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教育

語言與教育

《語言與教育》是2007年11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韓禮德。本書主要闡述了語言與教育的關係以及相互輔助的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語言與教育
  • 作者:(英)韓禮德(Halliday,M.A.K.)
  • ISBN:10位[730113035X]13位[9787301130353]
  • 定價:¥55.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1-1
內容簡介,目錄,總序,

內容簡介

WhatissodistinctiveaboutMichaelHalliday'sworkinlinguisticsisthatithasalwaysbeenmotivatedandinformedbyaconcernfortheactualityoflanguageexperience,ofwhatmakesitrealforitsusersandlearners.Thepapersherearearemarkablerecordofhisexplorationsovertheyearsintotherelevanceoflinguisticsforlanguageeducation,andhisenormouslyimpressivecontributiontoaprincipledapproachtobothfirstandsecondlanguageteaching.Butthisvolumeisnotonly,notindeedprincipally,ofinterestasanhistoricalrecordofadistinguishedscholar'sinnovativethinking.Foralthoughthepapersherearedated,thethinkingiscertainlynot:overandoveragain,onefindsinsightfulandincisivediscussionofissuesinlanguageeducationthat,invariousguises,remainaspertinentandproblematictodayastheyhaveeverbeen.Thisisanabsorbingbook,andreadingitmakesoneunderstandwhyMichaelHellidayhasbeen,andcontinuestobe,suchaninfluentialandinspirationalfigureinthefieldofwhathehimselfhascalled"appliablelinguistics".

目錄

Preface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PARTONE:MOTHERTONGUEEDUCATION
Editor'sIntroduction
1.LinguisticsandtheTeachingofEnglish(1967)
2.A"LinguisticApproach"totheTeachingoftheMotherTongue?(1971)
3.SomeThoughtsonLanguageintheMiddleSchoolYears(1977)
4.DifferencesbetweenSpokenandWrittenLanguage:SomeImplicationsforLiteracyTeaching(1979)
5.LanguageandSocialization:HomeandSchool(1988)
6.LiteracyandLinguistics:AFunctional,Perspective(1996)
PARTTWO:SECOND-LANGUAGELEARNING
Editor'sIntroduction
7.GeneralLinguisticsanditsApplicationtoLanguageTeaching(1960)
8.IsLearningaSecondLanguageLikeLearningaFirstLanguageAllOverAgain?(1978)
9.LearningAsianLanguages(1986)
PARTTHREE:MULTILINGUALSOCIETIES
Editor'sIntroduction
10.NationalLanguageandLanguagePanninginaMultilingualSociety(1972)
11.SomeReflectionsonLanguageEducationinMultilingualSocieties,asSeenfromtheStandpointofLinguistics(1979)
12.WhereLanguagesMeet:TheSignificanceoftheHongKongExperience(1998)
PARTFOUR:CONTEXTSOFLANGUAGEEDUCATION
Editor'sIntroduction
13.TheNotionof"Context"inLanguageEducation(1991)
14.LanguageAcrosstheCulture(1986)
15.ContextsofEnglish(1994)
PARTFIVE:EDUCATIONALLINGUISTICS
Editor'sIntroduction
16.AResponsetoSomeQuestionsontheLanguageIssue(1981)
17.SomeBasicCOnceptsofEducationalLinguistics(1988)
18.OntheConceptof"EducationalLinguistics"(1990)
19.ALanguageDevelopmentApproachtoEducation(1994)
Bibliography
Index

總序

由香港城市大學漢語、翻譯和語言學系系主任Jonathan J.Webster教授主編的,並由英國Continuum公司自2002年陸續出版的《韓禮德文集二》,總共10卷,已全部出齊。北京大學出版社獲得Continuum公司的授權後,負責文集在中國境內的出版,並組織國內專家為讀者撰寫導讀。這無疑是我國出版界和語言學界的一件大事。
就當代語言學研究來說,20世紀下半葉一直表現為生成語言學和功能語言學的對峙,說得具體些,當喬姆斯基在50年代末一度以他的轉換生成語法掀起一場革命,並成為國際上,特別是美國的語言學研究的主流時,能揭竿而起並與之抗衡的便是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①如果說喬姆斯基的理論得益於後來成為他“革命”對象的美國結
構主義,韓禮德則公開宣稱他繼承和發展了歐洲的弗斯學派、布拉格學派和哥本哈根學派。正是這兩種力量的突、挑戰和互補推動了這半個世紀精彩紛呈的語言學研究。
《韓禮德文集》在中國的出版還具有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韓禮德的成就除了受到歐洲語言學傳統的影響外,也從中國語言學傳統獲得滋養。他早年師從羅常培先生和王力先生,在韓禮德的論著中不時綻放出這些大師的思想火花。②《文集》的第8卷是最好的歷史見證,在這個意義上,《文集二》的出版是一次學術上的回歸,為我國語言學研究如何實現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結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為此,北京大學出版社採納了我們的建議,在出版lO卷《文集》的同時,將第8卷全部譯成中文,另行出版中文版,以供漢語界參考。
《文集》充分反映了韓禮德所走過的治學道路,其軌跡分見於各卷的主要內容。韓禮德首先研究現代漢語(第8卷),打好了音系學和方言調查的紮實基礎。回英國後,進入對普通語言學的研究(第1卷和第3卷),繼承、發展和建立科學的語言學研究的理論,把握前進的方向。為了在歐美學術界獲得一席之地,韓禮德在此時期把英語作為研究分析對象(第7卷)。在研究方法上,他注意第一手材料的收集(第4卷),將語言學研究從句子層面提高到在具1本語境中出現的語篇和話語(第2卷),因此他的研究是經得起實際的檢驗的。韓禮德特別注意語言學理論的價值在於它的套用,能否說明社會生活中的問題,並為社會服務,前者見之於第10卷的“語言與社會”,後者反映乾第9卷的“語言與教育”。曾經有位學者向韓禮德提問,為什麼轉換生成語法在中國國內打不開局面,而系統功能語法卻回響者眾多?這兩卷的內容有助於人們找到答案。20世紀下半葉是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電子技術,獲得飛速發展的時代。韓禮德時年七八十歲,他能在自己的晚年,關注語言與科學技術的關係(第5卷和第6卷)。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令人欽佩不已。
最後,《文集》只概括了韓禮德2002年以前的主要論著和節選,因此有關韓禮德的學術思想和成就有待我們進一步挖掘和學習。其次,這幾年韓本人一直是老驥伏櫪,筆耕不輟,勤于思索。如2006年3月26日韓禮德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學的“韓禮德語言研究智慧型套用中心”成立大會上,做了題目為“研究意義:建立一個適用語言學”的主旨報告。韓提出適用語言學(appliable linguistics)的長期目標是為了建立語言的意義發生系統,其工作機制是以社會理據來解釋和描寫語義發生,可見韓禮德已經認識到語言學研究最終要解決對“意義”的描寫。對這個問題,結構主義和生成主義學派是不研究的,系統功能語言學在功能語義學方面只是剛剛起步,這將是語言學界在新世紀為之共同奮鬥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