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唆犯

論教唆犯

《論教唆犯》是198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振興。本書主要講述了教唆犯這一概念以及研究教唆犯的理論意義和現實社會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論教唆犯
  • 作者:吳振興著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6年
基本信息,章節目錄:,

基本信息

拼音題名
lun jiao suo fan
其它題名
並列題名
ISBN
責任者
吳振興著
出版者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
出版時間
1986
中圖分類號
D914
附註
摘要

章節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研究教唆犯的現實社會意義和理論意義
第一節 研究教唆犯問題的現實社會意義
一 從正確認識教唆犯的社會危害談起
二 同教唆犯作鬥爭是綜合治理社會治安的需要
第二節 研究教唆犯的理論意義
一 教唆行為是一種獨特的行為方式
二 研究教唆犯是深化共犯理論的需要
第三節 要注意劃清兩個界限
一 教唆犯罪與撥弄是非的界限
二 教唆青少年犯罪與向青少年灌輸剝削階級思想的界限
第三章 中外刑法史中的教唆犯問題
第一節 中國刑法史中的教唆犯問題
一 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關於教唆犯的律例
二 我國近代以來及國民黨時期關於教唆犯的刑事立法
第二節 外國刑法史中的教唆犯問題
第四章 資產階級的兩種共犯理論中的教唆犯問題
第一節 關於兩種共犯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 共犯從屬性理論是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產物
二 共犯獨立性理論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產物
第二節 關於共犯從屬性理論
第三節 關於共犯獨立性理論
第四節 關於日本的“獨立教唆犯”問題
第五章 教唆犯的概念及其範圍
第一節 教唆犯的概念
一 關於教唆犯的概念的解釋
二 教唆犯與其它共犯者的區別
三 教唆犯與傳授犯罪方法犯的區別
四 教唆犯的概念本身是否要求被教唆者必須實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為
第二節 教唆犯與間接正犯
一 間接正犯的概念
二 間接正犯的基本形態
三 教唆犯與間接正犯的相似之處及其區別
四 我國刑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後半段規定的基本精神
第三節 關於所謂教唆犯的過失犯與過失犯的教唆犯問題
一 存不存在過失共犯
二 存不存在教唆犯的過失犯
三 存不存在過失犯的教唆犯
第四節 關於所謂教唆犯的不作為犯與不作為犯的教唆犯問題
一 犯罪行為的兩種表現形式
二 存不存在教唆犯的不作為犯
三 存不存在不作為犯的教唆犯
第六章 教唆犯的種類
第一節 單獨教唆犯與共同教唆犯
一 單獨教唆犯
二 共同教唆犯
三 關於“幫助教唆犯”的問題
第二節 直接教唆犯與間接教唆犯
一 直接教唆犯
二 間接教唆犯
三 間接教唆犯與其他教唆犯的異同
第三節 一般教唆犯與特殊教唆犯
一 劃分一般教唆犯與特殊教唆犯的由來
二 一般教唆犯與特殊教唆犯的構成條件
三 一般教唆犯與特殊教唆犯的區別
第七章 教唆犯理論中的幾個疑難問題
第一節 教唆犯的錯誤
一 關於教唆犯的錯誤的概念
二 同一構成要件範圍內的錯誤
三 不同構成要件範圍內的錯誤
四 對教唆對象的認識錯誤
第二節 教唆犯的數罪併罰
一 同一教唆犯向數人進行教唆
二 一個教唆行為觸犯數個罪名
三 教唆犯對同一被教唆者的連續性教唆
四 教唆犯對同一被教唆者的選擇性教唆
第三節 教唆犯與犯罪階段
一 預備的教唆
二 未遂的教唆
三 中止的教唆與教唆的中止
第四節 教唆犯的因果關係
一 教唆犯的因果關係的含義
二 幾種不恰當的提法
第五節 教唆犯的競合
一 教唆犯與主犯的競合
二 教唆犯與從犯的競合
三 教唆犯與脅從犯的競合
第六節 教唆犯與身份
一 關於身份的概念
二 教唆犯與身份
第八章 我國刑法中教唆犯的處罰
第一節 關於教唆犯的定罪
第二節 關於一般教唆犯的量刑
第三節 關於特殊教唆犯的量刑
第四節 關於未成年人的教唆犯的量刑
第五節 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 實行犯“過限”問題
二 重合性教唆問題
三 概然性教唆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