諟

漢字首尾分解: 言是 漢字部件分解: 言日一走

筆順編號: 4111251251112134

筆順讀寫: 捺橫橫橫豎折橫豎折橫橫橫豎橫撇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諟
  • 屬性:多音字
  • 讀音:shì dì
  • 部首:言
  • 筆畫:16
  • 部外筆畫:9
基本信息,讀音,音韻參考,部首筆畫,基本字義,詳細解釋,詳細字義,漢語大字典,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基本信息

讀音

拼音:[shì] [dì]
注音:ㄕˋ ㄉㄧˋ

音韻參考

上古音:支部禪三母,zjie
廣韻:承紙切,上4紙,shì,止開三上支A常
平水韻:上聲四紙
粵語:si6
客家話:[客英字典] shi5 [海陸豐腔] shi6 [陸豐腔] shi3 [台灣四縣腔] sii5 [梅州腔] she5
潮州話:si6

部首筆畫

五筆86: yjgh 五筆98: yjgh
倉頡: yramo
四角號碼: 06681 鄭碼: skai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8ADF

基本字義

諟 shì ㄕˋ
◎ 〔~正〕同“是正”,訂正,如“~~文字。”
◎《尚書.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諟,古“是”字,猶此的意思。
其它字義
諟 dì ㄉㄧˋ
◎ 古同“”,審諦。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形聲。字從言從是,是亦聲。“是”意為“正對的”。“言”與“是”聯合起來表示“正確的言論”。本義:正確的言論。

漢語大字典

①[shì]
《廣韻》承紙切,上紙,禪。
是;校正。
②[dì]
《集韻》丁計切,去霽,端。
審諦。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諟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9
集韻》《韻會》《正韻》𠀤上紙切,嗜上聲。《說文》理也。《廣雅》是也。《玉篇》審也,諦也。《廣韻》正也。與是通。《書·太甲》先王顧諟天之明命。《傳》諟,是也。《疏》諟與是,古今之字異,故變文為是也。《𨻰書·姚察傳》硏覆古今,諟正文字。《注》諟卽是也。《集韻》或作提。
又《集韻》《正韻》𠀤丁計切,音帝。與諦同。或作𧫚。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諟
理也。從言是聲。承旨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理也。左傳。君與大夫不善是也。國語作王弗是。韋曰。是,理也。是者諟之假借字。韋注與許合。理猶今人言是正也。臣之行𧮂者王不能是正也。大學引大甲。顧諟天之明命。注。諟猶正也。
某氏偽大甲傳。諟,是也。皆與許合的意思。大學諟或為題。從言。是聲。承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