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設立議政處疏代宋伯魯作

《請設立議政處疏代宋伯魯作》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請設立議政處疏代宋伯魯作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竊維國初有議政之說,六部有交議之事,皆所以揆度事情,抉擇可否,行之邦國,施之民人者也。自設立軍機處,議政之員遂罷;六部交議之件,皆臣工隨時條奏,率非國家大政大疑。而翰詹科道九卿集議之舉,在當日時時有之,今則獨有朝審一事尚存舉制。而一切大政大疑,均由軍機大臣議論裁決,或會同別署而已。
時局之棘,莫棘於今日;今日之關係亦巨矣,今日之庶務亦殷矣。而奠危康險,責諸數人;萬緒千端,決於一旦。理繁數賾,尺短寸長,揆諸時務,或似合而實離;施之天下,或始集而終殆。《書》曰:詢謀僉同。又曰: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蓋不虛衷則理不顯,不博採則事不明也。泰西上下議院,深得此意,其所以強耳。朝廷近年以來,推廣各省學校改三場策問,今復設經濟特科,采乾搜岩,有若饑渴。然而緩不濟急者,所論皆儲才之事,非能解眉睫之危也。以中國之大,沐浴祖宗德澤二百餘年,豈真無康濟時艱、通達體用其人,以療目前之急哉?或屈抑下僚,或隱處岩穴,不招之不至,不用之不出耳。今擬略師泰西議院之制,仍用議政名目,設立議政處一區,與軍機、軍務兩處並重。
令各省督撫舉實系博通古今、洞曉時務、體用兼宏者各一人,令京官一品以上共舉十人,無論已仕未仕,務限一月內出具考語,咨送吏部。引見後即充當議政員,以三十員為限。月給薪水,輪流住班;有事則集,不足則缺。凡國家大政大疑,皆先下議政處,以十日為限,急則三五日議成,上之軍機王大臣;不可則再議,軍機覆核。無異,乃上之皇上而裁斷施行焉。蓋合眾通材而議一事,可決其算無遺策矣。辦有成效,請旨按級遷擢。疆樞之任,皇華之選,皆於是乎取之。此後京外各三年一舉,外省不即咨送,聽候調取。將來經濟特科得人,亦可充入。此誠目前轉禍為福、化危為安第一關鍵樞紐也。臣為補救時局起見,是否有當,伏乞皇上聖鑒訓示施行。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