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設新京折

《請設新京折》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請設新京折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奏為請建設新都,控帶江海,並多置陪京,以備時巡而阜民物,恭折仰祈聖鑒事:
竊維王者建都,必宅中圖大,為民所止,以廣招徠而觀萬國。或因設險守國,欲資控御。自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皆因洪水,處於高原。殷則宅河頻徙,周自豐鎬東遷。自秦、漢一統以來,凡二千年,則有長安、汴洛、燕京三大都,帝者迭處之,金陵、武昌、臨安,則為南渡所都,而燕京最久矣。肇始於唐之朱滔、王鎔、劉守光諸藩,適遼、金、元、國朝,起自朔方,入主中夏,中更明世,又適成祖起燕受命,北控諸戎,是以千年長為帝京。皆以握遼漠華夏之中,便於駕馭故也。
法都巴黎,班都馬得理,奧都維也納,皆近北邊,以爭中原。突、葡、丹都臨海;英倫、埃及開羅亦臨海不遠,日本與俄大彼得特由陸遷都以臨海,皆爭海利也。若意都羅馬故都,則羅馬昔霸全歐,而以地中海為其池,而南臨撫之者。印度昔都舍衛,臨恆河,今亦遷加拉吉打以臨海矣。大率陸爭之世,則以表里山河,中開天府為固;海通之世,則以據江河之盡流,臨溟海之形勢,交通便利,腴壤饒沃,開戶牖以納天下,以進取為勢;蓋各國之已事,公理之自然矣。不然,俄大彼得何以違群議而創霸業哉?
由此論之,我京師之地,與今時勢未宜也。昔者綰轂山海,為控遼、蒙。今者遼、蒙已同內地,而俄、日深入堂奧,且遼路一日可東來,而蒙人已多為俄誘,山海無關,瀚海非塞,千年形便,於今大反,既無所用,且阽瀕危。若由夏暑而冬寒,譬遷舟而陸住,時地已移,利用皆變矣。芻狗土苴,過時則棄,蓋不能不示民以利用遷矣。殷周河洛,實擇土中;東漢北宋,亦居洛汴,俾貢賦適均,人民輻輳。今諸歐京邑,皆吸集全國之精華,萃聚全國之民物。倫敦、巴黎、柏林、維也納、羅馬,彼之五都市也。而德之聯邦巴威薩遜,小國之京,亦復聚民百萬,殷賑繁闐,工商偕來,宮館日築,富盛日進,文物增華。若巴黎、倫敦一都,歲之出入,幾比其國之半數,然則京邑所關亦大矣。故必擇土中腴壤、江河貫徹、氣候適宜、物產繁庶、人居富盛之地,而後都焉,乃足以宏上京而容兆庶。
今之京師,乃皆反是。地勢偏北,遠於土中,人民難於走集,一也。氣候近寒,朔風凜冽,飛沙障目,於養生不宜,於興事艱阻,於裘炭多費,二也。入冬冰凝,海道不通,交易皆頓,三月廢業,貨物折閱,商賈難盛,或以今京師近海,如冰凍河,三也。土產鮮少,人工鈍窳,黍麥梨棗之外,更無他物,一切百貨,皆運自南方,甚至漕米數百萬石,歲費數千萬,督以重臣,導以運河,內勞而妄費,絀商業而阻生計,四也。地既寒瘠,民少蓋藏,徒以帝者所居,士夫走集,奉官則來,移官則去,無願家者。故以千年之京邑,數百年之治安,過彼巴黎、維也納之亂爭頻仍多矣。然自八旗外,無有世家大族、巨富大商居於京師者。夫世家大族、巨富大商不居,視為旅舍,無竭力經營之者,則蕭索寒陋,文物不盛,何以隆帝京而觀萬國哉?五也。推所由來,蓋吾之建都,專為設險控馭而來,不為阜民觀德而設故也。故普魯士之都柏林也,當道光十年,人民七萬,今乃三百萬矣。吾順天之為都也,在唐末代,彼英、德、法草昧榛狉之時也,而今尚蕭條荒陋若是也。相反至此,其故不可不深思也。若夫京師溝渠,開自元代郭守敬,今歷歲久,塞淤不通,又無排泄,疏其穢惡,故道路高於人家,塵沙眯於衢巷,臭穢鬱蒸,積為疾疫,兆民之衛生大礙,外人之非笑難堪,他日干預,尤可憂危。若欲洗盪掃除,疏通變易,則或神聖之廟壇嚴重,或王侯之第宅崇高,非一吏奉命所能驟易,六也。是故以之設險,則今時已無守;以之阜民,則地宜最為相反。然而尚以為京師者,豈非因循守舊、蔽所未見、重於改作之故哉?
夫中國土廣萬里,地兼三帶,橫貫江河,襟控大海,豈有過哉?今橫覽回顧,眷言作京,述舊定新,可得議焉。長安自古為帝王居,而今者山皆剝皮,地不華 ,涇渭淺而流小,河運險而難通,距海遼遠,交輸不便,乃陸爭時之都會,而非海通世所宜也。河洛於今,並非中土。武昌扼江漢之匯,為全國之中地,人民輻輳,遠近適均,出海而爭,保險而守,進退皆宜,此於北方長安、河洛之塞,南方金陵、臨安之偏,較為勝地。今營新都,武漢似可。然二瀆合流,歲時多溢,武昌山谷,頗亦崎嶇,若京邑頻頻被水,山谷有礙衛生,亦非盡善盡美者也。
且夫中國人將五萬萬,他日歲增,不久即可六七萬萬。今營新邑,必將謀謨百世,大起宏規,內以能容數千萬人為規模,外以駕於倫敦、巴黎為式廓,此豈非吾大國之氣象哉?以臣籌之,東自上海至蘇,北起江陰至湖,方地二百里,東臨大海,北枕長江,南孕太湖,西枕吳蘇,山川秀靈,河渠脈縷,田野肥縟,桑谷鋪棻,有三江五湖以疏其穢,有太平洋以廣其廷,氣候溫和,物產繁美,人民饒庶,文藝華盛,誠所謂奧區神皋也。蓋長江貫流七省,亘萬餘里,大地之水莫長焉;東灌盡流,南化澤湖,中國之壤莫腴焉。今盡收之,西域隴藏,可由蜀江而下流;滇、黔、楚、桂,可由江湖而上達;北土則漢鎮鐵路,一二日長驅而直至。若夫萬國汽船,鹹泊上海,豁戶庭而容之,交通之路莫便焉。
且夫橫覽天下,今何勢哉?美人之開巴拿馬河渠也,將大溝通歐美於亞洲也。英撫有印度、澳洲、加拿大,法有安南,德據膠州,俄、日雄飛勃起於東海。今天下大勢,不在歐而在亞;不在地中海、大西洋,已移而來太平洋矣。夫以波羅的海之區區,弱俄之未開化,而大彼得猶遷都於勝彼得堡,自為開牖以見天下,況今太平洋之巨浸湯湯,而我中國之大國泱泱哉?
臣以為為今中國謀新都,未有若此地者。皇上若採行之,先派重臣經營,畫圖定界,開十二之鐵軌馬路,疏萬千之通道廣門,以太湖為池,以松江為渠,營行宮於虎丘,拓公園於君山,凡國有物,次第建設。皇上簡其徒御,先為巡幸,及文物鹹備,乃定為京邑,遷渙王居。其今京師,以為北京,置留守焉,略同唐宋東都、明南京之制。其於控新世之形勢、阜中原之民物、盛中國文明,豈曰小補哉?
昔世祖章皇帝自盛京遷於南京,今我皇上自燕京遷於新京,先聖后聖,其揆為一。豈有他哉?時宜故也。抑臣更有請焉。凡古今都畿所在,民物必盛,商賈必湊,文明必起,富庶必興。遠觀於德,以多聯邦多京都而繁盛;法無聯邦,無多京而不盛,至易見也。吾國唐、宋有東都,明有南京,帝者未嘗居也,姑以為名,而文物猶輻輳焉。上考北宋士夫之流風美俗,文章服物,亦東都尤盛。唐東都、明南京亦然。日本多設西京,文物輻輳,亦勝他市,日主或歲時臨幸,商賈輻輳焉。以此知阜民萌、繁商富之道也。臣愚欲拓此宏規,為中國建十都焉。自新京及北京、盛京、興京外,請建武昌為中京,以便交通;立成都為西京,以撫隴藏;建廣州為南京,以拱南海;立蘭州或長安為西北京,以奠朔方;其拉薩或建為藏京,皇上他日時巡,或遣親王代狩焉;其伊犁或迪化建為西域京,亦遣親王代巡焉。凡諸京皆粗備國有文物,以開民智而導文明,其所收效甚遠也。德主北封山於挪威之那岌,南筑宮於希臘之可孚,東營宮於突厥之君士坦丁那部,蓋將以遠撫長駕也。況吾率土之內,普天之下,廣土眾民,豈可不使見王者之跡哉?惟皇上留意幸察,伏惟皇上聖鑒。謹奏。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