祠……自祠之作,迄今千百餘歲,不知其幾興廢矣。”可見該武侯祠至少是在明代以前所建。祠內原有諸葛亮塑像,於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兵燹被焚後未重修,今遺址有一舊公房。
東嶽廟。據明嘉靖年間張含撰的《東嶽廟記》載,村中東嶽廟始建唐南詔時,其後屢有修建,供奉諸葛武侯神像。清康熙年間,永昌總兵周化鳳主持大修,後鄉民又集資興建關聖宮、地藏寺、三皇殿、觀音閣等,占地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為“三進兩院”式。現已破舊,由村老年協會管理使用。
諸葛營村諸多與諸葛亮軍隊有關的遺蹟和傳說,已進一步從考古文化中得到有力佐證。
全國重點文物漢晉古城
考古發現,諸葛營村東側一田壩中為永昌漢晉時期古城址,雲南省人民政府於1987年12月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考古資料反映,該古城始建於東漢,今遺址城牆東西長365米,南北寬310米,呈四方形,占地為11.32萬平方米,城西有外廊,出土有大量漢晉時期的幾何紋磚、布紋瓦、捲雲紋瓦當等遺物。有些出土的磚瓦上標有紀年文字,如:“建安四年造作”(東漢末期,公元199年)、“延熙十六年七月十七日亡”(三國蜀漢末期,公元253年)、“元康四年造作”(西晉初期,公元294年)、“長樂壽未央”和“五銖”等銘文、圖案,為漢晉時代流行的紋飾。其分布最廣的是瓦礫,堆積達1米,出土有完整的瓦,分為板瓦和筒瓦兩種,形狀古樸大方。板瓦為三分瓦,有的長達46厘米,寬37厘米,厚2厘米。筒瓦為二分瓦,有的長達40厘米,直徑寬15厘米,厚2厘米。筒瓦有搭榫,子口直徑約4厘米。有的還附有瓦當。瓦當中有單線弦紋1圈,與西漢時期中原地區流行的捲雲瓦當風格一致。從這些出土的磚瓦上的文字和圖案考察,這一古城在當時應該有相當的規模。
2001年,該古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憾的是,從大量出土磚瓦上的文字,仍沒有考證出這座古城當時的名稱。關於古城的名稱,只能從一些史籍記載中去推論。保山歷史上曾是哀牢古國,漢代即設治,西漢設不韋縣,東漢設永昌郡。不韋縣設於今保山壩東金雞村,沒有爭議,而永昌郡址,沒有確切定論,也沒有遺蹟發現。那么諸葛營古城址,是否是永昌郡古城址?雖至今沒有發現出土文字作明確定論,但從史籍記載的推論上應該是確定的。《後漢書·西南夷列傳·哀牢》有這樣的記載說:東漢“建初元年(公元76年),哀牢王類牢與守令忿爭,遂殺守令而反叛,攻嶲唐(今雲龍縣漕澗一帶),太守王尋奔葉榆(今大理等地)。哀牢三千餘人攻博南(今永平),燔燒民舍。”據此,著名史學家劉琳在《華陽國志·南中志·永昌郡》校注中指出:“漢明帝永平十年,置益州郡西部都尉,治嶲唐(今雲龍縣漕澗一帶)。十二年(公元69年)設永昌郡,仍治嶲唐(今漕澗)。”並且認為在建初元年(公元76年),哀牢人攻破永昌郡治所嶲唐城(今雲龍縣漕澗一帶)後,“次年(公元77年)漢明帝討平之,郡徙治不韋當在此時。”這就是說,永昌郡治初設於嶲唐(今雲龍縣漕澗一帶),後遷於不韋縣。可以推論,今諸葛營這個古城址即是永昌郡治所在地。又根據《華陽國志·南中志·永昌郡》記載,到西晉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呂凱之孫為太守時,“值南夷作亂,閩濮反”,郡治“乃南移永壽(今耿馬等地)”。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古城址出土的有文字的紀年磚如東漢末期的“建安四年造作”、三國蜀漢末期的“延熙十六年七月十七日亡”、西晉初期的“元康四年造作”三塊紀年磚,即為大的三個時期跨度,是完全與永昌郡治存亡的三個時期跨度吻合的,即東漢——三國——西晉。尤其使我們驚喜的是,史書記載永昌郡於西晉元康九年南移永壽縣,而在南移前5年,現在即有一塊“元康四年造作”紀年磚出土。這就更加證實了諸葛營是永昌郡城所在地的確切性。這時的太守是呂凱之孫。因此,蜀漢諸葛亮南征永昌郡的軍隊駐紮在永昌郡城旁,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事。為此,當年永昌郡功曹呂凱和府丞王伉在這宮殿式的豪宅里執掌郡事——“執忠絕域”達10年之久,而且堅決抵制雍闓任永昌郡太守,忠於蜀漢,不投靠吳國。呂凱在這裡寫出的《答雍闓書》為後世所推崇,成為滇文名篇。後永昌郡平定後,諸葛亮認為呂凱和王伉忠於蜀漢功不可沒,於是把呂凱擢升為新設雲南郡太守,王伉擢升為永昌郡太守。
綜上撰述,諸葛營村的漢文化歷史悠久,與諸葛亮南征史事關係密切,村東古城遺址,極有可能就是東漢時期的永昌郡治所。
諸葛營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