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英國政治

《論英國政治》是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英國政治
  • 作者:郭嵩燾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光緒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己巳。冬至。當西曆十二月廿二日。旁註:英國立斯得斯貴爾地方,並法人居住。略考英國政教原始:議院之設在宋初,旁註:英自漢時始立國,即有議會,多以教師〔士〕操其權,歷久而規制益詳。距今八百餘年。至顯理第三而後有巴力門之稱,一千二百二十五年,當宋理宗紹定五年。即今之上議院也。一千二百六十四年,令諸部各擇二人,海口擇四人入巴力門會,為今下議院所自始。上院名羅爾德,世爵之稱也;下院名高曼。義德第三即位五年,一千三百三十一年始分上、下議院。軍國大事,先咨之高門士,以達上院,而後白行之,其長曰斯比格。買阿爾之設今稱梅爾,買、阿二字之合音也,在一千一百八十年後,當宋孝宗淳熙時。設立倫敦買阿爾衙門,令民自選。又越百餘年,旁註:亦在義德瓦第三時。當元之中葉,始令聽訟者由如力代證枉直。如力者,地方良民也,為今律師代質所自始。一千四百年後,始用羅經定方向,用自鳴鐘定時刻。英人加斯敦始鏤版印書。其時考象緯者推驗災祥,由此而益勤於測候;言物化者講求黃白點化之術,由此而益明物之本質。以上諸法皆由中土流傳西洋。一千四百八九十年間,顯理第七時始造紙;開通東西海道,多造戰艦,置炮其上。顯理第八當明武宗正德時,造船容萬三千石,置炮百二十有二。一千五百四十七年義德第六即位,商人始立公會,以闢地行賈為事。一千五百八十三年女主以利沙伯時,實明神宗萬曆十一年也,商人立公會,通亞細亞東方,始至中國,周曆印度數部。於是地中海東方海口皆設領事官。置會館倫敦,曰“倫敦至東印度商人會館”,通商各國。亦於是時設立公使。英人有倍根者,著書考察象緯術數。一千六百二十三年,惹迷斯第一旁註:為英蘭兩部合國之始。始創造新聞紙。其後查爾斯第一即位,國變多故,而學藝始盛。哈爾非為血絡周流之學,而醫術益精。哈略測水星過日,而推測之術益驗。觀象儀器,及格物家講求化學,實事求是,多興於其時。一千六百五十三年,當順治十年,格朗挖立,始運地中海東方棉花製造布匹,立倫敦大信局。又三年,禁止平民開信局,命大臣主之。一千六百七八十年間,查爾斯第二時,修明律法。沙非斯伯烈創定哈別斯高伯斯之律以除虐政。是時議院已分二黨,附和朝政者朝黨也,名曰多利;違異朝政者野黨也,名曰輝格。一千六百九十四年威廉第三時,立醫院于格林里治,養兵船軍士受傷及老病者。又前一千六百六十年,查爾斯第二建一會堂曰勞爾婆塞也的,言王會也。集天文、算學之士其中,厚餼之。其著聞者曰包以爾,曰何格,曰瓦立斯,曰巴羅,曰哈力。始為光學者曰紐敦。創作遠鏡者曰克勒格力。先為反照之器,明行星、定星旋轉排列之理,曰茀蘭斯得。哈力考察彗星往還別一軌道,按時而見。一千六百七十五年始建觀星台。一千七百二十年法王驅逐耶蘇教,來英者五萬人,織作呢羽細布及諸奇巧由此始。一千七百三十五年若爾日第二時,當雍正十一年,瓦爾波立商稅之法,置藏貨之室,貨出始納稅。一千七百五十二年始行新曆。舊曆以三月二十五日春分節為歲首。有哈力生者,修正時辰表,可測經度;獻於朝,酬二萬金。塞耳寒斯倫家有博物院,朝廷出資購之,博物院肇始於此。斯米敦建一塔於以的斯敦海口,頂置燈,標識往來舟楫,海口引船燈桿肇始於此。一千七百五十六年,當乾隆二十年,英商在印度加爾各搭為孟加拉所襲,執一百四十六人。麻德拉斯壘主格來茀,敗孟加拉部長於伯拉西,遂據有孟加拉,為英人據有印度之始。一千七百六十九年若爾日第三時,當乾隆三十四年,始開煤礦,以火輪器汲水。英人名瓦的者,始創火輪舟車之利。一千七百八十五年始用火輪器織布。一千七百八十一年,天文士黑爾舌測得新行星名於拉納士。一千七百八十九年作大遠鏡,能測前所未見天空列宿。一千七百九十六年醫士日納爾立種牛痘法。一千七百九十年厚亞德修明囹圄之法。一千八百七年始用氣學,以媒〔煤〕氣代燭。一千八百十一年造火輪船行海,實嘉慶十六年也。旁註:是時火輪船惟行近海,至一千八百三十八年,當道光十八年,始開火輪船至美國紐約克。一千八百十六年,英人帶非制一燈球,入礦開採,免於引火。一千八百一年始造人丁冊籍,每十年一修。國中各處立官塾。一千八百二十九年造火輪車。旁註:一千八百三十八年由倫敦至北名罕東路始成,凡三百五十里。時造火輪器者勒尼,識草木者邦斯,考求物質者帶味,畫工穵斯得茀西里,覓新地者格拉克。一千八百三十八年始設電報法通線。一千八百四十年,當道光二十年,立公司通信之法,由火輪舟車遞送。一千八百五十一年始造博物玻璃院,名曰格勒得格西比申,綿亘三里,各國方物依地球緯度陳列。計英國之強,始自國朝,考求學問以為富強之基,亦在明季,後於法蘭西、日耳曼諸國。創立機器,備物制用,實在乾隆以後。其初國政亦甚乖亂。推原其立國本末,所以持久而國勢益張者,則在巴力門議政院有維持國是之義;設買阿爾治民,有順從民願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與民交相維繫,迭盛迭衰,而立國千餘年終以不敝,人才學問相承以起,而皆有以自效,此其立國之本也。而巴力門君民爭政,互相殘殺,數百年久而後定,買阿爾獨相安無事,亦可知為君者之欲易逞而難戢,而小民之情難拂而易安也。中國秦漢以來二千餘年適得其反,能辨此者鮮矣。

作者簡介

大變動時代容易產生大思想家。郭嵩燾生活在清代道鹹同光之際,中國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天朝帝國”變為列國之一,由閉關自守變為被動開放,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啟動工業化進程。郭嵩燾敏銳地感受到時代變動的脈搏,走在了時代思想的前列。他努力了解西方,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與良善的制度,反對因循守舊。他不畏人言,勇於擔當,出任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盡力介紹西學西制,呼籲中國走向世界,雖備受攻擊而百折不撓,無怨無悔。他學養深厚,博古通今,對中國社會諸多問題的批評,對中外諸多交涉得失的分析,均鞭辟入裡,見識超群。編者簡介熊月之,1949年生,江蘇淮陰人,198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專著有《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馮桂芬評傳》、《異質文化交織下的上海都市生活》等;主編《上海通史》;論文有《論郭嵩燾》(1981)、《郭嵩燾出使述略》(1983)、《論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紛爭》(1983)等百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