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古今品評》是2017年線裝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新。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古今品評
- 作者:夏新
- 出版社:線裝書局
- ISBN:9787512023604
《論語古今品評》是2017年線裝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新。
《論語古今品評》是2017年線裝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新。內容簡介《論語古今品評》是一曲中華古代文化頌歌,表達強烈的中國文化自信。 全書以獨特的歷史視野和文化邏輯演繹中華古代經典之微言大義。作者之評借古儒朱熹、李贄對...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為歷代儒客習閱之經典名篇。《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論語簡介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
《論語》成書於戰國時期,一直被儒家奉為最高經典。內容涉及社會生活諸多方面,如何修身養性,立身處世,如何齊家,如何治國,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等。兩千多年來流傳不息,影響深遠,至今,仍被視為修身、齊家、治國,乃至企業管理的思想寶庫。歷代名人多有學習心得和品評之言,我們可藉以用來...
《論語集解》是兩漢長期古今經學之爭後出現的第一部集解體訓釋專著,它吸收了漢魏時期《論語》注釋的優秀成果,加之編纂者何晏等人在當時政壇和學界的實力和影響力,因此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影響深遠,在我國的訓詁史上尤其是《論語》的訓釋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稱《論語集解》,又稱《集解論語》《何晏集解...
天步子,1966年生,江蘇人。現致力於研究國學、創作詩詞和楹聯,兼及書法。著有詩集《天步集》《詩類范選》《國學六品》(即《論語仁品》《孟子正品》《老子睿品》《莊子真品》《詩經雅品》《易經哲品》)《桴齋詩話》《古今名聯譜》《古今名聯鑑賞》等。所創作詩詞、楹聯、賦曾多次獲全國獎項,並被刻碑多次。
十四 人物品評 十五 弟子言論 十六 雜記 十七 孔子人生 序言 2006年秋冬之際,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邀我編寫一本關於《論語》的青少年讀物。由於如下兩個原因,我很高興地答應了。其一,《論語》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最重要的元典之一,在中華文明史、思想史上發生過極其重要的影響,對它多做一點普及工作,幫助今天的...
《論語(大美國學)》是2023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文心工作室編著。內容簡介 精選中文經典《論語》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糅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包括以下板塊:【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
《最美國學:論語》是2014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心工作室。內容簡介 精選《論語》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糅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以下板塊:【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
本稿還吸收了學界新近的研究成果,不但羅列《論語》古今註疏中的代表性見解,實事求是地加以選擇,而且重視以《論語》解《論語》。圖書目錄 孔子篇 一、孔子 二、自述 三、論孔 教學篇 一、學習 二、教育 三、論詩 君子篇 一、志 二、君子 三、士 四、善人 仁愛篇 一、仁 二、仁者 三、求仁 禮樂篇 一...
為人處世,經商從政第一書! 本書編者將眾多《論語》心得集結成集,以不拘泥於傳統的導讀方式,將中國傳統經典《論語》所蘊涵的道德精神與人生智慧闡發出來。或指點古今,融會貫通;或幽默俏皮,談笑風生,讓人在輕鬆愉悅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經典著作的永恆魅力。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
認識中國文化傳統要從儒家開始,認識儒家要從孔子開始,認識孔子則須從《論語》開始。《論語》是部什麼書?我說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部奇書。《論語》是語錄體,以記言為主(也記行);“論”通倫,倫次即編次之意。這是一本由孔門弟子(包括再傳弟子)記錄編訂的孔子言行錄,其中也有弟子的言行。孔子一輩子沒寫...
《新解新悟大國學·論語全解》是2011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為一部優秀的國學典籍,《論語》對古今中外的歷史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其思想精髓已經滲透到中華兒女的性格當中。成為中華民族的美德。內容簡介 《新解新悟大國學·論語全解(雙色圖文珍藏版)》內容簡介:今天,我們更全面地來看待這部著作,它不僅...
本書將通過論語,幫助讀者走近孔子、了解孔子、體會孔子的思想。目錄 前言 上卷 修養篇 一、為學 二、求道 三、修德 四、體仁 五、擇中庸 六、識時務 七、知進退 八、達生死 九、君子人格 十、聖賢品性 十一、儒者品行 十二、人物品評 中卷 禮儀篇 十三、禮制與人情 十四、常禮 十五、婚禮 十六、喪禮 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