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散論》雖系作者先後發表的教學論文結集,但經過篩選編排,《語文教學散論》自成系統。全書共有八章構成:第一章的“總論”側重表達了我的語文教學觀。第二至八章根據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進行分述,每一章又自成體例——由統領本章的理論打頭,接著是此章的分論,最後是公開課的實例點評,並附上被點評教師的課堂實錄。意在理論聯繫實際,具有實用性。
基本介紹
- 書名:語文教學散論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53頁
- 開本:32
- 品牌: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魏南江
- 出版日期:2007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101403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語文教學散論》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總論
一、回歸也是一種超越
二、直面“人世”後的中國小語文教學
三、語文教學必須講究“語文性”
第二章 漢語拼音教學
一、重新認識漢語拼音教學
二、應重視漢語拼音字母名稱的教學
三、漢語拼音教學藝術十法
四、關於修改《漢語拼音方案》的初步構想
五、對漢語拼音教學中幾個問題的質疑
六、在靜態聲調和動態聲調的對比中掌握上聲的實際讀音
七、談“ong”和“iong”教學
八、鼻韻母該如何教
九、巧妙的設計,快樂的課堂——評李玲玲《ai ei ui》的拼音教學藝術
課堂實錄:李玲玲《ai ei ui》拼音教學實錄
第三章 識字與寫字教學
一、發掘漢字深厚底蘊,拓寬漢字教學思路
二、從“蘇教版”的“詞串識字”說起……
三、評童俐俐《識字與寫字》的示範教學
課堂實錄:童俐俐《識字與寫字》(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第四章 閱讀教學
一、對新課程閱讀教學的兩點認識——兼析當前閱讀教學新誤區的根由
二、閱讀教學不要太“多情”
三、“誦讀、吟誦、朗讀”之辨析
四、走出朗讀教學的三大誤區
五、基礎·基調·技能·語言動作——朗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六、課文朗讀實例指導五則
七、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創造性地解讀課文——張學衛《番茄太陽》教學實錄評析
課堂實錄:張學衛《番茄太陽》教學實錄r
八、一堂有“語文味兒”的語文課——簡評強紅權《船長》的教學特色
課堂實錄:強紅權《船長》教學實錄
第五章 口語交際教學
一、關於口語交際教學的對話
二、探尋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蘇教版“口語交際”主要類型簡釋
四、研究口語養成規律 最佳化教學結構體系
五、引題、示範、模仿、創造:口語教學四環節
六、體態語言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七、日常口語表達藝術兩則
八、談口語交際教學的基本特徵——兼評劉軍《學會祝賀》口語交際教學實錄
課堂實錄:劉軍《學會祝賀》口語交際教學實錄
第六章 課外閱讀與習作
一、關於城市四五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南京、南昌、凱里三城市為調查點
二、關於農村二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三、自由地想像想像地作文——評唐文玲的想像作文教學:《當我插上了翅膀》
課堂實錄:唐文玲《當我插上了翅膀……》作文教學實錄
第七章 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我所理解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兼析於冬梅《春聯》的課堂教學
課堂實錄:於冬梅《春聯》教學實錄
第八章 來自課程實驗的個問題
一、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
二、今天我們最需要什麼樣的教師
三、今天的學生最需要什麼
四、怎樣落實課程目標
課堂實錄:周益民《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片段
五、“雙基”教學還需要嗎——對“雙基”教學誤讀的愕然
六、現在語文課堂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七、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語言表現力
八、今天我們如何和學生相處
附 錄 三論兩感
第一章 總論
一、回歸也是一種超越
二、直面“人世”後的中國小語文教學
三、語文教學必須講究“語文性”
第二章 漢語拼音教學
一、重新認識漢語拼音教學
二、應重視漢語拼音字母名稱的教學
三、漢語拼音教學藝術十法
四、關於修改《漢語拼音方案》的初步構想
五、對漢語拼音教學中幾個問題的質疑
六、在靜態聲調和動態聲調的對比中掌握上聲的實際讀音
七、談“ong”和“iong”教學
八、鼻韻母該如何教
九、巧妙的設計,快樂的課堂——評李玲玲《ai ei ui》的拼音教學藝術
課堂實錄:李玲玲《ai ei ui》拼音教學實錄
第三章 識字與寫字教學
一、發掘漢字深厚底蘊,拓寬漢字教學思路
二、從“蘇教版”的“詞串識字”說起……
三、評童俐俐《識字與寫字》的示範教學
課堂實錄:童俐俐《識字與寫字》(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第四章 閱讀教學
一、對新課程閱讀教學的兩點認識——兼析當前閱讀教學新誤區的根由
二、閱讀教學不要太“多情”
三、“誦讀、吟誦、朗讀”之辨析
四、走出朗讀教學的三大誤區
五、基礎·基調·技能·語言動作——朗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六、課文朗讀實例指導五則
七、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創造性地解讀課文——張學衛《番茄太陽》教學實錄評析
課堂實錄:張學衛《番茄太陽》教學實錄r
八、一堂有“語文味兒”的語文課——簡評強紅權《船長》的教學特色
課堂實錄:強紅權《船長》教學實錄
第五章 口語交際教學
一、關於口語交際教學的對話
二、探尋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蘇教版“口語交際”主要類型簡釋
四、研究口語養成規律 最佳化教學結構體系
五、引題、示範、模仿、創造:口語教學四環節
六、體態語言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七、日常口語表達藝術兩則
八、談口語交際教學的基本特徵——兼評劉軍《學會祝賀》口語交際教學實錄
課堂實錄:劉軍《學會祝賀》口語交際教學實錄
第六章 課外閱讀與習作
一、關於城市四五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南京、南昌、凱里三城市為調查點
二、關於農村二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三、自由地想像想像地作文——評唐文玲的想像作文教學:《當我插上了翅膀》
課堂實錄:唐文玲《當我插上了翅膀……》作文教學實錄
第七章 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我所理解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兼析於冬梅《春聯》的課堂教學
課堂實錄:於冬梅《春聯》教學實錄
第八章 來自課程實驗的個問題
一、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
二、今天我們最需要什麼樣的教師
三、今天的學生最需要什麼
四、怎樣落實課程目標
課堂實錄:周益民《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片段
五、“雙基”教學還需要嗎——對“雙基”教學誤讀的愕然
六、現在語文課堂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七、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語言表現力
八、今天我們如何和學生相處
附 錄 三論兩感
文摘
第一章 總論
一、回歸也是一種超越
1.漢字特點給我們的啟示
漢字,是世界上最為特殊的文字之一,是具有表意體系的古老文字。漢字的最主要特點是以形表義、因義而音,字形與聲音的關係鬆散,而多靠形狀來表示意義,具有一觀即感、一感即覺、一覺即了的特點。你看,“旦”是地平線的太陽,“果”是樹上沉甸甸的果實,多么俏麗的自然風光;“淚”是人的眼睛在滴水,“閃”是人在門邊的一晃,多么逼真的生活場景;“悟”是我的心,“意”是心之音,充滿著靈動的生命體驗。漢字起源於圖畫,又從圖畫擴展開去。漢字的形象是宇宙萬物與人的生理、心理圖式同形、同構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現象。據史料記載.古人造字時“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通過對對象的直接觀照來構築自己的符號,從而以“天文”之形表“人文”的概念。例如“采”字,《說文》云:“辨別也,像獸指爪分別也。”而辨別鳥獸指爪,又恰好是造字的起點,因而產生了諸如“悉”、“審”、“釋”等字。《說文解字·敘》云:“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悉”、“審”、“釋”這組字似乎透露出中國人認識世界的方式以及這種方式的特點,因為它們都是針對認識感知過程而言的。“審”(審)是對具體感知形態的詳細觀察,它從宀從采,意指能包覆萬物而認識之;“悉”,知也,全也,是對整體的全部的理解;“釋”,解說也。這三字一組的“體驗”與“把握”.是一種始終不脫離感性形態、整體的非理性的認}只方式,即今天所說的“直觀”。
漢字就是這樣使所立之象不僅足事物自然形態本身,而且是融合了一定的理解和想像之後的“意象”。識別漢字的人也必須運用想像和聯想.才能悟出符號化的“意象”。所以說,認識漢字的過程其實就是以象見意的過程。這種方式長期使用日浸月漬,對中國人的認識機制發生了直接的影響。因此,使用這一文字的人們具有特有的思維方式——意會性的思維方式,他們對事物的把握常常是直觀、整體,非邏輯性的;重“體驗”而輕“概括”,重“領悟”而輕“分析”。
一、回歸也是一種超越
1.漢字特點給我們的啟示
漢字,是世界上最為特殊的文字之一,是具有表意體系的古老文字。漢字的最主要特點是以形表義、因義而音,字形與聲音的關係鬆散,而多靠形狀來表示意義,具有一觀即感、一感即覺、一覺即了的特點。你看,“旦”是地平線的太陽,“果”是樹上沉甸甸的果實,多么俏麗的自然風光;“淚”是人的眼睛在滴水,“閃”是人在門邊的一晃,多么逼真的生活場景;“悟”是我的心,“意”是心之音,充滿著靈動的生命體驗。漢字起源於圖畫,又從圖畫擴展開去。漢字的形象是宇宙萬物與人的生理、心理圖式同形、同構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現象。據史料記載.古人造字時“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通過對對象的直接觀照來構築自己的符號,從而以“天文”之形表“人文”的概念。例如“采”字,《說文》云:“辨別也,像獸指爪分別也。”而辨別鳥獸指爪,又恰好是造字的起點,因而產生了諸如“悉”、“審”、“釋”等字。《說文解字·敘》云:“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悉”、“審”、“釋”這組字似乎透露出中國人認識世界的方式以及這種方式的特點,因為它們都是針對認識感知過程而言的。“審”(審)是對具體感知形態的詳細觀察,它從宀從采,意指能包覆萬物而認識之;“悉”,知也,全也,是對整體的全部的理解;“釋”,解說也。這三字一組的“體驗”與“把握”.是一種始終不脫離感性形態、整體的非理性的認}只方式,即今天所說的“直觀”。
漢字就是這樣使所立之象不僅足事物自然形態本身,而且是融合了一定的理解和想像之後的“意象”。識別漢字的人也必須運用想像和聯想.才能悟出符號化的“意象”。所以說,認識漢字的過程其實就是以象見意的過程。這種方式長期使用日浸月漬,對中國人的認識機制發生了直接的影響。因此,使用這一文字的人們具有特有的思維方式——意會性的思維方式,他們對事物的把握常常是直觀、整體,非邏輯性的;重“體驗”而輕“概括”,重“領悟”而輕“分析”。
序言
出版《語文教學散論》,是我近年的一個夢。
然而,當夢想即將成真時,我竟惶恐不安了起來,總覺得眼前這些文字淺陋得拿不出手。竟生出了些許的“近鄉情怯”,不敢細看。
於是,就此擱置下來。
一日細雨,散步於秦淮河畔。眼見山色空濛、煙柳飄曳、水天相接、歸鳥斜飛,慨嘆不由湧上心頭:美景無限,人生不再。過往的一切,無論是輝煌還是失意,無論是成熟還是幼稚,她都是你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翻檢稿件,猶如讀舊日記。字裡行間留下了自己成長的足跡,深深淺淺甚而歪歪斜斜;字裡行間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跡,激揚文字抑或低詠淺吟
翻檢稿件,猶如看舊照片。許許多多遠去的“人”和“事”常常會鮮活地翩然而至:
本書開篇的《回歸也是一種超越》,寫於西藏“支教”的日子。在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前,絡繹不絕的搖著轉經朝聖的藏民,洗滌著我的靈魂。乘著雅魯藏布江的牛皮筏子溯流而上,我追問自己:“你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追問聲中,我發現了“本原”的偉大。於是拿起筆參與了上世紀末全國範圍內的那場“語文教學大討論”,面對語文教學本體的丟失,發出自己的聲音:中國小語文教學需要返璞歸真——多讀、多背、多思、多寫,重感受、重體悟、重積累、重運用。這種回歸併不意味著“復古”,也不意味著“排外”,而是一次自我否定。自我否定需要勇氣,自我否定也是一種超越,是哲學意義上的更新、升華,是在漢語文教育傳統的框架基礎上的一種重構。
然而,當夢想即將成真時,我竟惶恐不安了起來,總覺得眼前這些文字淺陋得拿不出手。竟生出了些許的“近鄉情怯”,不敢細看。
於是,就此擱置下來。
一日細雨,散步於秦淮河畔。眼見山色空濛、煙柳飄曳、水天相接、歸鳥斜飛,慨嘆不由湧上心頭:美景無限,人生不再。過往的一切,無論是輝煌還是失意,無論是成熟還是幼稚,她都是你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翻檢稿件,猶如讀舊日記。字裡行間留下了自己成長的足跡,深深淺淺甚而歪歪斜斜;字裡行間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跡,激揚文字抑或低詠淺吟
翻檢稿件,猶如看舊照片。許許多多遠去的“人”和“事”常常會鮮活地翩然而至:
本書開篇的《回歸也是一種超越》,寫於西藏“支教”的日子。在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前,絡繹不絕的搖著轉經朝聖的藏民,洗滌著我的靈魂。乘著雅魯藏布江的牛皮筏子溯流而上,我追問自己:“你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追問聲中,我發現了“本原”的偉大。於是拿起筆參與了上世紀末全國範圍內的那場“語文教學大討論”,面對語文教學本體的丟失,發出自己的聲音:中國小語文教學需要返璞歸真——多讀、多背、多思、多寫,重感受、重體悟、重積累、重運用。這種回歸併不意味著“復古”,也不意味著“排外”,而是一次自我否定。自我否定需要勇氣,自我否定也是一種超越,是哲學意義上的更新、升華,是在漢語文教育傳統的框架基礎上的一種重構。