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速簡重臣結連與國以安社稷而救危亡折代宋伯魯作》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請速簡重臣結連與國以安社稷而救危亡折代宋伯魯作
- 作者:康有為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語言:文言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掌山東道監察御史臣宋伯魯跪奏,為事變日亟,請速簡重臣,結連與國,以安社稷而救危亡,恭折仰祈聖鑒事:
昨聞英國兵艦七艘已駛入大沽口,聲稱俄人將大舉南下,特來保護中國;又聞俄君在其彼得羅堡,邀集德、法、英各國,議分中國。繪圖騰報,俄分滿、蒙、燕、晉、隴,法分閩、廣、滇、黔,德分山東、河南,英分吳、越、荊、益。眈眈環視,旦夕宰割,是昔僅有其言者,今將見諸實事。危急存亡,變在頃刻。若不急籌善法,一旦分裂,悔將何及!
昨聞英國教士李提摩太來京,往見工部主事康有為,道其來意,並出示分割圖。渠之來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別練兵若干營,以資禦侮。凡有外事,四國共之,則俄人不敢出;俄不敢出則德、法無所附,勢必解散。吾既合日,彼英與日素善,不患不就我範圍。英、俄之尋仇也,其萌芽在數年以前,而藉口於蘆漢鐵路,其不肯讓俄尺寸也,亦猶俄之不肯讓英耳。其必出於戰,固也。然而英勝則施其權力以制俄,而我將為英有;俄勝則更不可問。昨聞二國已在琿春開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竊恐我中國從此無安枕之日矣。事機甚迫,間不容髮。失今不圖,兩國勝負一決,我將歸其席捲矣。言之能勿痛心?
今擬請皇上速簡通達外務、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學士李鴻章者,往見該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與之商酌辦法。以工部主事康有為為參贊,必能轉禍為福,以保乂我宗社、奠安我疆土。時至今日,危急萬分,守舊之言萬不可聽。伏願皇上獨奮乾斷,速下明詔,則四萬萬生靈庶不至淪於異類,天下萬世幸甚。
臣發憤迫切,披瀝上陳,伏乞皇上聖鑒。謹奏。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