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人對外感情之異

《論中國人對外感情之異》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中國人對外感情之異
  • 作者:夏曾佑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國閉關自守者,號稱四千年,其實非閉關也。北之匈奴、鮮卑、突厥、遼、金、蒙古,西之三十六國、安息、大食、吐蕃,南之天竺、暹羅、緬甸、安南,東之新羅、百濟、高勾麗、日本,非與我往來之別族乎?所與今異者,有和戰,有互市,有慶弔,而無今日之國際法耳。自道光之季,而我國乃牽入於外交之中,既有交涉,即不能無好惡,得失利害之際,而國民之感情異焉。
溯本朝與列強之交涉,實始於俄國。然其所謂戰者,境上守兵之交鬨耳;所謂和者,陸路通商之條約耳:均與國家之利害無涉。故雖有交通,而於國中無影響,其有影響者,則起于禁煙之役。自有此役,而中國乃別有一新世界出焉,而此役則惟英人開之。若中國人以閉關排外為心,而追溯使我不能閉關排外之渠魁,則我國人之所最痛心疾首者,宜莫英若。然而考我國民歷來對外之感情,則於英最睦。此非可以空言論也,可以近年之歷史證之。法人於中國最無仇怨,其得於中國之利益,較他國為獨少。庚申之役,為英從耳;甲申之役,亦無大礙於中國:宜中國人之歡迎法人。然中國曆年以來,主聯英者有人,主聯日者有人,主聯俄者有人,主聯德者有人,而獨無主聯法之人。推求其故,殆因法在中國,向為天主教之護法,而天主教之神甫,最與中國平民不睦,至易肇事,肇事之後,則法國政府以強權干涉之。故我國人以不喜天主教民之故,而不喜天主教之神父;又因不喜天主教神父之故,而不喜保護天主教神父之法政府。故法政府於中國,所得者一,所失者萬也。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編者簡介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