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傳統法律中比附的合理性

論中國傳統法律中比附的合理性

《論中國傳統法律中比附的合理性》是2018年6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春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論中國傳統法律中比附的合理性
  • 作者:黃春燕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頁數:290 頁
  • ISBN:9787562083191
  • 定價:36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我國傳統法律中的比附制度在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中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特定立法模式下的適應性,《論中國傳統法律中比附的合理性》緊緊圍繞比附在我國古代幾千年的法制歷程中為什麼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一主線進行論述,挖掘比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深層原因。比附在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中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不僅在於這一制度的背後有深厚的思想基礎和思維基礎的支撐,還在於能夠彌補機械地、呆板地緣法裁斷帶來的弊端.通過比附定罪和比附量刑實現相似案件相似處理以及“刑罰中”的司法目標.從而有利於司法公正的實現。同時應該注意,比附作為一種制度,具有合理性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我國古代通過嚴格的審轉制度和嚴厲的責任追究制度對比附的適用進行規範和限制,以有效約束司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從而克服比附適用的消極方面的作用和價值,很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方面的價值和作用,使比附成為緣法裁斷的有益補充。

作者簡介

黃春燕,山東平原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政法論叢》雜誌責任編輯。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律史、刑法學。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2014—201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出站報告《古今量刑問題比較研究》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學術委員會評審,榮獲2016年度優秀博士後研究報告。

圖書目錄

總序
摘要
Abstract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現狀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現狀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主要內容
一、研究對象
二、主要內容
第三節 創新之處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比附制度的歷史源流
第一節 “比附”詞義考證
一、“比”字考證
二、“附”字考證
三、比附的詞義
第二節 比附的制度淵源
一、先秦時期的“比
二、秦朝的“比
三、漢朝的“比
四、唐宋時期:“舉重明輕、舉輕明重”和列舉式的“比附”
五、明清時期:比附作為法律進一步確定
第三節小結
第二章 比附制度的思想淵源
第一節 中國古代主流思想家關於法律局限性的認知
一、中國古代主流思想家認識到法律的穩定性與適應性之間的矛盾
二、比附裁斷有利於增強古代法律的適用性
第二節 中國古代刑罰“中”的思想對比附裁斷的影響
一、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刑罰中”的思想
二、傳統立法模式下比附的適用有利於“刑罰中的實現
第三節 中國占代的“經權”思想對比附裁斷的影響
一、中國古代的“經權”之道
二、比附裁斷是“行權有道
第四節小結
第三章 比附的功能
第一節 比附定罪
一、“類可推”——比附定罪的合理性
二、“類不可必推”——比附定罪的或然性
三、“察類”——比附定罪可靠性的保證
第二節 比附量刑
一、“斷罪無正條”與現代“法無明文規定的區別
二、、比附本律加減定刑
三、比附他律定刑或比附他律加減定刑
第三節小結
第四章 “類”的概念:比附的思維基礎
第一節 “類”字的古義
一、“類”字考證
二、、“類”的認識是整體恩維的產物
三、作為文化傳承載體的漢字對“類”思維的影響
第二節 苟子關於“類”的法律思維
一、荀子提出“無法者以類舉”的原因
二、“無法者以類舉”中“類”之含義
第三節 物類、倫類和統類——比附的思維基礎
一、秦與漢初:比附的思維基礎強調物類
二、西漢中期至魏晉時期:比附的思維基礎開始關注倫類和統類
三、隋唐以後:物類、倫類和統類成為比附的思維基礎
第四節小結
第五章 比附與緣法裁斷之間的張力
第一節 比附是緣法裁斷的有益補充
一、緣法裁斷的思想基礎與制度規範
二、比附彌補了機械地緣法裁斷帶來的司法不公正
第二節 比附對法律客觀性的破壞
一、為了追求量刑的適當,比附有時通過更大的視角捕捉類似性
二、比附的不當適用會造成對法律客觀性的破壞
第三節 比附生例後二者之間關係的變化
一、比附是“例”形成的技術途徑
二、比附生例後比附向緣法裁斷的復歸
第四節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