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經典閱讀叢書:莎士比亞喜劇(新課標)》內容簡介:莎士比亞的作品從生活真實出發,深刻地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他認為,戲劇“仿佛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課外經典閱讀叢書:莎士比亞喜劇(新課標)》收錄了其創作的喜劇作品。《課外經典閱讀叢書:莎士比亞喜劇(新課標)》是“新課標課外經典閱讀叢書”系列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課外經典閱讀叢書:莎士比亞喜劇
- 譯者:馬春鋒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645575
- 作者:威廉·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W.)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170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Shakespeare W.)(1564—161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出生於英格蘭中部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當地文法學校接受基礎教育,學習拉丁文、哲學和歷史等,接觸過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後因家道中落,輟學謀生。莎士比亞幼年時,常有著名劇團來鄉問巡迴演出,培養了他對戲劇的愛好。1585年前後,他離開家鄉去倫敦,先在劇院打雜,後來當上一名演員,進而改編和編寫劇本。莎士比亞除了參加演出和編劇,還廣泛接觸社會,常常隨劇團出人宮廷或來到鄉間。這些經歷擴大了他的視野,為他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圖書目錄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威尼斯商人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一報還一報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序言
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以喜劇和歷史劇創作為主,如《威尼斯商人》和《亨利四世》;中期以悲劇創作為主,如《哈姆雷特》和《麥克白》;後期以傳奇劇創作為多,如《暴風雨》。悲劇代表了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同時,在喜劇方面,莎士比亞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樂觀主義是莎士比亞的喜劇創作的基調。在他的喜劇中,蘊含著人文主義者的美好理想,以及對人類光明前途的展望。
1590年至1600年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早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思想和藝術風格漸漸形成。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伊莉莎白女王統治的鼎盛時期,王權穩固統一,經濟繁榮。莎士比亞對在現實社會中實現人文主義理想充滿信心,作品洋溢著樂觀明朗的色彩。
這一時期創作的喜劇包括詩意盎然的《仲夏夜之夢》,揚善懲惡的《威尼斯商人》,反映市民生活風俗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宣揚貞潔愛情的《無事生非》和歌頌愛情又探討人性的《第十二夜》等。其中《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被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喜劇的基本主題是愛情、婚姻和友誼,帶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表現了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比如他重要的喜劇作品《威尼斯商人》的主題便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入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唯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莎士比亞喜劇的中心主題是歌頌愛情和友誼,充滿了樂觀的情緒,富有生機勃勃的特色。在莎士比亞的喜劇里,各種主題、滑稽的情節、浪漫抒情因素,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人物形象鮮明,個性突出。情節紛繁,結構嚴整。
莎士比亞的作品從生活真實出發,深刻地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他認為,戲劇“仿佛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馬克思、恩格斯將莎士比亞推崇為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家,提出戲劇創作應該更加“莎士比亞化”。這是針對戲劇創作中存在的“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的缺點而提出的創作原則。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亞那樣,善於從生活真實出發,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時代特點的典型環境;作品的情節應該生動、豐富,人物應該有鮮明個性,同時具有典型意義;作品中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氛圍要巧妙結合;語言要豐富,富有表現力;作家的傾向要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莎翁的作品幾乎被翻譯成世界各種文字。1919年後被介紹到中國,現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亞全集》。1985年,《仲夏夜之夢》人選了美國《生活》雜誌推薦的“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圖書”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