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振武以北事宜狀》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振武以北事宜狀
- 作者:李德裕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論振武以北事宜狀》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
《論振武以北事宜狀》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論振武以北事宜狀右,緣回鶻牙帳漸移向東,去振武疆界稍近,今以草青馬壯,深慮有意窺邊。望令劉沔於雲伽關及邊界要害添兵,嚴加警備,先令鄭許、陳滑兩道兵馬於代州就糧。今緣...
《論關中事宜狀》是唐代文學家陸贄創作的一篇文章。作品原文 論關中事宜狀 右。臣頃覽載籍,每至理亂廢興之際,必反覆參考,究其端由。與理同道罔不興,與亂同趣罔不廢,此理之常也。其或措置不異,安危則殊,此時之變也。至於君人有大柄,立國有大權,得之必強,失之必弱,是則歷代不易,百王所同...
《論緣邊守備事宜狀》是唐代陸贄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處為《全唐文》。作品原文 論緣邊守備事宜狀 右。臣歷覽前代史書,皆謂鎮撫四夷,宰相之任。不揆暗劣,屢敢上言,誠以備邊御戎,國家之重事;理兵足食,備御之大經。兵不理則無可用之師,食不足則無可固之地,理兵在制置得所,足食在斂導有方。
振武軍卒作亂案,此案發生於唐代。案件詳情 唐憲宗元和中,振武節度使李進賢,不體恤士卒,節度判官嚴澈亦以苛刻得李進賢信任。元和八年十月,回鶻發兵向漠南而來,將西擊吐藩;進至西受降城以北,唐邊軍戒嚴。李進賢派屬將楊遵憲領五百騎兵赴東受降城,以防備回鶻。嚴澈供給他們的資裝量少質次,途中宿營時,楊...
振武軍,唐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閏四月)初分朔方節度置振武軍節度,屬關內道,單于都督府治,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尋復屬朔方,大曆末又置,領綏、銀、麟、勝等州、東中二受降城、及振武鎮北等州軍。今陝西綏德以北及內蒙古南部之地,中和以後屬於河東。發展歷史 振武軍以唐時黃河支流之一的振武河命名,其...
《蔡襲傳》是唐代李溪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蔡襲傳 蔡襲者,自言裨將也,不詳其氏族源胄。至襲居北部振武軍,學擊劍,沉勇好奇謀,功名初無知者。嘗任氣與人鬬而斃之。時故司空劉沔以右僕射為振武節度使,聞之,收襲系獄,將杖殺之,經宿而死者復甦,故襲得免死,謫役。數年,沔移鎮河東。武宗初,匈奴...
唐·陸贄《論關中事宜狀》:“徙郡縣豪傑處之陵邑,選四方壯勇實之邊城。”《宋史·兵志二》:“陝西、河北‘振武’,河北、京東‘武衛’,陝西、京西‘壯勇’……皆為禁兵。”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宋金官印》:“以《宋史》考之云:壯勇,宋初禁軍,隸侍衛司,以招獲羣盜、配近京徒役者拔立。
郭威得知此事後,召郭崇威等前來,陳說楊邠等人冤死及密詔的事宜,假意請他們“奉行詔書,取吾首以報天子”。郭崇威等早已會意,一邊哭泣,一邊表態,願意隨郭威“入朝自訴”,清除隱帝身邊的“鼠輩”。同月,郭威派郭崇威率騎兵作為先鋒,南下“清君側”。癸未日,郭崇威等與劉承祐所派的慕容彥超部在劉子陂遭遇...
當時河中、河東、振武、義武四軍為恆州北面招討,會於定州。正月二十六日,河東大將王榮克王承宗洄湟鎮。惟吐突承璀因威令不振,故與承宗戰屢敗,左神策大將軍酈定進戰死。諸軍討王承宗久而無功,白居易上言二痛惜、二深憂,勸憲宗早罷兵。元稹被貶為江陵士曹 河南尹房式因有不法之事,東台監察御史元稹奏請...
唐武宗李炎乃詔命振武節度使劉沔屯兵雲迦關。唐會昌元年(841年)二月,回鶻內部爭戰,牙帳附近的13個部落擁立王子烏希特勒為烏介可汗,南保錯子山。九月,唐廷詔命河東、振武軍隊嚴加防範,並給烏介穀米2萬斛,助其度荒。十一月,回鶻烏介可汗帶兵劫殺了送唐太和公主南歸的達乾等人,把公主作為人質,向南穿過戈壁,...
嘉靖四十三年三月與胡宗憲順利交接,沈默任禮部右侍郎兼東南經略,總領東南軍政,節制六省文武。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沈默身為東南經略,平定了南京振武營兵變、贛南匪亂和衢州銀礦之亂。嘉靖四十四年七月稱病返京,升從二品中奉大夫、政治卿,食雙祿,賜穿鬥牛補服。而後,一直在病休中。嘉靖四十五年一月,受海瑞...
新泉守捉一,在今寧夏吳忠市以北及內蒙古西南部之地,大中以後亦曰靈武節度使,大順初止領靈鹽二州,今寧夏吳忠市東北部地。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區為防禦後突厥汗國設定的節度使,天寶十節度使之一。擁立唐肅宗和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力量,後轄區分割為朔方、振武、夏綏、邠寧、涇原和鄜坊。朔方軍是唐朝活躍在西北...
抄部咨院札行前按臣王世功,備行陝西按察司並莊浪道勘擬去後,除范芝俟勘,問糊至日,容臣另本具奏外,茲於順治六年七月初九日,據莊浪道右參議馮士標呈,問得一名馮如京,年三十九歲,山西太原府振武衛人,由恩貢於順治元年七月內推升北直永平府知府,二年五月內推升陝西靖邊兵備道副使。四年四月內推升...
定難軍節度使,又稱夏綏(銀)節度使,唐朝貞元中分振武朔方二節度置夏州節度使,治夏州。初曰夏州節度,領夏、綏、銀三州,兼領宥、鹽二州,今陝西綏德以北、甘肅寧夏道東部、及內蒙古南部之地,亦曰鹽夏長度使,廣明初拓跋思恭有其地,賜號定難軍,五代因之,宋入於西夏。歷史沿革 定難初建 唐德宗貞元中...
次年,以謀略處置魏博(今河北大名)事宜,致其內部兵變,使田興率六州歸順朝廷。又奏準振武(今內蒙和林格爾北)、天德(今內蒙烏拉特前旗東)開營田四千八百頃,省費足食,邊防益固。與李吉甫不合,九年,以病罷相,授禮部尚書。十年,出任華州刺史,入為兵部尚書。十四年,出任河中節度使。十五年,復為兵部...
鐵血會,清末革命組織,早在辛亥革命前,即在孫中山先生的號召下,在北方建立“鐵血會”和“北振武社”等革命組織。我雖年逾古稀,耳聾目噴,但願盡我殘年餘力,把這些史料記述下來,以供歷史研究者參考。“鐵血會”簡介 先父丁開嶂生於1870年,原名作霖,字小川,河北省豐潤縣南青坨人。少時讀書於鄉間私塾。20歲...
大曆末,遷單于都護、兼御史中丞、振武軍使。代宗密謂之曰:“北蕃縱橫日久,當思所御之計。”光晟既受命,至鎮,威令甚行。建中元年,回紇突董梅錄領眾並雜種胡等自京師還國,輿載金帛,相屬於道。光晟訝其裝橐頗多,潛令驛吏以長錐刺之,則皆輦歸所誘致京師婦人也。遂給突董及所領徒悉令赴宴,酒酣,...
天街之北,旄頭已落;絕轡之野,蚩尤未縛。俾我元侯,恢弘遠略;終取單于,系之徽索。陰山寢鋒,亭徼弢弓,萬里昆夷,九譯而通。蠻夷既同,天子之功;儒臣篆美,刊石垂鴻。(《紀聖功銘》)④仲武是見機之人。(《回鶻事宜狀》)鄭畋:仲武會昌時功第一。(《新唐書》)劉昫:①若李載義、張仲武、...
後來,先鋒官振武將軍宗愨想了個辦法。他說,百獸都害怕獅子,大象大概也不會例外。於是,連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許多假獅子,塗上五顏六色,又特別張大了嘴巴。每一個“獅子”由兩個戰士披架著,隱伏草叢中。他還在預定的戰場周圍,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阱。敵方驅象軍來攻,宗愨用弓放出了假獅子,這種“雄獅...
太原城周長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側包磚,共開八門,東曰宜春、迎暉,俗稱大東門、小東門,西曰振武、阜成,俗稱水西門、旱西門,北曰鎮遠、拱極,俗稱大北門、小北門,南曰迎澤、承恩,也就是民間所謂的大南門和新南門。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太原的兩座南門,大南門的地名至今仍在沿用,而迎澤二字,更是成為...
八月初二,劉裕到達潼關,即以朱超石為河東太守,命其與振武將軍徐猗之於河北會合薛帛,共攻重要戰略渡口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後秦平原公姚璞與姚和都擊敗晉軍,斬了徐猗之,朱超石逃回潼關。此時,王鎮惡請求率領水軍從黃河入渭水,逼向長安。劉裕採納了他的建議。王鎮惡軍出發後,正值後秦恢武將軍姚難由香城...
曾任鐵林軍將、突陣指揮使、左廂馬軍都指揮使、遼州刺史、天雄軍馬步都指揮使、代州刺史、石嶺關以北都知兵馬使、振武節度等職。天祐十五年(公元918年)去世,後被追封為“太尉”。李存璋 李存璋生年不詳,後梁龍德二年(922年)去世,字德璜,五代雲中(今山西大同)人,唐晉王李克用養子,軍事將領。 李存璋先後...
烏素固部和西室韋等部,在8世紀中葉以後因軍事行動已轉移到陰山之陽的振武附近,軍事上受挫後似未返回原故地,在遼金時代與黑車子室韋同被稱為陰山室韋。黑車子室韋稱號見於唐後期,他是和解、那禮等部在南徙過程中採用的新稱號,新居地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至山西省大同市一帶,被遼征服後不久。其名漸不復...
”於是台御史李松令三軍皆解甲,異服微入城,授密策,而以李寧、李興伏東南隅,劉言、李維藩伏南瓮城,宿振武、霍九皋伏西南隅,而台御史及任天祚坐南樓,因與軍士約曰:“如虜入圈聽撫,則張旗志以為號,諸軍當按甲勿起。不然者,三軍皆鳴炮,若等聞炮鳴,即提桴鼓,鼓行而前,如令。”亡何,二奴果...
安從進(?~942年),代北振武軍(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人,沙陀族。五代時期大臣。早年隨隨後唐莊宗滅亡後梁,領貴州刺史,歷任保義、彰武、順化軍、山南東道節度使。後晉建立後,加位同平章事。天福六年,發動叛亂。天福七年,高行周攻破城池後,安從進全族自焚。人物生平 後唐時期 出身胡人,但祖輩皆為唐朝騎...
後溝古文化遺址:位於沛霖以北後溝村東半坡上,發掘有古陶窯、灰陶片等。四甲坪古文化遺址:位於烏金山四甲坪,東西寬1500米,南北長2000米,屬新石器時期遺址,發掘文物有紅陶、彩陶等。古戰場遺址 位於烏金山之臥虎山。唐末,沙陀人李克用進攻太原,與振武軍節度使契芯璋戰於此,這裡為著名的古戰場。孟良古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