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孫璹張輔國狀

《論孫璹張輔國狀》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孫璹張輔國狀
  • 作者:白居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論孫璹張輔國狀
孫璹
右,伏以鳳翔右輔之地,控壓隴蜀,又近國門應巴姜,最為重鎮,承前以來,多擇有功勳德望者為之節度使。昨者孫璹忽除此官,臣緣素未諳知,不敢輕議可否。及制下之後您頁,甚不愜人心。孫璹雖久從軍,不聞有大功效,自居禁衛,亦無可稱,至於姓名,眾未知有。縱有才略堪任將帥,猶宜且試於小鎮,不合便授此重藩。豈唯公議譽燥嘗之間,以為過當,亦恐同類之內,皆生幸心。況今聖政日明,朝綱日舉,每命一官一職,人皆側耳聽之,則除授之間,深宜重慎。今孫璹已受成命,未可遽又改移,待到鳳翔,觀其可否,以後不可不審。伏恐聖聰要知。
張輔國
右,輔國當徐州用兵之時,已有殊效,及李錡作亂之日,又立大功,忠節赤誠,海內推服,近來將校,少有比倫。已蒙聖恩授金吾大將軍,以示獎勵。以臣所見,更宜與一方鎮,以感動天下忠臣之志,以摧攝天下奸臣之心。何者?輔國之事,無人不知,方鎮之榮,無人不愛,若輔國更得節度使,天下聞知,人皆為貪寵榮,誰不爭效忠順?萬一若一方有事,一帥負葛艱欠恩,則麾下偏裨,競為輔國,亂臣賊子,不敢不息。一則明勸忠貞,二則暗銷禍亂,聖人機柄,正在於斯。今輔國聞已有年,亦宜速用,事不可失,臣深危檔榆惜之。然以輔國未曾為理人官,恐未可便授大鎮,若近邊次節度有要替處,與輔國最為得宜。謹具奏聞,謹奏。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道廈霸陵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轎訂探旋慶集》傳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