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人口之多由於政教

《論中國人口之多由於政教》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中國人口之多由於政教
  • 作者:夏曾佑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今之論事者,動輒曰四百兆人,以見其人之多而蓄力富也,即本報亦未能免俗,時一稱之。雖然,此四百兆人之成數,多則多矣,若就此四百兆人之資格而一思之,則為喜為懼,尚未可知也。嘗試論之,今日者試與諸君游於京師、上海,與夫各省城、商埠之間,步其通衢,而中國之人滿焉;矚其戲場,而中國之人滿焉;察其酒樓,而中國之人滿焉;觀其女閭,而中國之人滿焉。此夥頤沉沉者,不能不嘆中國人之多也。然一旦有一事於此,而需一人,其新事如輪船、鐵道、開礦、制械之類,其舊事如軍政、河工、財政、商務之類,此不過舉一以例萬,非專指此數事也。無論所需之人,或為要領,或為下走,如使欲其真能稱職,則戛戛乎其難之,用人者興乏材之嘆焉。是又何中國人數之少也!夫飲食遊戲則見其極多,而陳力赴功則見其極少,然則此多者特多於耗天地之資糧,以使之速貧耳,烏足與別種人相見於一日百戰之劇場哉?夫國家至於其民不足以備用,則其生齒為不足恃,而一切救亡禦侮,皆無可著手,而國非其國矣。
間嘗思其致此之故,則國家之特造此等人,而非此等人之負國家也。論其遠因,其教則以後嗣代靈魂,故人皆以傳種為不死之樂;其政則以子孫為產業,故人皆以繁衍為致富之方。積此二原,昏嫁自苟,蓋其政教皆可為縱慾之奧援也;昏嫁既苟,則有資格不足以為父母,而為父母者,為貧為弱,悉此之由,此其遠因矣。論其近因,朝廷之待士也,為考試,為引見,引見有圈出不圈出之分,其事無定例也。皆決於頃刻之間。平日使人無從致力,即致力焉,亦未必可憑,如是者令人無智愚。社會之論人也,有動鬼神洞金石之志節,使由此而獲貧賤,則天下以為呆;有狗彘不食其餘之穢行,使由此而得富貴,則鹹從而服之。如是者令人無賢不肖,此又其近因也。夫由遠因之說,其民必眾而窳;由近因之說,其民必愚而詐,合眾而窳、愚而詐之民以為國,雖上帝不能善其事也。外人之論吾民者,至比之如羊豕之群,蠢蠢戢戢,但知就食,不知其他;又如河岸之沙,隨風排擁,而不知其所以然。此雖醜詆,然吾人實有召之矣。近來此患已大形於世,然鄉里之間尚多昧此義者,為父兄者養子弟至十餘歲,即為之娶婦,而其餬口之計,則不暇計。如此數年,富者貧,貧者不堪矣。於是謀一不必技而得食之地,此等事惟中國有之,故此等人得以暫不死,此亦群學自然之理,然久之此等事亦終歸於無,而此等人亦終歸於死。以自養而養人,人道之苦極焉。此皆吾人所常見之事,久已視為固然,然若深求其故,則千條萬緒,可一一引而歸諸政教之精征,於是嘆天下無無因之果也!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編者簡介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